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伊人 | 财经 | 房产 | 江河 | 短信 | 分类信息 | 福利彩票 | 
石门县概况


(2004-05-24 20:00:13)

  石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处湘鄂边陲,东连澧县、临澧,南接慈利、桃源、西抵桑植、鹤峰,北毗五峰、松滋。西北层峦叠嶂,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淅趋平坦。地处东经110°29’—111°33’,北纬29°16’—30°08’之间。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
       全县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2.1%。共辖19个乡镇,806个村(居)民委员会。1999年末共有215700户,705308人,居民中除汉族外,还有土家、回、苗、白、佤、蒙古、维吾尔、朝、壮、满、侗、瑶、畲 、傣、布衣、彝等16个少数民族。境内有中央、省市属企业14家。县城位于澧水上游,由楚江镇、宝峰开发区、东城区组成,城区面积16.8平方公里,离省会长沙290公里。

    石门,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三: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一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一曰: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三者虽方位、距离不同,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县城古为荆楚之地,秦隶黔中郡慈姑县,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晋属天门郡澧阳县(西北部曾置渠阳县),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陈武帝永安二年(公元558年),后梁肖察(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后)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石门郡,建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此后,虽隶属有变,而县名未易。

   石门人民有着纯朴、勤劳、刚正的品格,富有抗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自秦汉以来,境内农民起义达数千次之多。汉代陈从、覃二健;唐代向瑰;宋代雷进德;元代向思永;明代夏德忠等,不满腐败朝政,屡举义旗,威震武陵。1854年太平军破常德,县人陈正卯、陈廷杰、古之愚等组织忠义团,在燕子山一带举起反清义旗,震慑津澧。辛亥革命时期,李执中、林德轩激流勇进,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就学北京、武汉、长沙的一批本籍进步分子伍经恕、盛联雄、王尔琢、袁东藩等,追随李大钊,全力支持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并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石门地方组织的开拓者、奠基人。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率领红军3次转战石门,扩军8000多人,经历大小战斗计200多次;抗日战争时期,全县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日,700多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湘鄂边区武工队”、“民主联军陆军独立第一师”、“湖南人民解放总队第八突击大队”三军突起,为石门全境解放建树了不朽功勋。
       石门,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陆地最低处为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2.5米,最高处是壶瓶山顶,海拔2098.7米;全县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等。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澹 、道、黄、涔7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入洞庭。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经泥沙、磨岗隘、袁公渡、新关等14个乡镇,至三江口注入澧水,长约165公里。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坪、磨香坪、雁池坪、邓家坪、仙阳坪、古溪坪、二都坪、易家渡、白洋湖等河谷平原,乃全县境内之“膏腴”。境内年平均气温16.70C,最冷的元月平均气温50C,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60C,全年无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丰富资源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境内森林茂密,动植物品种繁多。现有森林面积180万亩(其中经济林60万亩)。木材蓄积量173.6万立方米,主要有松、杉、楠、梓、樟、椿等。大宗农副产品有烤烟、茶叶、柑桔、油桐、油茶、乌柏、棕片、药材、生漆等。色香味俱佳的“宜红茶”驰名中外;味正质纯、香甜可口的“雪峰蜜桔”,扬名加拿大和港澳市场。主要野生动物有虎、豹、熊、獐、狸、猴、麂、貉、山羊、野猪等47种。珍贵飞禽有锦鸡、雉鸡等30多种。名贵药材有天麻、黄连、田三七、杜仲等上百种。
        境内矿藏十分丰富。有储量居世界之冠,开采1040多年,产品畅销国内外的雄磺矿;含硅99.4%,储量1亿吨的矽砂矿;含磷18%以上,储量14亿吨的磷矿;发热量5千大卡以上,储量5000万吨的煤炭;含钡96%,储量340万吨的重晶石;含氧化钙50.8%,储量27亿吨的石灰石;还有石膏、赤铁矿、硫铁矿、矾矿、滑石、方解石等,储量也相当丰富,具有很高的开采和使用价值。
       石门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名胜古迹颇多,风景迷人。位于县城东12公里处的夹山寺,规模宏伟,有“骑马关山门”之说,系唐代古刹。夹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间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圆悟禅师主持著有《碧岩录》一书,是佛家宝典,又被称为“宗门第一书”,流传全国及朝鲜、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相传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禅隐圆寂的墓葬,已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有李自成博物,被《中国名胜辞典》收入词目。地处仙阳河畔的古城堤,为前晋太康年间谍阳县治,城垣残迹,至今可辨。明洪武三年,武德将军覃天顺戌守的添平千户所遗址,仍完好地留存在所街乡留驾坪。鬼斧神工的“龙王洞”,蜿蜒数十公里,洞内钟乳石争奇斗妍,异彩纷呈,洞口清泉潺潺,如龙吐水。座落在县北的壶瓶山,主峰高达2098.7米,乃湖南屋脊。其间具有神话色彩的“神景”座北朝南,洞深数十里;状如彗星的“隔人潭瀑布”,飞流直下,犹如一块水晶屏障;神景洞顶一带20多万亩原始森林,为世人所瞩目,树木达670多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树种就达20多种。山中怪石嶙峋,岩磴环叠,珍鸟奇兽稀世罕见,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壶瓶山现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屹立在县境南部的梭金山下,曾立有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所书“蒙泉”二字碑,昔人摹拓者甚多。位于渫水中下游的十家坪商代遗址,出土有不少文物: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炼铁炉灶及骨刀、骨锥等。阳泉乡燕耳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现代人的起源,研究湖南本土古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将在我国考古学界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县城附近还有旧称“石门八景”的层山古柏、石门峭壁、云寺晓钟、方顶留茵、将军野渡、麒麟绣水、清濑流觞、洄湍卷雪等名胜。
    素有桔城茶乡矿都之称的石门,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石门人民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抢抓机遇,掀起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引进、大建设的热潮,全县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农业飞跃发展。石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发展农业条件优越。现有耕地62.14万亩,其中水田40.21万亩,境内有蒙泉、寺垭、东泉、双红、南溪、里山河等水库226座,提灌站340处,水利设施总蓄水量近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改革的春风吹拂石门山乡,石门农业开始向现代化绿色农业迈进,现已初步形成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环保蔬菜四大特色农业。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8万吨以上,人民生活温饱有余。柑桔是石门农业最大的支柱产业,属全国最大的早熟蜜桔生产、出口基地,四大脐橙产地之一,桔橙面积达25万亩,年产桔橙20万吨,所产“湘冠”蜜桔、脐橙味正质纯,香甜可口,畅销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港澳市场。曾作党的“十三大”、十一届亚运会和国宴指定水果。石门县被命名为“湖南水果第一县”。石门是湖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年产量2500吨,高山云雾茶品质优良,品味独特,其中“牛坻茶”为历代贡品;“宜红茶”驰名中外,远销美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石门银峰”被评为湖南名茶,“东山秀峰”获全国银奖,“神农毛尖”、“白云银毫”获省优金奖,被认定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石门是全国马头羊中心产区和原产地。1992年被列入“国际小母牛基金会”首选品种,为亚洲地区推广的优良肉用山羊品种,常年存栏60万只,出栏35万只。“童羊火腿”、“土家利”等羊肉制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高山环保蔬菜是石门县新近开发出的又一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万亩,所产“佳源”牌高山蔬菜,远销东南沿海。
    工业实力日益雄厚。石门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建材、化工、能源、机械、食品、纺织、印刷工业为主,多种工业门类配套的区域性工业体系,其中以建材、能源、化工工业尤为发达。石门是湘西北能源中心,电力发展迅速。石门电厂两台300MW机组建成投产,使全县电力生产能力达68万千瓦。石门是湖南省重点产煤县,原煤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石门采掘 工业远近闻名,县境内的湖南省雄磺矿饮誉世界,石门矽砂储量居亚洲第一。磷矿、石膏矿、重金石矿、海泡石矿和大理石采掘 前景广阔。化工、机械是石门工业的支柱。湖南坝道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有“江南第一柱”之称。湖南石磷实业有限公司是全省磷化工业的排头兵。“玉叶化肥”、“乳化炸药”是石门化工工业中的响亮品牌。由石门宝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各类赛车连杆畅销国内和美国市场。石门食品工业中的“节节高”甜玉米饮料走俏全国,成为女篮指定产品。纺织工业品畅销海内外1公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活跃繁荣。石门有省际边界线140里,是湘鄂边界重要的商品聚集地,199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目前,商业服务业门类齐全,其网点布局密度大。明珠商场、楚江市场、石门大厦、商贸城、百货大楼、富乐都、银泰宾馆相继营业和兰园宾馆改造竣工,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近几年建成了商寓园私营经济区、湘北竹木市场、皂市柑桔市场等6大专业市场,为广大投资经商者搭起了广阔的舞台。
  石门县位于澧水之滨,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城市。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邮电等网络四通八达。过去石门人民饱受跋山涉水、肩挑背负之苦,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艰苦奋斗,瑞彻底改变了交通闭塞落后的面貌。全县100%的乡、村通了公路。枝柳、襄石、石长铁路在县城交汇,省道1829、1836、1848线在县内贯通,石门已成为湘西北交通枢纽。石门用现代化通信网络架起了石门联系世界的“金桥”。全县拥有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7万门,19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到1999年末,全县开通数字移动基站18处,,无线寻呼发射点11处,发展城乡电话用户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000户,寻呼用户1.4万户。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为79.5%,广播人口覆盖率为78%。信息传输现代化,使石门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石门县委、县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县城,投资3亿元完成了城市防洪、城市街道、旧城改造、城市景观四大城建工程。新建的6公里沿江大堤寓防洪、景观于一体;新修的10条总长50公里的高等级城市道路,使城市更具现代气息;城市绿化和亮化更添异彩。1998年石门县城被湖南省评为“全省文明县城”。

    石门县科技文卫事业发展迅速。全县现有中小学287所,教师5780人,在校学生8.3万 人。1998年实现“两基”达标。石门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和“扫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实验教学普及县”、“教育科研先进县”、“教育项目工程先进县”;石门一中已进入省级重点中学行列。石门科技硕果累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组织实施科研项目508项,获科技进步奖375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63项。获专利80件,实施23件,其中“甜玉米乳”、“AB型乳化炸药”、“肉兔系列产品”等分别获国家、省产品创新金、银奖。1995年,石门县被国务院六部委授予“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县有卫生事业机构34个,医院病床总数1049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04人。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百佳医院”。石门县狠抓文化、体育基础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并取得突出成果。文化、体育分别被评为全国先进县。

    石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前景灿烂。70万石门儿女将大力弘扬“务实进取,勇于超越”的石门精神,树立“文明开放,诚实勤劳”的良好的石门形象,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Email:webmaster@cnhubei.com
电话:(027)86774503
传真:(027)86791923
广告:(027)86791923
—————————————————————————————
版权为荆楚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使用800x600或1024x768分辨率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本站地址: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