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4期>>本页       
 
【业务研讨】提高新闻写作创新能力的途经


(2004-07-02 12:27:10)

荆楚网 新闻前哨

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系 王刚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写作创新能力,这是每个记者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按新闻写作载体的主要要素:新闻材料、新闻主题、新闻结构、新闻语言进行长期反复的单项训练以及综合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一、新闻材料创新
     方法之一就是“新瓶装陈酒”。以获1997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国耻今洗雪,喜讯慰忠魂 林则徐后裔在榕隆重举行家祭》为例。这篇新闻介绍了1997年6月29日,林则徐后裔200多人,在故乡福州隆重举行家祭,以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大喜讯祭告先祖的盛况。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应该说这是瓶“老酒”,我们可以围绕它选用群众的欢庆活动、有关历史事件等材料,但此类素材没有多少特点和新意,这样报道“回归”看头也不大。该文的记者却能另辟蹊径,通过对林氏后裔组织的一次家祭的描写,通过家祭现场气氛的渲染,通过家祭活动中重点人物形象的刻画,记录下了一系列新颖生动的真实情节;在某种意义上也巧妙模拟出了宋代大诗人陆游《示儿》一诗的意境,从而使整个新闻材料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亮点”,极大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使这篇报道在众多回归报道中独树一帜。
     二、新闻主题创新
     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和统帅,它制约着新闻材料的取舍、新闻结构的安排、新闻语言的选择,制约着整个新闻内容的开展和表达形式的选择,也制约着整个新闻写作过程,借用清人王夫之所言:“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就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因此,立意是新闻写作之重,而立新颖之意乃重中之重。立新颖之意就是在基于事实基础上要有独创性,要标新立异。标新意味着除旧,立异意味着除同,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表达自己对事物独到的见解、感受和认识。这是我们在新闻写作中感到较难的。正如歌德所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对新闻事实重新加以思考,这也是新闻主题创新的方法之一。
     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140万双袜子的命运》,写的是国有企业武汉袜厂积存近十年的140万双袜子的故事。记者余兰生初稿写的是《140万双袜子到底该不该卖?》的通讯。但很快被总编否决:主题流于平庸 “这种写法与千千万万个写国有企业的报道没什么两样,或反映企业厂长不负责任,或者触及到企业的体制,区别仅仅在于这篇报道的故事性更强一点而已。”⑴后来,记者冥思苦想:“积存10年的袜子为什么不处理?往深处说,不处理是机制问题 如考核机制,考核机制说到底是体制问题,再往深处说,就是个所有制问题;企业管理不善?那为什么管理不善?还是个机制问题,往深处说又是个所有制问题;市场问题,国企为什么不适应市场?是机制不活的问题,为什么不活,再往深处说还是个体制问题、所有制问题。”⑵于是将主题“点睛”为国企改革中的所有制问题。并围绕这一主题重新“画龙”,重新组织、取舍材料,构思成文。这篇报道见报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由此可见,只有对种种社会现象或事物重新思考,从“心”的角度,用“新”的角度,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好新闻,新闻主题才能常写常新,才会有写不完的新闻。
     三、新闻结构创新
     新闻结构是新闻重要的形式因素,是新闻的组织构造,它体现着新闻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把作者对文章的结构安排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在动工之前,必须对整座建筑统一设计:“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无独有偶,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说过:“正如‘结构’两个字字面含意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材料有多么优良,不管你的目的又是多么高尚,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的。”由此可见,结构是新闻的“建筑术”,决定着新闻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时结构还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面对一个新闻事实,究竟如何表达,如何安排结构,应根据题材的特点和主题的需要,加以革新、变通与创新,注意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总之,新闻结构是多种多样的,结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不是目的,形式总是为内容和主题服务的。记者的唯一任务就是努力找寻最能清晰表达新闻内涵、最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的结构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创造性运用诸如散文式、剧本式、摘要式、对话式等新式结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新闻语言创新
     新闻写作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思维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语言。在众多表达认识和情感思想的手段中,语言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新闻是组成完整篇章的书面语言系统。新闻写作就是如何运用书面语言把记者对客观世界的人和事的认识、体会和感触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既是思维工具,又是表达工具。可见,语言活动贯穿于整个新闻写作过程,记者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诉诸语言文字,形成篇章,期待读者阅读,而读者只有理解了这些语言文字,才能体会记者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记者在新闻写作时,除了注意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明、通俗外,还应注意新闻语言的锤炼,语言创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新闻语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用充满时代气息的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来源于广泛的社会生活,通俗易懂,形象贴切,琅琅上口,招人喜爱。鲁迅就曾主张:“从活人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儿,搬到纸上来。”“英国报业之父”笛福也曾说过:“我的写作原则是假设两对500个不同职业的群众讲话,而使每一个人都听得懂”,为了使“每一个人都听懂”,我们有必要在写新闻报道时,多采用那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语言,选择“有生命的词儿”,使语言表达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新闻报道才会显得平易朴实,读者读后才会印象清晰、深刻。
     新闻报道要打动人心,新闻语言一定要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在这方面,语言创新大有文章可做。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群众生活中,每天每时都会产生新鲜活泼的话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群众的语言,就是新闻语言创新的源头活水。因此,记者应深入生活,熟悉群众,虚心向群众、向生活学习语言。
     综上所述,将新闻写作载体要素分解后,可进行单项训练,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在载体的某个要素进行创新训练取得预期的效果后,再进行其他要素的训练,各项要素训练达到目标后,继之进行综合训练,最终达到我们在新闻写作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注释:
     ⑴⑵转引自熊伟、陆永初编《长江日报国家新闻奖33件》
     (编辑:肖曜)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