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3期>>本页       
 
【视听天地】论格式化的电视剧生产


(2004-07-03 12:11:53)

荆楚网 新闻前哨

武汉电视台 卢鸽威 谢立文

     上世纪西方美学中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多诺认为所谓文化产业就是一种“市场导向的大众文化,其产品专为大众消费而生产出来,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那种消费性质的产品,或多或少是依据计划来生产的。”①这就是说文化产业的生产是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文化产业的产品是按照严格的规范程序制造出来的,从流行歌曲到电视剧,从电影到推理小说,甚至逗乐的技术、效果,幽默讽刺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考虑设计出来的。它们都是由特殊的专业人员管理的,而它们有限的多样性,也完全是由文艺机构编制的。”②阿多诺还注意到,从浪漫派到表现主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它们的反叛性,反抗那些规则统一和人为的限制。而这种状况在文化产业中已经不复存在。“文化产业的整体结束了这种状况。文化产业只承认效益,它破坏了文艺作品的反叛性,而从属于代替作品的格式。它使整体和部分都同样地从属于格式。”③所谓的格式就是统一的标准,就是标准化。因而“从艺术看,所有的作品都是一个风格。……普通的东西可以代替和转变为特殊的东西。”④总而言之,不但文化产业的生产是标准化的,其产品甚至对这些产品的消费方式,都彻底标准化了。表面上的个人选择,也只不过是一种似乎真实的“伪个性主义”,实际上都处于被操纵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在《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皇宫宝贝》中展示给观众的都是“明君无一例外的出宫私访,在民间处处留情,皇宫中天真任性的格格与公子、阿哥之间爱得死去活来,而巫婆式的皇后则在处处构筑起摧残的陷阱。”如果说阿多诺是从美学理论上看到了大众艺术在生产上的标准化和格式,那么罗伯特·麦基则是通过自己作为好莱坞剧作大师从自身的创作实践中领略到了电影和电视剧创作的“类型常规”。他说:“任何故事中,许多的动作都或多或少在预料之中。根据类型常规,爱情故事中的爱人总要见面,惊险片中的侦探总要发现犯罪,教育情节中的主人公的生活总要坠入谷底。”⑤电视剧《雍正王朝》热播后,曾经有人询问参与该剧创作的剧作家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他们也谈到在创作中为了力求“情节撩人”,曾经对情节设计采取了反复淘汰的办法,最终采用的情节就成了观众未曾想到的“最佳”。电视剧创作中设计的可行正是因为电视剧有“类型常规”的存在,是一种可以“程式化”生产的产品。
     一、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大众支配着它的审美价值标准,而大众主体在欲望、生活方式以及思想上具备某种一致性。
     丹纳认为,艺术的产生,它的面貌和特征及其历史发展,如同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都取决于三个因素或三种原始力量,即种族、环境、时代。首先种族因素有如植物的种籽,是内部主源,决定着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使任何艺术都与“民族的生活相连,生根在民族性里面。”⑥其次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和社会环境。“伟大的艺术和它的环境同时出现……环境把艺术带来或带走。”⑦最后时代因素,丹纳称之为后天动量,包括特定时代所具有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积累和新的时代精神所提供的创作机缘或趋势。丹纳提出“三因素”说,他的出发点是考察艺术品,他认为,一件艺术品并不是孤立的,要正确地认识和解释艺术品,必须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总体。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从属的总体是大众,在这里大众以其特有的审美心理和爱好对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作着总体的体现。现代西方美学大众文化批判的先驱人物奥尔特加对“大众人”(the mass man)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把它视为我们时代的基本事实。而“……大众支配意味着对价值的标准化和独特性的怀疑。这些倾向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而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它确保了把某一种价值变成公分母。”⑧在奥尔特加看来,大众甚至控制着少数人,控制着作家艺术家,这就导致了作家们在创作时不得不心中悬想着他们并不认识也并不理解的大众。电视剧创作的功利性目的对剧作家提出的要求更为苛刻,那就是要求剧作家心中悬想的是他们应该认识并理解的大众,去找准大众(也就是电视剧的观众)的审美心理和爱好是什么即那个被大众变成了“公分母”的价值是什么。
     电视剧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要自觉把握受众的消费类型并准确地反映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所以王朔一再申明,文人无非是用笔写字,编出些故事取悦百姓的行当。“《渴望》是给老头、老太、家庭妇女看的,招老百姓掉眼泪儿的”“《编辑部的故事》不过就是部逗笑开心的通俗戏剧,只载些笑声和轻松。”而“《顽主》这一类就冲着跟我趣味一样的城市青年去了,男的为主。《永失我爱》、《过把瘾就死》,这是奔着大一大二女生的”。
     二、古代小说的艺术类型反映和代表了中国老百姓的审美传统与欣赏习惯,规范着电视剧生产的审美取向。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侠五义》、《儒林外史》这些无疑是最受中国老百姓所喜爱的古典小说,正因为如此,这些古典小说既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类型(主要是题材和风格的类型。
     刘上生在《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一书中概括为“写实艺术、传奇艺术、幻想艺术、讽刺艺术”),也以其受欢迎的程度体现了中国老百姓欣赏习惯和审美传统上的特征;而电视剧《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大宅门》、《红色康乃馨》等的大受欢迎,也恰好证明了:在历史和现实的变迁中,中国老百姓表现出审美最爱的历史共通性,在现代受到欢迎的电视剧都可以直接归入这些古典小说所确立的某种审美类型,而且各自对所属类型的审美特征有着较为理想的把握和再现。
     下面我们就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三侠五义》、《儒林外史》为代表来了解电视剧创作题材与风格的把握问题。
     1.《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审美类型。
     《三国演义》属于政治和军事题材的作品,该类题材的作品其大场面、大背景和波澜壮阔的气势就足以吸引人和打动人,但其最为耀眼的兴奋点还不在于这些,而在于对“智”的痛快淋漓的表现。
     2.《水浒传》和《西游记》为代表的审美类型。
     这种类型作品的题材和风格特征可以用“英雄传奇”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3.《红楼梦》为代表的审美类型。
     《红楼梦》为代表的审美类型可以称为生活言情类。曹雪芹称自己创作的《红楼梦》是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渗透了血与泪的一段故事。这就是说,揭示现实生活与现实情感的复杂性以及人生存其中所经历的血与泪的体验,便是这类作品令人回肠荡气的地方。
     4.《三侠五义》为代表的审美类型。
     《三侠五义》也具有英雄传奇的特征,但在这里我要说《三侠五义》最为百姓所喜爱的故事并非英雄传奇的一面,而是为民伸冤的一面,故事的主角并非英雄而是清官,是作为社会批评者角色出现的清官黑面包青天。因此,《三侠五义》为代表的审美类型应该称之为公案类或清官题材类。
     5.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审美类型。
     《儒林外史》注重从社会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中取材取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所谓“特别一提”就是运用典型的概括加以突显,使“人物事故”,“皆各穷神尽相”,“融画工化工为一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传统的叙事类型,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传统的文化内容对电视剧创作的题材和风格的类型作出了规范。事实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电视剧都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叙述故事”和“消费故事”的渠道。大众始终是电视剧产业必须紧紧抓住不放的巨大市场,按照大众自己的文化需求与审美情趣去策划制作电视剧日益成为当今电视剧制作人的自觉行为。因此从大众主体的社会属性上以及电视剧生产过程的特性中去把握电视剧创作审美取向的确定性,对电视剧创作无疑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Adorno, T. W.,“Culture Industry Reconsidered” in Alexsander, J. E.,cedl,Culture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Debat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p.275 276.②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③同上
     ④同上第121页
     ⑤(美)罗伯特·麦基《故事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⑥丹纳:《艺术哲学》,第32页,人民文化出版社1963年版。⑦丹纳《艺术哲学》第144页。⑧Wilson, R. N.,Experiencing Creativity,Ne w Brunswick T r a n sct ion,1986. P.68
     (编辑:潘宗信)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