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3期>>本页       
 
【业务研讨】摄影记者的“百姓情结”


(2004-07-03 10:38:17)

荆楚网 新闻前哨

周立新

     今年1月,杭州《都市快报》摄影记者报道的“宝来车溅人事件”引起全城哗然,新浪、新华等数十家网站对此事转载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和反响。报道刊发后第二天,那位司机就给报社打了电话,表示道歉。这件事情虽不大,但值得我们摄影记者深思……
     为何一小事,却引起了百姓如此关注?道理很简单,有谁在下雨天没有被汽车溅过?这位摄影记者注意到这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并拍下来发表。他反映了百姓身边的事,用相机为老百姓做了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所以引起了百姓的共鸣,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是记者都盼着多搞重大题材。一年中,一名摄影记者所遇到的大多是日常新闻,所谓的突发事件,重大新闻毕竟少之又少。这就给摄影记者提出一个很大的课题———做什么样的日常新闻?如何做好日常新闻?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正是通过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表现出来。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百姓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广大群体,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绝大部分新闻的主体。
     从人文角度出发,新闻摄影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百姓的价值、百姓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他们的关注、尊重和维护,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如果缺少了对百姓的活动关注,我们的新闻报道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新闻摄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接反映社会参与生活,无疑我们的镜头就应该对准社会方方面面,对准百姓日常生活,思想上要明确百姓身边无“小”事这个道理。
     正因为百姓很少在报章中看到这样离自己如此之近的事件,所以老百姓爱看,而且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摄影记者手里拿着相机,心中就应该装着老百姓,这样才无愧于“摄影记者”这四个字。
     摄影记者要心系百姓,就要培养“百姓情结”。“荷赛”中国讲习班讲师、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瑞泽说过:“在摄影师与拍摄主体之间有一道幕帘,你必须打开它,冲破它。摄影最重要的东西是热情和激情,对拍摄对象你要敞开心扉,让他们知道你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由此可见,摄影记者在拍摄前要与被摄对象有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让一幅照片生动起来!
     任何“情”都是要通过“形”来表现的。用相机拍照是低层次的,如果没有情感投入,那么拍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无滋无味,也无法打动读者。只有浓烈的情,炽热的情,发自内心的激情,才能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形”来。因而摄影记者的拍摄,就是由“情”转化为图片这个“形”的过程。
     作者有了情,才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问题的实质,才能突破完成任务的桎梏,突破匠人的观念;作者有了情,才能细心地观察、体味拍摄对象内心的感觉,才能发现和捕捉到拍摄对象精彩的情感瞬间;作者有了情,才能和被摄对象进行情感交流,挖掘被摄对象内心深处不为常人所知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把外在的“形”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我们做新闻摄影,就是要与老百姓融为一体,与老百姓平等地交朋友,内心要充溢着对老百姓的爱。
     摄影记者要心系百姓,就要以平等的心态来关注百姓。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发稿量,或一心想拍出好照片、获奖照片,常常把老百姓当作“道具”摆来摆去。摆出来的画面可以很美,构图可以很漂亮,但眼神是永远摆不出来的,情感是永远摆不出来的。把很自然的东西认为不好看,认为摆出来的好看,可这个“好看”掩盖了真实,掩盖了情感。
     在新闻摄影中,如果考虑的是作品够不够美,是不是能获奖,是不是能够出名,是不是能够挣钱,是不是能够流芳百世,那你还能关心老百姓吗 只有把这些杂念抛开,用心关注老百姓,才能拍出“情”字来。只有在情感上和被摄对象融为一体,通过镜头讲述的故事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蜻蜓点水式的拍摄偶尔能得到一些猎奇的画面,但终究难以具备持久的情感形态。
     老百姓形形色色,风里雨里默默奉献,摄影记者要知道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柴米油盐。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去找重大新闻,都去碰突发事件,但是老百姓的故事天天都有,无论题材大小,都是一种成功。如果我们拍到好照片,在圈内沾沾自喜,老百姓不认可,那有什么用 我们的新闻摄影作品最终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我们拍摄的目的也就是让老百姓喜欢看我们的照片,而不是拿来获奖、出集子,那样也只能放进抽屉,谁也不知道。
     摄影记者要心系百姓,就要树立百姓关注的事情是新闻热点的观点。多数情况下,摄影记者和版面编辑最喜欢事件性报道,他们又要机械、重复地拍回大批“应时应景”的工作性、表扬性的新闻图片,而这些图片并非全为读者所喜闻乐见。而日常生活中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照片却并不多,好的就更寥寥无几了。说明我们的摄影记者还没有真正沉下去,没有真正深入到日常百姓生活当中去挖掘,一方面可能从思想就没有把它当回事,另一方面或许以为这些“小事”不值得关注,还有就是因为太熟悉了不以为然。
     摄影记者要把老百姓关注的或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事情当作自己的“重大题材”才是务实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能成就一时,但不会长久,而关注民生正是新闻摄影工作者长期的主题。
     摄影记者要心系百姓,就要先感动自己。摄影记者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我们每一次拍摄,都要有真情实感的付出。我们的照相机就是读者的眼睛,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照片把读者带到现场,和我们一起感受被摄者的心跳。摄影记者永不枯竭的激情正来自于他们对事业、对被采访者、对读者的深厚感情。摄影记者要以极大的耐心、同情的目光、真切的谈话与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用心体会被摄者的情感,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在图片中。在那时如果你着急应付,或是对别人漠不关心,这些情绪不但影响采访,还会体现在你的照片上。
     新闻摄影领域的成功需要特有的激情,激情是摄影记者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武器。视自己所做的一切为完成任务的人只能成为高级技术工人,视自己的工作为爱好和追求的人才能全力投入,全心关注,这在他们的照片上一目了然。
     摄影记者要心系百姓,就要善于从小处着眼、小中见大。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事情大不等于题材大,更不等于新闻价值高;事情小不等于题材小,也不等于新闻价值低。但我们不少摄影记者脑海里存在着“事情大=题材大=新闻价值高,事情小=题材小=新闻价值低”这么一个误区。
     摄影记者要养成善于从新闻学的角度,善于从新闻摄影规律中去挖掘题材,要养成“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小事情中抓取大题材的职业习惯,使照片体现出以小见大的独特魅力。
     摄影记者要心系百姓,就要善意关注边缘人群。流动在都市中的各类边缘人群不时会进入摄影记者的视野,带着人文关怀的心情真切记录下他们的生存状态,也是缤纷世界里的一种色彩。
     2001年,我在武汉市一路边发现有7个学龄女孩在擦皮鞋。这些孩子因家里穷,学费高而上不起学。当我问她们是否愿意上学时,她们已是眼泪汪汪。于是,我拍摄她们渴望上学的镜头。发表后,当地政府派车接她们回家,并免费供她们上学。
     当然,摄影记者要做到心系百姓,不仅仅体现在报道视角上,在报道的策划、题材的选择、画面的处理、编排过程等等每一个细节上,都会体现出对受众的理解和对人本身的尊重。新闻摄影记者要直面人生,正视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才能贴近受众。让我们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关注民生,用我们的镜头透视生活变迁,为历史留下未必精彩但完全真实的写照。(编辑:肖曜)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