荆楚网记者 苏金远 罗伟

黄泛区上崛起的新兴城市--长垣县城 荆楚网记者 苏金远 摄

夕阳下的长垣街头公园 荆楚网记者 苏金远 摄
河南省长垣县,古称蒲邑、匡邑,历史悠久。孔子曾在此讲学,孔子高足子路是有史记载第一任县宰。子路治蒲有方,孔子曾三称其善。但是,由于地处黄泛区,灾害频发,千百年来,这里一直很穷困。
初夏时间,“网上看河南”采访团来到长垣,记者们看到的却是欣欣向荣景象。在这座新崛起的颇有现代气息的城市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批在全国颇有独特地位的特色支柱产业。
长垣是闻名遐迩的防腐之乡、起重之乡、卫材之乡和中国厨师之乡。近几年来,长垣县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经济文化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已形成“南起重,北卫材,东部防腐建筑西部农,绿色企业正兴起,第三产业在县城”的产业格局,拥有起重、卫材、两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家群体,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被理论界誉为“长垣现象”,“北方的小温州”、“不夜城”等美誉不径而走。长垣这些熠熠生辉的特色,宛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造就了长垣无穷的魅力。
长垣起重堪称全国起重行业的晴雨表,占据了全国起重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拥有整机生产企业31家,配件生产企业800余家,26家企业通过ISO9000和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起重业在全国各地设有2000多个销售网点,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产、销、研一条龙经营模式,年销售产值10多亿元。50吨以下起重机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创造了起重行业“长垣停产,全国缺货”的神话。“河南起重机械工业园区”是长垣两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已完成8.4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3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已聚集企业79家,总投资达7.5亿元,30家企业正在申请入驻,计划投资3.6亿元。
长垣是全国最大的卫生材料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现有卫材企业38家,产品达3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市场覆盖面占全国的80%以上,3万多从业人员,年销售产值达10亿元,“河南省卫材工业园区”是长垣另一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新入园企业9家,总投资5.64亿元,预计年产值10.9亿元,利税4.7亿元;申请入园项目3个,总投资1700万元;拟建项目5个,总投资3.12亿元,预计年产值10.8亿元,利税1.91亿元。
长垣的防腐业誉满神州,高歌猛奏。现有国家一级资质防腐企业10家,二级资质企业6家,有11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达3.6亿元。施工面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业务拓展到俄罗斯、德国、卡塔尔、伊拉克、利比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由长垣县防腐企业承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防腐工程项目,均获国家部优工程奖。2002年元月,长垣被中国防腐蚀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防腐之乡”。2002年11月,国际防腐蚀控制大会在北京召开,长垣县委书记刘森,面对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数百名官员和防腐专家作了典型发言,长垣在防腐蚀领域的技术和成就,受到了与会官员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长垣建筑业在全国独树一帜。40多家的建筑企业5万多名从业人员遍布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大中城市,年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仅新蒲建安公司北京分公司就承建国家重点工程25项,其中承建的北京大观园等国家重点工程获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