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4期>>本页       
 
【视听天地】在纪录片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


(2004-07-02 13:30:41)

湖北电视台 刘小津 华中师范大学 张萌

一、纪录片的客观性符合自然类主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类各样的介绍自然科学的电视节目,就比较熟悉的而言,有美国的discovery系列《动物星球》和中央电视台环球频道的《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而这些以自然为题材的著名节目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纪录片”这一特定的形式。作为思想宣传主流的影视媒体为何要以纪录片这一特殊的形式来表现“自然”这一特定主题呢?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历史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基本的叙事报道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摄录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因此“四真”成为纪录片的生命。而正是这“四真”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纪录片是对生活原生态的一种折射。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生活的本来面目,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事件的本来面貌。而自然的现象也只有通过客观的描述才能够体现它实际的价值。比如我们在电影《龙卷风》中也能领教到龙卷风的巨大威力,但是由于影片中的龙卷风并非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制造的。因此观众对影片中的龙卷风是缺乏认同的。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影片中这样的场景设置是为情节和人物服务的,导演成为了自然界的上帝,由他主宰着观众的情绪和龙卷风的消亡。这就违背了生活原生态的要求。而在纪录片中,龙卷风成为了主角,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绝望和死亡,并能从解说中了解到龙卷风的形成和危害。相比于电影而言,观众会有更多的认同感,因为一切都是那样的客观、真实。
    新闻片虽然也可以用来客观的纪录自然事件,但是它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时效性,即事件必须是在近期发生的。仅此一点就不符合自然这一主题的表达需要。因为自然世界的万千变化是渐进而持续的,新闻片无法表现这一特定内涵。二是主导性,即新闻片要求有较强的观点来指导舆论。其指导思想就是由某一现象直接达到某一观点或结论。而这些观点几乎是在新闻片拍摄前就已经完成了,剩下的仅仅是由观众去接受而已。这是一种“直线”式思维的结果。而就纪录片来说,它更倾向于一种“立体”式思维,它将客观的事物纪录下来供人类思考,制作者融入节目更多的是一种思考而并非结论。这一点也是符合自然类题材的表达需要的。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从古到今,无数的人思考过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是在不同的社会与时代,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会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古代中国,就有以自然为母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天下之人皆我兄弟,天下之物皆我同类,我对他人他物均应待之如兄弟。在西方,19世纪中期,兴起了环境伦理学。1864年,美国学者马什(G.P.Marsh,1801~1882)出版《人与自然》,开始反思工业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的负面影响。梭罗(H.D.Thoereau,1817~1862)的《瓦尔登湖》批判西方传统的反自然的偏见和资本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热爱自然,以自然为友,追求简朴生活。后来出现了被称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的缪尔(JohnMuir,1838~1914),大力倡导建立和保护国家公园。在美国有很大影响的“荒野文学”(wildlifewriting),是新的环境伦理的文学表现形式。而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又产生了以基督教教义为指导思想的“人类中心主义”,其主张人相对于自然有两个权力:一是享用自然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二是统治自然。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推进和演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关系问题,而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不是少数人的科研成果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现象的改变必须通过文化手段。而纪录片在文化传承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主导者。
    纪录片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的主体思考。即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去发现长期被默认却并不合理的关系上。例如,人对自然资源的压榨性的采集;人对稀有动物保护的目的,等等。另一个方面则是自然的主体思考。即通过自然界的眼光来看待人的行为,从而引起人类的反思。例如在纪录片《英与白》中作者开始就提出疑问“几百万年前人是群居而生活的,大熊猫是以个体生活的。几百万年后大熊猫仍然是以个体生活,而人呢?” 片中有相当多的镜头是模拟大熊猫的视角,从新视角来看待人的活动。在此类纪录片中,我们更容易看清人类自己,从而也更易于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作为文化手段的纪录片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中,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手段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的。由于地域资源的不同、文化认识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节目目的的不同,纪录片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大不相同的。就比较有代表性的《discovery》频道和央视的《人与自然》来说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discovery》频道在对自然界的介入中更多的倾向于揭示生命规律、展现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灾难的成因与预防。而央视的《人与自然》的主旨则在于介绍人与自然,动植物和自然知识以及探索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应该说这两者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上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前者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资料和数据,让人有机会去了解自然界,近距离地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与魄力。后者则提供了人与自然对话的平台,让我们自身能够充分了解到自身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因人的行为而发出的反馈。还有一类纪录片是由纪录片从业者根据自己的思考以独特的视角而拍摄成的纪录片。例如:《英与白》。由于此类纪录片没有太多的限制,反而更能给人以巨大的思考空间。这三种类型的纪录片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改变上,对观众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di s c o v e r y 》系列的节目有很强的新奇性,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我们身边的自然世界,因此它定位的观众是作为自然属性的人;《人与自然》类的节目的社会效应又是前者所不具备的,它要求人们思考自身的行为以及相关的影响,因此它定位于作为社会属性的人;《英与白》类的节目更倾向于艺术性和哲学性,它定位于有一定艺术修养且有较强思考能力的人。这三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着人与自然关系转变中的文化手段。
     (编辑:潘宗信)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