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2期>>本页       
 
【视听天地】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探讨


(2004-07-04 15:46:42)

荆楚网 新闻前哨

湖北电视台 程平 尹俊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直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动员群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成功的会议报道,可以让群众及时而准确地知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中心工作,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和许多省级台及中心城市电视台对于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等重大会议的报道,加大了报道改革的力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如同平面媒体一样,电视会议新闻报道也存在着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

当前电视会议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电视会议报道常常出现过多过滥,信息含量小的现象,“千会一律”的会议会场镜头充斥电视屏幕,画面单调、枯燥、形式呆板模式化,因其雷同,不仅浪费了电视保贵的播出时间,也令观众厌倦,而且也削弱了会议报道的作用,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宣传质量和传播效果。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客观因素的原因,也有记者自身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方面的主观原因。
     客观方面主要来自一些会议主办单位对会议宣传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他们对电视传播特点不熟悉,对电视观众的需求和兴趣不了解,对是否进行电视会议报道,不是看会议新闻价值的大小,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装饰和摆设,来展示会议的规格、档次,显示会议的“重要”。因此,不论是重要会议还是一般会议,是工作会议还是行业会议,都要求电视台派员报道,甚至出现“电视台记者不到不许开会”的怪现象。二、过于强调会议的“重要”,要求报道内容的“详尽”、“全面”,不顾电视传播特点和电视会议报道的特点,从而使会议报道面面俱到,篇幅冗长,重点被淹没,画面重复、单调。三、把电视图像视为会议公报或纪要的图解致使报道缺乏可视性。四、把会议报道当作展示领导干部勤政形象排座次的重要方式。
     主观方面:一、一些记者不能以新闻价值为标准取舍、处理会议题材,选择报道形式;不深入调查采访,分析掌握会议要点和精神实质,而是依靠会议材料作模式化的报道,摄影记者也按照固定模式台上、台下推拉摇移一番,拍几个领导人士近景、特写镜头应付了事,这种习惯是形成会议报道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一些记者业务素质不高,无法敏感地把握会议的新闻价值所在,或无法准确地抓拍、捕捉会议中(会内会外)的精彩镜头。二、一些记者职业道德欠佳,讲人情,不管有无新闻价值,有好处就报,而且往往“小题大做”。三、还有一些记者对会议报道存在畏难情绪或成见,认为会议报道难以“出彩”,不下功夫研究如何提高报道质量和创新突破。以上种种都致使会议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使会议报道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能否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以达到宣传效果和收视效果的完美统一,是衡量电视台会议报道质量高低、成败优劣的主要标准。

改进会议报道具体途径

     如何改进电视会议报道,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呢?其关键就在于从报道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致力于会议主题的挖掘和电视报道形式的妙用,并使两者达到有机的融合。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树立新闻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即选取有报道价值的会议进行报道,突出报道会议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克服报道中模式化程序化的倾向,从主题、角度和形式上着力创新。其次,在树立上述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从报道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进电视会议报道:
     (1)要学会运用会议新闻价值分析、取舍会议内容,解说词中要突出新闻价值大并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实质性信息,而不要形成会议纪要、公报式的模式报道。如在国内外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就是新华社记者跳出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议程和程序抓出来的好新闻。本来,北京市那次常委扩大会讨论了关于加快首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诸多问题,内容十分庞杂,《北京日报》的报道全文8000多字。“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是8000多字中最显著的、最为公众关注、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实,其余任何内容均难同它相比。当时新华社总社领导和当班编辑果断决定,把这件事从几千字的会议新闻中抽出来单独发表,全文180字,在标题中鲜明点出天安门事件的革命性质,发掘出比几千字、几万字更为显著的新闻舆论效应。
     (2)选择会议的重点,深入挖掘主题。有的会议,特别是重要会议,大型会议,会议内容往往较多,电视应突出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纵深报道;或选择会议的一个方面、一个问题单独、分别进行报道,不可“贪大求全”,以使主题更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
     (3)对有明显工作日程的重大会议可以化大为小,化长为短,采用“阶段式连续或系列报道”的形式。如在报道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时,要想在形式上作较大创新是不太容易的,而观众又不喜欢平铺直叙的模式化报道,这样就可以采取化整为零,选择重点制作专题专访、特写节目,变长篇为短篇的方法,将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和所作的重大决策逐一播发出来,既搞活了会议报道又避免了单调冗长,增强了宣传效果。
     (4)要善于选取会场之外的新闻角度,即选取与会议相关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多种角度,进行多侧面报道。如湖北电视台2002年3月赴北京采访全国人大期间,除常规报道外,还注意选择会议之外的新闻角度,做多种体裁的报道,如《人物特写:一个人大代表的一天》、《访谈:两位校长的共同心愿》等等,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独特,抓准了观众的兴趣点,受到观众的好评。
     (5)要注意会场内外场面和气氛的结合。有些可以延伸到场外的会议报道,不应局限在拍摄会议横幅、主席台、发言人及参加会议者等。其实,场外画面更能烘托气氛,增强动态,增强亲切感和完整性。如报道人大会议从人大代表进入会场时的神态,可展示人民代表当家作主的精神风貌;还可以在会议休息期间在场外即席采访与会代表,补充、扩展会议信息,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可让观众看到与会者对会议的感受、评价等等。
     (6)要注意电视多种传播符号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综合利用多种传播符号和手法,有以下几种做法: A.多用人物同期声,以人际交谈的方式介绍会议内容,可使解说词分流,避免解说词面面俱到、连篇累牍介绍会议的情况; B.尽量多用现场音响,特别是有特点和意义的现场音响突出会议现场气氛,使报道内容活泼生动; C.多用运动镜头,使画面场景富于变化并巧妙剪接,形成生动活泼的画面节奏,激发观众收视的兴奋点; D.采用记者在会议现场有特色的背景前,面向观众作现场报道的形式,增强报道的口语化、交流感和亲切感,也可起到为解说词分流的作用; E.要认识字幕在会议报道中的重要性,不仅要突出会议现场有信息价值的文字,如会标横幅、标语、口号、对联等,而且要注意发挥字幕在报道中的作用,如用字幕提示、突出强调会议发布的重要信息和提出的重要举措等内容,在某些会议中还要注意发挥图表、图片的说明和印证作用。
     (7)要重视相关背景资料,包括数字、文献和图像资料的运用。在会议报道中,根据报道的内容,编入相应的资料画面,丰富会议报道镜头,突出会议报道主题,这是会议报道改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以上做法,决不意味着提倡有会必报或任何会议都有报道的必要性和价值。对一般性的、对全局无多大的指导意义和群众生活关系不密切的会议则要坚决抵制,坚决贯彻落实“三贴近”精神,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可以说,不压缩一般会议,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好重点会议的报道。只有上下各方共同努力,在观念、内容、形式上下功夫,才能增强会议新闻的亲和力和贴近性,做好电视会议报道改革这篇大文章。
     (编辑:潘宗信)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