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2期>>本页       
 
【研究与交流】报刊审读是一门科学


(2004-07-04 14:34:28)

荆楚网 新闻前哨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梁前刚

     说审读是科学,不是主观臆断,而是根据客观事实作出的科学结论。
     审读的对象是客观实在的
     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是科学、或者说是否可能成为科学,首先要判定的就是研究的对象(或者说客体)是否是客观实在而具体的。报刊审读的对象是报刊,这是明确无误、毋庸置疑的。报刊是出版物,当然也就是具体实在的。说审读的对象客观实在而具体,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形式上的具体实在,二是内容研究上的具体实在。
     关于形式上的具体实在,主要是指审读员都有具体分工,即每一个审读员可能分工负责审读几种甚至十几种具体对象的报刊,且通常是在报刊出版之后进行,不是在之前;但分工不分家,并讲求合作。关于内容研究上的具体实在,就是既注意从宏观上、整体上对报刊的社会影响和效果作出评估,也从微观上、具体层面上对报刊的有关具体内容或行为作出判定。
     因为报刊作为传媒,大量刊载的是各类新闻或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以及社会的信息与知识。无论是新闻还是各类的专门知识,都要求客观、公正、真实,不允许假新闻和伪科学。即便是文学艺术类的刊物,也要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力争做到本质的真实。正由于此,报刊都把客观真实当作生命。也就是说,报刊只有客观实在,才赢得读者与民众的欢迎和信赖。审读的整体的、宏观的评估,就是考察认定报刊出版后,读者乃至广大民众对报刊欢迎与信赖的程度,即社会影响好不好。另外,从知识的科学性而言,报刊作品都是知识的结晶,是科学大系统的一个个分支或者说一个个小系统,审读则是对这些分支与小系统进行评论、检查与研究。具体涉及到报刊的思想内容、学术价值、写作技巧、遵章守纪以及出版秩序、出版规范等等各个具体层面。
     审读,无论是对报刊总体的宏观客观性的评判,还是对报刊所载具体知识内涵的微观客观性的研究,都要按照高尔基说的 事实应当用事实评论 ,也就是说,要根据报刊出版的客观实际作评判、下结论,不搞主观臆断。正由于此,所以才说审读的对象是客观实在的,这就为报刊审读成为专门学科奠定了前提基础。
     审读的评判过程是从实际出发的
     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立,还要判定她研究的过程是否从实际出发,是否实在具体。用这一观点来考察报刊审读,得出的结论也是肯定,毋庸置疑的。报刊审读评判的过程是从实际出发的,并且是紧紧围绕实际进行的。
     从多年的审读实践来看,报刊审读通常经历这样的过程,即阅读作品,作好摘记;对照法规,找出差异;提出意见,进行研究;提交报告,得到认可;作出决断,转化吸收;并循环往复。
     其中,阅读就是针对被审读报刊的实际版面,对照则是以国家法规为准绳来判定,找差异、提意见就是把看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挑选、提出可以肯定或应该整改的意向,研究认可则是尽可能避免审读员个人看法的主观片面性、发挥审读员集体的智慧和负责组织审读的管理机关的公正公平的权威,使判定准确无误并做到手续正当,转化吸收则是让审读发挥实际效能。从中,不难看出,审读的过程不仅是不脱离实际的,而且是与实际紧密相联系的,并且是与实际一起不断循环往复的。
     如果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报刊审读则是以民众的需要为基础,来衡量报刊(即研究对象)社会意义的认识活动。在认识中依据国家规章为判定标准,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考察阅读报刊版面内容及报刊的行为,对报刊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切实性以及遵章守纪情况作出判定。报刊审读的阅读、对照、议论、判定乃至成果转化等等步骤与程序,恰恰就是对报刊准确性、可靠性、切实性以及遵章守纪行为认定的具体体现。为此,说审读过程是从实际出发的是恰如其分的,也是客观实在的。
     审读的研究方法是实事求是的
     凡是学科认定,都要认定其采用的方法是不是实事求是的。具体的通常都从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特殊科学方法三个层面来考察判定。依此而论,报刊审读也是符合这个要求的,是实事求是的。
     首先,报刊审读从总体上看,是坚持用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作指导的。正由于此,报刊审读采取了抓重点的方式,在对象上,主要是坚持了抓两头带中间,即一是抓有代表性的报刊如各级党报党刊和各门类中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报刊,二是抓经常出点毛病或困难及问题稍多一点的报刊为重点审读对象;在内容上,着重抓舆论导向及品位格调;在秩序上,着重抓遵章守纪和出版规范。随着形势的变化,具体的重点对象和重点问题则有所变换,不搞一成不变。
     在采用一般科学方法方面,报刊审读则采取了一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比较常用的直接对照、实际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同类报刊比较研究、非同类报刊比较研究、逻辑推理、直觉思维等等具体方法,根据不同的具体对象、不同的具体问题,具体选用一种或并用几种具体方法。
     在特殊科学方法方面,报刊审读则根据报刊普遍采用现代科技的状况,不仅借助运用了信息学、传播学等现代学科的方法,还借鉴运用了管理学、审计学、行政监察学以及文字学、统计学、文化学以及其他交叉学科的方法与知识。
     为着客观准确,实事求是,考虑到审读员个人眼界与知识的局限,审读结论的认定总是慎之又慎的。一般不直接采纳某个审读员的个人意见,通常采用集体讨论研究并得到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认可才认定的方式,有些特别特殊的问题,甚至还请有关专门部门来参与会商才认定。
     审读的写作是如实反映的
     审读成果,通常是以审读报告的方式来体现的。而审读报告除了零星、琐碎、影响较小的问题用口头方式表达外,一般是要见诸于文字的。无论是褒奖表扬,还是警醒提示,都以文字为凭,这就要写作。
     审读报告的写作不同于一般的写作。她是审读员以管理机关一员的身份为主体,以报刊出版单位为对象,以建言立论为指导、表情达意为内容,以服务和加强报刊建设为目的一种精神劳动和实践活动。报告的形式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的具体实际,可以是专题式的,也可以是综合式的。她不是报刊某个问题或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条分缕析的、从直观观察到抽象思维的结晶,通常应是事实准确,判定公允,并留有余地的。或者说是如实反映,留有余地的。为了体现如实客观,审读报告一般应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主体的公正性:即审读员不能以个人立场观点来表达意见,而是以国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因为审读员都是受国家管理机关聘任而尽职责的)以国家法规为准绳来指导写作的,必须公允正当;
     2、客观性;即报告反映的事实必须是报刊刊载的真实摘录或复印,不是断章取义的;
     3、合理性:即报告要说理充分,无论是表扬激励,还是批评警示,都要事真理顺,恰如其分,要借鉴融合多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讲求写作艺术,情真意切,让人心服口服,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
     4、操作性:即报告所提意见或建议有针对性,容易被被审读单位所接受并能操作落实,取得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审读能经受实践检验,从而得到被审读单位的欢迎和拥护。
     审读成果的转化是讲求实效的
     审读报告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审读终结,只是表示一次审读到达了一个重要阶段。鉴于审读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为报刊出版单位服务、帮助报刊出版单位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报刊出版单位和报刊事业健康发展。为此,审读报告只有变成促进报刊出版单位建设的重要措施或具体行动才算一次审读的终结。要使审读报告变成促进报刊出版单位建设的行动,就要下力狠抓审读成果的转化。
     要使审读成果转化取得实效,除了上面说到的审读报告要有针对性、操作性之外,关键是要紧密联系实际,采取多项举措,伴随管理来实施落实,不能只寄希望于或满足于下发了或者转发了审读简(通)报就完事了。
     为使审读真正取得实效,十多年来,各地各级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之报刊出版单位积极配合,抓审读成果的转化的措施与办法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好。其具体办法与形式主要有:审读员与报刊社领导的见面(座谈)会,审读员给报刊社采编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讲课、就审读发现的问题作讲解,召集同类型的报刊社进行专门的审读讲评,与审读相结合开展专题或专项的评比,要求报刊社就审读简(通)报的问题进行反馈,管理部门或管理部门督促报刊的主办主管单位领导到报刊社进行督促检查甚至对严重违纪违规进行查处等等。
     正由于紧密联系实际又注重改进方式方法,审读成果转化的实效越来越明显,因而审读不仅受到了报刊出版单位的欢迎和拥护,有的报刊社翻印张贴管理部门印发的审读简(通)报,让全社人员学习阅读,有的存档或作为评奖总结的附录材料甚至作为报刊史资料的;许多报刊出版单位自身也开展了自我审读,除了将原来普遍开展的评报评刊改进为审读外,不少报刊社还自行聘请了一些社外审读员,主动配合管理部门的审读。
     审读成果转化讲求实效,还表现在当一次审读取得效果后,并不停止,而是继续关注、继续审读并一直坚持下去,对于好上加好的报刊管理部门则表彰奖励,对于改进不快的继续督促,对于错误重犯的则批评教育,太过分的按照管理规章给予必要的查处。以形成审读伴随管理、促进管理,管理伴随审读、促进审读,审读与管理互促互动的局面,让审读发挥管理效能和实际作用。
     报刊审读活动总体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丰富,报刊审读的成效越来越明显,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报刊审读的科学性也逐渐凸现,报刊审读正在形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按照学科的要求考察,不仅前面说到的有关她的对象是客观实在的、研究过程是从实际出发的、方法是科学的、成果是如实反映的、成果转化是注重实效的,即这些都是科学的外,就报刊审读活动总体而言,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这是因为:
     第一,审读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就是说审读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表面看,审读似乎只有现在才有的,但只要认真追溯一下报刊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古今中外,自报刊诞生起,国家管理部门就有对报刊的管理,并随着报刊的不断繁荣,管理的形式与内容也不断丰富完善。比如外国搞的“媒体监察人”、“新闻投诉栏”、“行业监督”直至新闻法的管束,我国古代的“定本”制、国民党统治时搞“新闻检查”等等。不过,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审读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需要而生成的新方式,她既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就实行的“看大样”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变化、与之一脉相承的,又是融合借鉴中华文化精髓以及当代政治评论、文艺评论、经济审计等管理办法的新创造。细细研究,就会发现她既有沿袭历史的继承性,又有贴近现实的针对性,还有顺应未来的前瞻性。
     第二,从学科分类上看,审读是正在逐步完善的新的科学体系。由于实践经验的升华,审读不仅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方式等等理论体系方面逐渐丰满,就是在职能、功用、原则、任务、标准、审读员素质、制度、组织保障等等具体方面也日益多姿多彩,正在成为新的知识积累系统与判断系统,并且显示出忠实反映客观事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同时,由于她重在着实与运用,审读则是实践性强的应用性学科,不是重在理论探索的学科。
     第三,从现代科学发展的状况看,审读学既是独立的,又是综合的,显示出交叉学科的新特色。就是说,审读评判在应用国家法规标准的同时,在学科知识的对照应用上,既主要依照新闻出版科学中的采访学、写作学、心理学、出版学等学科的知识,也需要借鉴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以及不同类别报刊内容涉及到的各类社会学、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论证后才能作出最后的判定。综合她的这些新特色,用句时髦的话说,审读学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性学科。
     第四,必须承认,由于处在发展之中,某些方面还不完备和完善,审读学是一门还不完全成熟、尚待继续发展的新学科。只要我们抓紧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注重新的理论升华,一门完备的、具有新的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的真正傲然屹立的审读学就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编辑:肖曜)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