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6期>>本页       
 
【传媒品牌打造】品牌专栏的打造


(2004-06-28 16:53:56)

荆楚网 新闻前哨

武汉晚报 胡俊

为提高办报质量,增加个性化差异,目前许多纸质媒体不断推出各种专栏,吸纳优秀记者编辑,争取打造出具有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品牌专栏。品牌专栏经营的意义是什么?纸质媒体经营品牌专栏的要素有哪些?目前一轰而上态势中又存在哪些误区?本文旨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品牌专栏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

所谓品牌专栏,就生存状态而言,是指由于定位准确,能像磁铁般吸引一批记者编辑在其周围,定期推出质量上乘的优秀新闻作品,从而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体,并与之产生良性互动,拥有不竭如泉的优秀选题。

应该说,品牌专栏是报纸品牌重要构成部分,是报纸发展的王牌杀手锏。从持续50年的赵超构的《未晚谈》,到影响一代人的邓拓的《燕山夜话》,再到新时代关注普通人命运的《冰点》,再到颇具人文色彩的《范春歌工作室》,无不印证了这一论断。在报纸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品牌专栏的作用更加彰显出对报纸品牌经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用品牌意识促报纸质量

新闻是易碎品,而与日俱增的报业竞争迫使越来越多记者编辑求快求多,浮光掠影地采摘新闻,使易碎品更加易碎,注水报道,大同小异的天下一大抄现象屡见不鲜,报纸中能真正抓住眼球的内容少了。

内容为王的呼声,迫使办报决策者们必须倾注更多的精力,深入开掘报纸内涵,提高报纸质量。而打造品牌专栏,则是提高办报质量最见成效的途径之一。集中优秀记者编辑,在固定版面和固定时间,用特殊形式解读新闻,让读者产生阅读惯性。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感,会促使他们追求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不用扬鞭自奋蹄;强烈的品牌意识,会促进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具备维护品牌的经营动力。

(2)个性化操作,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报纸同质化是困挠报纸发展的障碍,据调查,城市报纸中有2/3信息是雷同的,报纸需要追求张扬个性化;市场竞争的时代,也是需要每个人最大限度彰显个性和特色的时代,而记者编辑同样也有这种需求。

品牌专栏的兴起,恰好满足了读者和记者编辑两方面的追求。记者编辑会在专栏里不断推出独家新闻,在报道形式上推出有独到风格的报道,最终达到的是共赢的效果:让编辑记者成名成家,让报纸提供更独特信息,让读者读到更多的能够有所思、有所悟的好的新闻报道。

(3)为记者提供新的成才模式

过去记者编辑的成才模式很单一,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他们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做官。好记者、好编辑当了官之后,大多数就放下了笔,荒废了业务;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好的记者、好的编辑,并非就是好的领导者。

而品牌专栏则为记者编辑提供了更宽大的上升发展空间,让记者成名成家,赢得社会尊重,赢得社会赞誉,实现自我的价值。马克·吐温是美国新闻界享有盛誉的专栏作家,他说只要他一天不停笔,就能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也成为他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方式。

品牌专栏成功的关键词

定位

品牌专栏经营的前提是定位,即专栏的主题、导向和目标读者群的问题。好专栏的定位,一定要兼顾三个因素:一是从报纸的发展空间选好切入点,或是报纸优势之所在,或是报社急需突破之处;二是结合现有编辑记者的优势,扬长避短;三是符合目标读者群(基本读者群和潜在读者群)的阅读期待和习惯。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定位反映普通老百姓不普通的命运,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性格、遭遇、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以及对生活前途的渴望的叙述,来展现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和暴虐一面,情节真实,贴近群众,情感真挚,牵动人心,从而赢得广大受众的关注,成为该报的名牌栏目,而赢得社会的赞许。

品牌

所谓品牌专栏,即要讲求质量,要出精品,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这是名专栏存活的关键之所在。名专栏之所以有名,对读者而言,关键在于专栏有内容,专栏再有名,一段时间内质量滑波,读者们就不会买帐。所以编辑记者首要的是把读者放在心中,关注读者生活、工作、学习中最关心的内容,这是所有专栏成功的诀窍。中央电台的《午间半小时》从1987年开播至今,因品牌经营成功,十多年来收到听众来信150万件,不仅赢得听众的如潮好评,也为记者编辑们提供了大量质量上乘的优秀选题。

可持续性发展

一个专栏出几篇好稿不是件难事,难的是如何建立科学机制,把这种出好稿的优势保持下来,具备可持续的发展力,在几年甚至数十年内坚持下来。

首先应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名专栏的经营需要记者、编辑、作者共同努力。由于专栏求特色、求精品,报社需要在线索分配、版面包装等各方面予以倾斜,保证专栏记者编辑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其次应有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做品牌专栏意味着亮出旗帜后,应接受读者的品头论足,要接受读者的批评,不能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偃旗息鼓。报社应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建立专家反馈体系,因为没有理性的指导,仅凭激情是走不了长远,也走不稳当的。品牌专栏的发展需要参与记者编辑们不断从理性上去认知,去提高,这样才能使品牌专栏不断地飞跃。

品牌专栏经营存在的误区

(1)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尽管目前报纸推出了为数不少的专栏,但社会具备足够影响力的品牌专栏并不多见。所谓专栏不少,品牌专栏难觅。应该说,如今记者有较大发展空间,更发达的资讯,更平等的态度,应有利于记者编辑的成长,有助于名牌专栏的诞生,但事实上看并非如此。特别是新闻个性化处理裹足不前,历史证明黄远生、邵飘萍、范长江、邹韬奋、瞿秋白,之所以名垂青史,对新闻个性化处理既是他们对中国新闻专业的贡献,同时也是其个人事业上的成功。而目前由于我们的专栏干预社会力不强,分量不足,因此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2)缺乏全方位的经营意识

进入商品社会,品牌专栏的成功除了记者编辑的个人努力外,还需要包括发行、品牌推广等针对目标客户群的系列活动作为支撑,使其品牌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但目前的很多专栏还局限于“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缺乏宣传包装,很难吸引到眼球注意力。

“范春歌重走郑和路”专栏之所以在全国叫响,成功的市场运作是关键之举。她与名牌企业联手,在北京召开规模盛大的出征新闻发布会。行程中不断发回精彩的报道,还上人民网与网民交流,随后出书,制作电视片,不断扩大品牌效应。

(3)缺乏反馈机制

是品牌专栏,就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验,建立及时有效的读者反馈体系,定期总结,依据结果优胜劣汰,让强者更强,让长期经营不善的专栏淘汰出局。但一些专栏记者编辑仅凭主观愿望办事,迷信经验,不做或很少做读者阅读市场、阅读心理的调查,或尽管做了,但因为各种因素影响,有事报不透,有事讲不透,导致专栏在读者心目中失去影响力。一个专栏算不算品牌专栏?它的知名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最终的认可权应该在读者手中。但目前部分报社往往忽视了读者反馈,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品牌专栏的纠偏机制。

由此必须建立品牌专栏的反馈机制,综合多种因素,定期进行考评。对于定位不明确、效果不理想者实施自然淘汰。中央电视台通过收视率调查,淘汰了10个排名最后的节目,给全台上下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这种模式值得纸质媒体借鉴。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