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2期>>本页       
 
【研究与交流】贯彻“三贴近”应落实在提升新闻品质上


(2004-07-03 18:16:35)

荆楚网 新闻前哨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丁安卿 李利克 

     新闻工作怎样实现“三贴近”,是当前关注度很高的话题。新闻理论刊物上对这一话题发表的文章很多,或阐述其要义,或论证其价值,或介绍经验,或讲述体会……各有各的高见,其中不乏名篇佳作。但有少数文章在论述贯彻落实“三贴近”时也存在一些片面性,比如讲贴近实际就只是如何深入采访;讲贴近群众就只是如何同群众打成一片;讲贴近生活就只是如何关注特殊人群和重视社会新闻,或者如何转变文风,等等。如果我们只是这样把“三贴近”当作三项任务来细分,或将其各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割裂开来,只作简单的图解,或仅仅为贴近而贴近,那我们就会重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三贴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就是要用“三贴近”来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使新闻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遵循新闻规律,打造新时期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品格,使我们的新闻有更高的公信度、权威性,使我们的媒体有更高的亲和力、吸引力,使我们的新闻作品有更强的感染力、说服力。总之,贯彻落实“三贴近”,就是要使我们的新闻品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一、能否做到“三贴近”决定新闻品质的优劣
     所谓新闻品质,就是媒体通过新闻传播所反映出来的新闻运作理念和品格。它通常表现为媒体的定位和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程度,新闻的真实度、纯粹度以及新闻媒介的功能开发等。受众可以从这些表现中感觉一个媒体在新闻理念、政治品格和业务水平诸方面的优劣,从而对新闻媒体做出综合评价。这个评价对媒体来说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关系到媒体的公信度、权威度和广告市场的份额。总之,新闻品质的优劣关系着媒体生存和发展的状况。
     媒体的定位是新闻品质的构成要素之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定位往往反映着媒体的先进性。一般来说,媒体的定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闻媒体体制的确立和职能的确定,一是对所服务对象的选择。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媒体体制上属于党的机关和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从业人员是国家在编的干部,工资和事业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党和政府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立起来,为领导人服务容易做到,为受众服务就不容易做到;新闻的宣传性容易体现,而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就难以保证;上级交给的报道任务容易完成,但受众的知情权却不容易保证。不容否认,当时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凭着自己坚定的党性原则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把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维护人民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产生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闻佳作,对提升新闻品质和推动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由于新闻属于上层建筑,它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我们也不能说当时的体制定位是错误的,只是相对于今天来说,那个体制的缺陷就在比较中凸现出来了。
     改革开放以后,新闻在政府机构的多轮调整中被逐步剥离出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实体化进程在加快。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由完全依赖政府拨款的行政性机关到逐步走上依靠生产精神产品来维系生存和发展的事业主体的转变。这个转变所带来的新的理念和寻找到的新的坐标,将对我们提升新闻品质产生划时代的意义。
     在这个转变中媒体找到了他们的上帝———受众。
     在这个转变中媒体确立了各自的服务对象———分属不同层面的受众。
     在这个转变中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方式的人性化程度在提高,亲和力在增加……
     媒体由“机关”向“实体”的转变,使“三贴近”成为媒体定位的价值取向及提升新闻品质的内在要求。
     对受众知情权的维护,是新闻品质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它天然地要求新闻媒体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做到“三贴近”。知情权是公民其它民主权利实现的基础,因为人们只有知情才有可能去行使其它权利。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这说明党和政府对民众的知情权是高度重视的。但是知情权的落实和维护却要靠新闻媒体,如果没有新闻的媒介作用,无论法规怎么健全,无论各级领导怎么重视,都无法保证民众获得真正的知情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众的知情权是直接握在媒体手中的,媒体的维权意识、维权能力和维权手段直接关系维权效果。而维权效果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新闻品质的高低。受众对媒体的维权行为是最敏感的,他们不会对漠视和践踏他们知情权的媒体投以任何赞许的目光。要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新闻媒体必须把信息传播功能和舆论监督功能结合起来,不仅满足受众对欲知的信息需求,还要消除欲知的各种障碍。做到了这一点,新闻品质就会大为提升。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许多报道和人民日报对南丹煤矿透水事故的追踪,是经典之作。
     新闻的真实性和纯粹度是新闻品质的最基本要素。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的媒体,常常在新闻的真实性和纯粹度上大打折扣:有些新闻所叙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对这些事实的本质揭示却是虚假的;有些新闻使用的素材是真实的,但在素材背后所隐藏的未被公开的事实却与这个真实是矛盾
     的;有些新闻确实可以反映事物单一的真实,却无法与整体的真实相统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的新闻真实性在今天受到的挑战更多的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那些来自广告客户的附加条件和有偿新闻的拉动力,使得我们的报道掺进了许多非新闻性企图,新闻的纯粹度因此而大大降低。对那些纯粹度不高的新闻,受众不仅反感,而且愤恨。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那些充斥大量垃圾的媒体也作为垃圾丢进垃圾堆。
     二、提升新闻品质是时代对新闻媒体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其基本特征是“转型、转轨、转制”。一个“转”字深刻说明,我们时时处在变动之中,体制在变、经济结构在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变、思想观念在变、价值取向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受众对新闻的要求也在变。但是,我们的新闻主动去迎接这个变化了吗?针对这个变化采取改进措施了吗?我们应对变化或者说适应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的工作到位了吗?没有!尤其是主流媒体,在机制转换、观念更新、节目(版面)调整、手段改进等一系列工作上动作缓慢,新闻品质的提升速度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
     比如在机制转换上,市场经济体制自1992年开始建立到如今已有十余年,但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成为市场主体。即使是体制上基本转型于市场,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带有浓重的机关色彩,工作原则和方式依然在原轨上运行。许多单位处在半实体半机关的混合型状态,市场机制和机关旧病相互掣肘,程序化和效率原则经常打架,发展活力不够,衙门作风较盛,由此带来的其它方面的新闻改革经常议而不决,使新闻运作的总体水平落后于时代要求。
     再比如新闻观念的更新。一些新闻单位的领导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新闻理论的新成果他们知之甚少,更想不到用此来改进本地区本单位的新闻宣传。对于新闻的市场化运作理念他们或者不了解,或者难于接受。
     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我们的新闻在许多方面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编辑记者按部就班,新闻节奏缓慢,时效性有待提高;会议报道太多而且质量差、篇幅长,领导活动的报道比例过大,甚至整个版面和整组节目全是领导调研时强调之类的内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渠道不畅,舆论监督无力……所有这些都与我们的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不改进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
     三、坚持“三贴近”,努力提高新闻品质
     首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自身坐标,从功能定位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机构设置、机制转换和行为原则上都要坚定不移地向市场化挺进。要从身份上移位于民,作市场主体不作机关老爷,同市场上的其它主体平等相处,公平竞争,用创造优秀的精神作品来获得自身发展的物质支撑。报纸的栏目和广播电视的节目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要根据时代发展步伐、党和政府的要求、群众的愿望不断改进报道作风,不断提高传播质量和不断推出优秀栏目和节目,以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要像北京青年报那样把各类受众如何读报作为报纸改革的依据,像现在市场上的服装一样,针对不同消费个性进行度身定做,使我们的传播方式更加人性化,更宜于和便于阅读收视。
     其次,要做好宣传功能与传播理念的对接,在满足受众知情权上下功夫,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宣传与传播是否可以对接兼容,在新闻界意见尚未完全统一。实际上我们不仅可以在理念上实现二者的科学对接,而且实践上也会为我们的新闻带来新的活力。比如我们的非典报道,从一开始就使新闻的传播理念与宣传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可以说自2003年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起,我们对非典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那时的每一条新闻都对全局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又具有较高的信息价值,其中也不乏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知识性内容。因此非典报道的关注度在我们的新闻史上也是空前的,它对受众的知情权的满足也是空前的。媒体的采访报道的权宜也是落实得最好的。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群众心声很好地结合起来了,统一起来了。由此看来宣传和传播两种功能是可以在媒体的新闻运作中得到完美统一的,这里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党性人民性问题亦即宣传与传播的兼容问题采取较为务实的态度,放宽新闻宣传权限,让媒体充分运用新闻规律来塑造新时期的传媒风采。媒体也要自觉地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将舆论引导功能寓于传播功能之中,减少新闻宣传中生硬呆板、居高临下、号召命令等色彩,从而使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在形式的软化中不是削弱而是加强。媒体还要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同时保持自己高度的党性原则,不以知情权损害党的新闻纪律、保密法规,不以知情权损害公民的隐私权。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发挥媒体的介质作用,增强对受众的服务能力、适应能力,用多彩多姿多元多层的信息传播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只要作到了这些,新闻品质就一定能获得较快的提升。
     第三,遵循新闻规律,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新闻品质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创新是其重要的核心内容。只有创新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创新和其它创新一样,包括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思想创新等等,但是所有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在新闻作品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创新。因此不论是体制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要为最终的产品创新服务,要把塑造具有广泛亲和力的媒体形象、打造高水平的广播电视节目(版面栏目)、生产优秀的新闻作品作为媒体不懈追求的目标,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首先要确立新闻为本的办报(台、频道)方针,建立以版面(节目)为中心,以编辑为纽带,以自身队伍为主体的新闻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使业务新人不断涌现,业务建设渐次提升。其次,创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需要出发。尤其是节目和版面的创新,它的客观要求来源于受众的愿望,绝不是新闻人的主观臆想。检验创新成果的标准也是客观的,那就是收视率和受阅量。另外还要处理好创优与日常报道的关系。创新的结果是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优秀栏目的不断产生,并以此带动媒体整体传播水平的提高。(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