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文化 |  伊人 | 资讯 | 房产 | 江河 | 分类信息 | 福利彩票 | 灵通短信 |  | 短信 
 
教育:以人为本(图)


(2004-06-10 07:31:52)

张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以人为本”这一观念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也发人深省。

过去,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人”视为灌输的对象,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活动方式简单化、程式化,往往忽略时代变异和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因而成效甚微,甚而留下一些负面影响。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则是将“人”视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以人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强调的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灌输”,这就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就是要一改过去陈旧的思维模式及习惯做法,坚决摒弃那些令未成年人反感的老调门,老套路,积极地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以未成年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激活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向上发展。

诚然,这对从事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方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认为“吃透”“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则是至要前提,否则,即或有意“加强”、“改进”,结果也可能是“加而不强”、“改而不进”。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着力激活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我认为,环境、信息等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外部成因,而学生的精神需求则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内在因素。人(包括学生)的精神需求在层面上是具有多样性的,也就是说,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得到“承认”、“欢迎”;自己被“尊重”、被“推崇”、被“欣赏”等等,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激活学生的这种精神需求,使之成为学生的行为动力。

例如:未成年的学生都有一种“追星”、“崇偶”心理,我们学校德育课程中就设有“科技讲座”这一形式,信息文字处理专家王选,火箭设计专家龙乐豪等院士、专家就是讲座上的科技巨星,专家的讲授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科技前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专家们贯穿一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科学态度强烈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也激活了学生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为祖国富强而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共同的心声,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最重要的内核,成为学生发展不竭的动力。

同时,学校从文艺、体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搭建起表演、竞赛的平台,不断涌现的校园新星竞放异彩,学生们在不同的活动中爱好得到满足,特长得以发挥,他们享受到奋斗后的成就感,“被欣赏”、“被羡慕”、“被瞩目”、“被环绕”等精神需求通过自己的奋斗得以实现,可以肯定这种经历会积淀为激励学生们不断向上的精神源泉。我们深刻体会到,人(包括学生)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不仅是受动者,受教育者,同时也是主动者,是能够自主自律的,而引导学生最终自主自律,自主自育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建立知行统一的德育机制,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们已建立起学生党校、团会、班会等德育工作机制,经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破解良方而不求统一答案,我们在进行“养成教育”“规范教育”的同时,还坚持进行“磨炼教育”和“体验教育”,我们建立了社会实践的基地,年年组织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深入农村、企业、部队,让学生真实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进步,也感受改革中的困惑,开放后的困扰,让学生了解他们将要面对的社会和世界。

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着力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客观环境,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是学校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多年来注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将学校面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延伸到家长,指导家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作者系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校长)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Email:webmaster@cnhubei.com
电话:(027)86774503
传真:(027)86791923
广告:(027)86791923
—————————————————————————————
版权为荆楚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本站地址: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