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2期>>本页       
 
【业务研讨】当代新闻失实原因分析


(2004-07-04 15:06:31)

荆楚网 新闻前哨

湖北大学 张欣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自新闻事业诞生以来,新闻失实现象就随之大量存在,并成为一种顽症。
     一、当代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1、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受市场利益驱使,把明知是假的,但却能吸引读者的“新闻”登上报纸。
     2、记者缺乏鉴别力。目前记者大多较年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但却缺乏对新闻事件、信息的敏感和鉴别的经验,他们往往爱当仲裁者、执法者、某一方面的代言人,由于知识面、社会历练等因素,不能把报道客体置于全局考虑,看问题失之辩证,失之全面;采访浅尝辄止。
     3、相关知识严重贫乏。使新闻中屡屡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常识性错误。如一位记者写的关于圆明园要不要重建的长篇报道,竟把劫掠圆明园的帐安到了“八国联军”头上。有时记者“赶会场”,到了一个会议拿一份材料就走,回去写新闻以材料为据,结果很多事实与开会现场的实际不符,造成新闻失实。还有的时候记者为了抢时间,根据预测写出的新闻稿不经核实就签发了,造成新闻失实。如某年麦收前,一位记者回乡探亲,应邀参加了全区小麦估产现场会。看长势,那年小麦确实好于往年。于是这位记者就根据估产数字作了“某地区今年小麦增产”的报道,并抢在小麦收获前于两家中央级媒体发表。谁知接着一场暴风雨,将刚刚黄梢的小麦泡了个“假产早熟”。和上年相比,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减产两成以上,于是那则报道就成了当地农民田间地头的笑话。这种把预测当现实的假新闻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中尤其容易出现。在体育比赛尚未开始之前就把可能夺冠的运动员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比赛下来运动员没能夺冠,搞得媒体和当事运动员都很被动尴尬,而观众在那儿直纳闷。
     4、凭空捏造谋取私利。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宣传任务,任意虚构情节,添枝加叶,夸大细节,添油加醋。尤其为了塑造典型人物的光辉形象,强调“宣传点”,可以把典型没有说的话硬塞进典型的嘴里,把别人做的事移植到典型身上,记者的笔成了医生的手术刀和雕塑家的雕刻刀。有时由于地方利益的驱使或为了报答某人的恩惠,记者和新闻单位把明知是假的新闻也登到报纸上去。
     5、制造假象躲避监督。假如记者认识能力低,不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就会上当。如豫北某市原市委书记,上任后以索贿、受贿甚至行骗等手段敛取了一千多万元。老百姓送他雅号“某百万”。当该书记到某县视察时,中午装模作样一番,不吃生猛海鲜,而是和大家一起吃了碗捞面条。这种高超演技,居然把记者感动得又是拍照又是写消息,见报后自然招来了老百姓的一片骂声。
     6、事物复杂判断困难。也是一些假新闻出现的原因。比如《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进了博物馆》的失实新闻,就是因为历史的发展变化令人难以预料造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尤其在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及与世界接轨的大过渡时代,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打上了转型的烙印,几乎所有的理念都显示出转型的色彩,对新闻工作者的历史判断能力是一种挑战。当然,记者不是思想家和哲人,我们不应过多地苛求记者达到历史预见完全准确的认识水平。但是从反面来说,很多记者的历史知识欠缺,理论水平偏低,是这类新闻出现的原因之一。
     7、有偿新闻击倒记者。少数新闻工作者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坠入“一切向钱看”的泥潭,以稿谋私、稿钱交易。正所谓“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使自己手中本该是为党为人民立言请命的神圣之笔,成为替某些大款、大腕甚至是罪犯吹捧张目的工具,失实乃至虚假新闻便由此产生。
     8、网上新闻鱼龙混杂。网络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优势如传播速度快、存储空间巨大和良好的互动性,逐渐取得新闻发布的权威和优势,上网阅读新闻会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上新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一条假新闻小则引起一场诉讼官司,大则会引起经济震荡,政治不稳,其危害性令人深恶痛绝。所以,怎样杜绝网上虚假新闻将是新世纪中维护网上秩序、打击网络犯罪、保护公民利益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网络媒体不但要时刻警惕虚假新闻的乘虚而入,同时还要在杜绝虚假新闻道路上作出一些切切实实的努力,如怎样把好网上新闻关,怎样对来稿和电子邮件进行细致的鉴别,辨别真伪等等。
     二、当代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
     1、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而“左”的思想路线往往是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也是产生虚假新闻的重要原因。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鼓吹什么“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提出“事实要为政治服务”,而且主张“只要是政治需要,事实没有的可以加上去”,等等。这些谬论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在我国的新闻队伍中,现在仍有一些人依然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以“政治需要”为借口,不讲客观事实,不计传播效果,任意地制造典型,编造新闻,搞虚假报道。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在群众中却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2、产生虚假新闻
     的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例如,一些领导干部爱听恭维话,好大喜功。他们只希望报道自己的成绩、功劳和经验,容不得批评意见。这就造成了许多新闻媒介常常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的情况,使得群众产生了一种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可信的总体印象。社会上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有很大影响。
     三、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只有如实客观地报道事实,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充分地满足人民大众获取各种真实新闻信息的需要,她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体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假新闻的层出不穷,不仅误导受众,而且直接可能因新闻侵权而引发新闻官司。它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的形象,降低了媒体的威信,而且间接导致了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的下降。如何防止新闻失实现象出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推动新闻法制化进程。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纠正新闻工作者中存在的以新闻谋私利的思想。3、加强新闻职业培训,树立新闻工作者主人翁意识。4、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使新闻工作者能真正成为“杂家”和某一领域的专家。5、建立健全审读制度,把好编辑关。
     (编辑:肖曜)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