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文化特性面面观]反思“惟楚有才”


(2004-06-03 07:34:41)

湖北日报 吴永平

一部楚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流失史……

网上有这样一则流传很广的帖子:

“北京人说风沙大,内蒙古人笑了;内蒙古人说地域广,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地势高,西藏人笑了;西藏人说文物多,陕西人笑了;陕西人说革命早,江西人笑了;江西人说伟人多,湖南人笑了;湖南人说美女多,四川人笑了;四川人说知识深,湖北人笑了;湖北人说胆子大,东北人笑了;东北人说性子直,山东人笑了;山东人说发展早,上海人笑了;上海人说民工多,广东人笑了;广东人说大款多,香港人笑了……”

这帖子以戏谑的形式嘲弄了某些盲目自傲的人们。他们热衷于横向比较,动辄拿压箱子的“宝贝”向人炫耀。

鲁迅先生早就讽刺过这类人。他说,独有的就好么?长了一块专接别人“狼牙棒”的“天灵盖”,也值得自傲么?长得有一双“筋伤骨折”的“三寸金莲”,也应该自傲么?长了一个别人没有的“艳若桃花”的暗疮,也能自傲么?以古律今,也是如此。你引为自傲的东西,真的就那么好么?你看家的那些玩艺,来路正么?你荷包里的那点本钱,够吃几辈子么?

湖北人最引为自傲的是“知识深”,壮胆提气的是那块“惟楚有才”的金字牌匾。有些“苕货”便以为脚下踩着福地,即使一天晃到黑,该有才还是有才。于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传统丢了,徒逞口舌之利的风气盛行。有这么一则传说,曾有川、鄂两地人竞夸家乡风物,川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鄂人闻言笑道:“峨眉山高则高矣,但不及湖北黄鹤楼的烟云缥缈。”说罢便吟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据说,川人当时惊愕得无言以对。先人的睿智固然令人心仪,但津津乐道却大可不必。我们不妨用脑壳想想,峨眉山真的就比不过黄鹤楼么?

至于“惟楚有才”,确乎载于典籍,并非大言不惭。然而,有不留情面的历史学家提醒说,原话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八字连读,内含贬义,喻人才外流,为人作嫁,断章取义是没文化的表现。更有不知高低的学人接着说,“虽楚有才”后来演变为“惟楚有才”,此“惟”非彼“唯”,只是个语助词,根本就不带“独有”的含意,兜头一盆凉水泼了过来。更可叹的是,“惟楚有才”的原产地在武昌,长沙人却把这四个字刻在牌匾上,堂而皇之地在岳麓书院门口挂了上百年,催生出了一大批顶级人物。后来,“睡醒了”的楚裔有话说了,疾呼重修牌楼,似乎牌匾回归,人才必然随之。据说,此议已得权威人士认可,有关部门将有所动作云云。

楚地曾是“人才培训基地”,这也是见于典籍的事实。屈原在《离骚》中曾这样自夸:“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屈老夫子习惯“以香草譬君子”,兰、蕙、留夷、揭车、度蘅、方芷都是楚地香草,各有其香喻各有其才,足见当年人才济济的盛况。

然而,有人才是一回事,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则是另一回事。伍子胥有治世之才,楚王却信不过,杀了他满门,一气之下翻了翘,跑到吴国搬兵报仇,“掘墓鞭尸”,搞得国势一蹶不振。范蠡有济世之才,楚王却留不住,跑到小邦越国,督导勾践卧薪尝胆,成就其春秋霸业。李斯有经天之才,楚王却用不上,跑到秦国当丞相,辅佐嬴政得享千古一帝的大名。屈原有纬地之才,楚王信而又疑,留而又逐,用而又绝,万丈的忧愤凝成一部《离骚》,以此给楚文化传统增添了悲剧性的遗传因子。更何况,有君子的地方必有小人,君子往往敌不过小人;伍员桀骜不驯,却落败于小人费无忌,屈原惊采绝艳,却落败于小人靳尚。楚国由盛入衰竟致灭国的教训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所用非人。屈原曾叹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就此而言,一部楚国兴亡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流失史。

况且,楚地有人才,他乡就没有人才么?战国七雄群星辉灿,难以尽数,在此不论。能用伍子胥治世之才的吴王,堪称大才;能用范蠡济世之才的越王,堪称雄才;能用李斯经天之才的秦王,堪称不世之才。而不用、禁用、废用楚地才俊的楚王算是什么呢?“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读史者欲不惑于史,读城者欲不惑于城,惟有摆脱祖先、宗祠、籍贯、乡党这些非“本我”的东西,真正用脑髓来思考,才能目光炯炯,洞察历史和未来。

如今是鼓励人才流动的时代,“楚才晋用”或“晋才楚用”都很寻常。“阔起来”的外省人以“五子登科”(房子、票子、车子、位子等)为饵张开大网捕获荆楚人才,“经济欠发达”的我们怎么办?要留住用好既有的楚地人才,更要放眼世界广揽人才。不能给予“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的待遇,至少得有“三顾茅庐”、“解衣推食”的诚意吧;何况,我们并没有穷到那个份上。

还是回到篇首的那张帖子,其中既然写道“四川人说知识深,湖北人笑了”,看来在国人心目中,楚地仍然有着人才的现实优势及心理优势。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与战国群雄逐鹿不无相似之处,此时的拼资本、争市场,不就是当年的综合实力的较量么?拼来拼去,争来争去,制胜的关键何在,人才!得人才则强,失人才则弱,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笔者谨以一瓣心香,祭献于屈子行吟阁畔:一愿我省有识之士把“惟楚有才”深藏在心底,不要挂在嘴上,更不可以“唯楚有才”“自愚”;二愿我省既有人才都被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三愿“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筑巢引凤”,夙愿得偿。

如此,我省复兴有望。


【相关报道】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