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3期>>本页       
 
【研究与交流】试论科技进步与传播方式革新


(2004-07-03 10:07:33)

荆楚网 新闻前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张骏德 杨 敏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中,最早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①由此,“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得以全面实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来说是如此重要,而且对于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十分重要。纵观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撑与技术保障;换句话说,是科技进步才保障了传播方式的不断革新,才使新媒体不断孕育与发展,才使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有可靠的技术保障。而当今时代已进入数字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大众传媒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科技新科技的支持。本文试就科技进步与传播方式革新之间的关系,作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分析。
     人类在古代的新闻传播,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而印刷传播方式的出现,源于印刷术的发明与运用。印刷术最早诞生在中国的北宋时期(约11世纪40年代),毕升在世界上首创胶泥活字排版印刷。而到1450年前后,德国工匠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与印刷机械,②并在全世界范围迅速推广,在人类传播史上揭开新的一页,使大规模地复制与传播信息成为现实,为近代报纸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
     在新闻写作学中,学者们通常认为,新闻导语与“倒金字塔”式消息结构是美国南北战争(1861 1865年)的产物。③事实上,这也与电报的发明与运用有关。美国木匠出身的工程师莫尔斯(也有译作“摩尔”)④,早在1837年就制成了电磁式电报机,经改进后不久即在世界各地普及,运用于电报与通信事业。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记者已带着发报机上前线报道战地新闻。瞬息万变的战争加速了信息的传递,而当时的发报机尚不完善,经常会有故障中止发报。后方报社编辑部就要求前方记者,在发稿时将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这样即使传输中断,也能将已有部分稿单独编为短讯,于是就产生了消息的导语;将新闻事实按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写,这就形成了动态新闻的 倒金字塔式 结构,适应了战争时期尽快将重要消息告知民众的需求。这种新闻(消息)写作与传播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在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今天仍然有益有效。
     广播电视的出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广播,曾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赞誉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⑤。这种以音频技术构成的无线电传播通道有着快速便捷、覆盖面广、声情并茂、随身收听等传播优势。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不仅打破了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舆论垄断,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与革命真理,而且真正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喉舌与声音,无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还是中国广播事业史上都有着特殊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而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更充分说明现代新科技的促进作用。电视新闻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口播新闻阶段、影片新闻阶段与电子新闻摄录阶段。以我国为例,虽然在1958年就有了电视,但直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拍摄电视新闻用的是16毫米摄影机和胶片,沿用的是 新闻电影 的技巧。由于技术落后,冲洗、剪辑胶片所花时间较长,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无法保证,甚至无法与报纸比报道速度。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子新闻采摄技术、摄录一体机(EN G )的普及与广泛运用,它使摄录同步、声画同步,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形成了电视自己独特的传播语言。正如叶子教授所说: ENG的推广使用,使电视新闻形成了人格化传播的优势。 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闻界曾有过“电视能否搞深度报道”的争论,否定的意见认为:电视是声画并茂的,但画面只能展示形象,不能进行理性思辨;声音虽能说理,但一瞬即逝,效果不佳,因而电视很难像报纸文字稿那样说理。1984年后,电视字幕机在中国电视台普及了,这场争论也结束了,因为有了字幕机,报纸文字传播的方式,电视屏幕上都能展示。通过电视字幕机的作用,屏幕文字可以有四类表现形式:第一类是标题式或提要式字幕,即在图像边幅上打上一行或两行字幕,或点题或提要;第二类是插入式行进式字幕,为了播报即时发生的重大新闻,又不打乱原有的电视新闻节目播送,可在屏幕下方穿插一条行进式的字幕,采用一句话新闻或几句话新闻(简讯)形式播报重大新闻;第三类是整屏文字阅读式字幕,整个屏幕展示一版文字稿,稍长的稿子逐渐向上移动,类似缓缓向上的整版报纸;第四类是注释式字幕,配合图像上人物谈话而打上去的同步注释字幕。特别是第二类,用插入式行进式字幕即时播报国内外重大新闻,又不影响原有电视节目的播出,这是一种电视特有的传播方式,显示了电视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即时发播新闻的独特优势。
     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互联网(Intemet),在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 第四媒体 。互联网既是人际传媒,又是大众传媒,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多媒体、超文本、传输迅捷、便于搜索查询等传播优势。而
     “手机短信”,有人称它为“第五媒体”(有待商榷),也已成为人际传播、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这些已成常识,这里不再赘述。
     卫星电视的出现,宣告了电视新纪元的到来,它使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得以普及,成为重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常规手段。虽然早在1957年10月苏联就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但真正能用来转发信息的与地球同步的通信卫星的发明与使用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利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进入了实用阶段。卫星电视对比传统的有线电视、无线电视来说,有着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信号稳定、效率更高等优点。从技术上讲,无线电视节目信号的覆盖范围受到发射功率的限制,而且电磁波信号易受高山、大厦等障碍物的干扰而不稳定;有线电视节目信号较稳定,但必须由电缆、光缆传输,铺设工程较大,覆盖到边缘农村与山区的困难较大;而一颗卫星电视发射的电视信号能覆盖地球表面的42%,三颗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距安放的卫星链接后可使电视信号覆盖全球。这是卫星电视的最显著特征与最大优势。而直播卫星电视,指的是采用高频率、大功率同步卫星电视,直接向广大个体用户传送电视节目信号的电视系统,完全得益于数字压缩技术和航天科技。
     我国虽然早在1984年4月就成功发射了通信卫星,但主要使用自己制造和发射的通信卫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是1989年以来的事。目前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省级电视台(除台湾地区外)已全部实现节目上星传送。进入21世纪,电视现场直播更成了中国电视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依靠的是通信卫星与高科技的传输手段,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强大优势,表现在:提高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展示事件全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面对面直接传播,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使观众产生亲信感;调动有意注意,使观众产生参与感。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打破了传统的对新闻定义的理解,新闻不仅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是对刚刚发生、正在进行中的事实(事件)的报道。这在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直播中尤为明显。
     中央电视台对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直播,正是充分发挥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优势:其速度之快、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品位之高、影响之广、效果之好都是空前的,在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伊拉克战争是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10点35分打响的,几分钟后中央电视台第一、四、九套节目分别打破原有节目播出计划,迅即现场直播跟踪战争进程。特别是CCTV 4 中文国际频道已经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其《关注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更是全程跟踪并同步、全方位报道战争进展与相关事件,长达32天数百小时。这一中国电视史划时代的壮举,既体现了央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贴近”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实际行动,又体现了央视按照电视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踏实作风,还体现了央视已在国际新闻舆论的同平台竞争中取得了强有力的 话语权 。正如中央领导评价央视报道“总体把握很好,既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又很好地把握了导向”,“既客观准确地报道了我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又快速、客观、充分地报道了战争的趋势,起到了很好的导向示范作用。”⑦电视新闻走到今天,直播已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不再像以往那样属于“特别节目”了;更强调整体运作,信息与深度报道、访谈与评论衔接得十分紧密。更注重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应对与处理。这是新闻频道的优势,也是新闻节目的指向;重点是在对事件的分析与点评上,形成一种主流的视角并以此来影响广大受众。而这一切凸显的应该是“大编辑部”意识。中央电视台这次围绕伊拉克战争的直播报道,无论在时效、规模、品质、技术还是组织运作的流畅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运筹帷幄的大编辑部意识。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反映了我国政府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原则立场并且比较充分地满足了中国受众了解世事的信息需求。
     央视对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也有重大突破,如2003年5月11日至21日直播中国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2003·站在第三极》,这不仅是为了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具有庆典意义;更展示了多种涵义,涉及英雄观、生死观、禁忌观、时空观、环境保护意识、团队集体主义精神等文化内涵。据新华网介绍,这次直播策划已久,还是一次中国电视商业运作大型活动的发端。
     现场直播已成为电视新闻频道的“常规武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开播后两个月内,现场直播节目时间总长度已超过2002年全年央视的电视新闻直播总量。各地电视台运用现场直播手段也已普及。
     当今时代已进入全面运用数字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电视是进入数字化最快的一个领域,高清晰度电视、互动电视等层出不穷。如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已于2002年9月28日在全国率先推出数字电视运营性试播,已推出的一期节目有:视频节目33套:模转数18套、电影2套、电视剧3套、动画片1套、音乐1套、纪录片1套、娱乐1套、电视购物1套、探索精选1套、地理精选1套、体育节目3套等;数字音频节目10套:上广新闻1套、音乐节目9套;数据增值服务节目:多媒体杂志、气象信息、股票信息、游戏等内容。目前正在开发二期节目有:互动体育、互动财经、互动综艺、互动多媒体、影视点播和政务信息等。随着数字电视的运营,对受众的“一对一”传播与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又据新华社消息⑧: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确定从2003年开始,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2003年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数字电视直播业务,开始地面数字电视试验,有线电视数字用户达到3000万;2008年利用北京奥运会转播之机,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晰电视。在完成三个发展阶段后,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可以通过有线、卫星、无线三种方式实现对全国的覆盖。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推进,分2005年、2008年、2010年和2015年四个阶段全面实现有
     线电视数字化。到2015年,我国将停止模拟电视播出。
     目前,我国大部分广播电台、电视台在节目采制、播出、传输环节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只有接收环节、即用户的电视机是模拟的,这已成为广播电视全面实现数字化的“瓶颈”。只要在用户的电视机上加装一个数字机顶盒,就可以把其转换为数字用户,实现有线电视的数字化。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可以收听收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运用,我国广播电视由过去只能提供公共服务的时代,开始步入既提供公共服务、又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新时代!这也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增强了活力。

     注释:
     ①引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 27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引自《辞海(缩印本)》第2378页 谷登堡 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③见周胜林、张骏德主编《新闻采访与写作》第8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④引自《辞海(缩印本)》第713页 莫尔斯 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⑤见《列宁全集》第35卷第435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⑥见叶子著《电视新闻学》第11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⑦引自韩彪《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电视研究》2003年第6期。
     ⑧据新华社青岛2003年11月19日电《2015年我国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
     (编辑:肖曜)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