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 新闻前哨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陈洪波 韩靖桥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胡锦涛同志关于宣传思想战线要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的要求,无疑对我们今后的人大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我们今后改进和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前进方向。
一、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为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命题和政治任务。
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精髓和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在我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国宪法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是说,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人民群众选出的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各种职权。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保证国家机构的协调、高效运转。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为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根本立场、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体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的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大的历史的和政治的责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人大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人大工作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党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
二、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要抓住民主政治建设这条主线
对于人大新闻宣传而言,贴近实际,就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我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和政体。要树立“大宣传”的观念。决不能把人大新闻宣传单纯理解为人大的新闻宣传,也不能将宣传内容局限在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具体工作与活动的宣传。要树立宣传人大制度、宣传人大工作,就是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的观念。要把人大宣传工作看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全局的高度,用更宽的视野加以把握,更加自觉、更加全面地搞好人大新闻宣传。
在具体的内容把握上,既要加强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政治文明、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论述的宣传,又要加强如何在人大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宣传;既要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又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既要加强对立法和监督工作的宣传,又要加强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务的宣传。不仅要注重对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例会以及重大活动的程序性报道,而且要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情况和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问题,突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质内容和典型事例以及人大工作的新进展、新动向等,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体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在新闻宣传的具体组织上,既要发挥人大报刊主阵地作用,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广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对人大宣传工作应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门人员负责联系和组织协调,做到部署宣传工作时,对人大宣传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一安排;召开宣传工作会议时,邀请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以便及时了解党的宣传工作任务和方针政策,在人大宣传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大局。各新闻单位也应把人大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计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拓宽领域,丰富宣传内容,活跃宣传形式。
贴近生活,就是树立实践的观点,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作为宣传的重点。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
标志就是要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在这一问题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职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立法宣传上就是要突出人大立法是怎样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的,要突出立法是怎样坚持人民利益原则调节集中与分散、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要突出立法是怎样坚持群众路线,实行“开门立法”,增强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的;要围绕立法活动,对法规的起草、论证、修改、审议等各个环节有计划地进行宣传,要在宣传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法规主要内容的同时,针对立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如立法过程中,代表和委员是如何提出立法建议,并提出审议意见,清除部门利益倾向,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在监督的宣传上,就是要突出人大监督怎样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的。人大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力保障。在监督工作的宣传上,既要做好法律监督的宣传,推进宪法、法律的正确实施;又要做好工作监督的宣传,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既要做好对监督事项全过程的跟踪报道,使监督实效得到更全面、更集中的体现;又要围绕监督工作取得的实效进行及时反映,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
贴近群众,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掌权者必须广泛听取社会和全体公民的意见和要求,使权力的行使公开、公平、公正,使重大问题的决策充分体现民主化、科学化的原则,充分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人大代表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代表着各个阶层的利益,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代表着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大新闻宣传必须加强对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的宣传。要突出宣传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行职责,深入选区、选民,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并通过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还要突出宣传各级人大代表是如何积极参加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本职岗位上积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同时还要宣传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如何不断改进代表工作进一步发挥代表的作用,经常保持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的。
三、人大宣传工作“三贴近”关键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政治文明建设是新闻宣传的“富矿区”,只要深入挖掘,是能够写出立意高、形式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高质量新闻作品来的。
首先要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宣传质量,增强宣传效果,关键是多出精品,多出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一些议题,大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包括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委员们在审议中各抒己见,有的很有见地,是难得的新闻素材。如果就此深入进去,认真捕捉和挖掘新闻,是能够把严肃的会议、庄重的活动写深写活,写出有新意、有动感、有吸引力的好作品来的。在此,要妥善处理新闻报道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强化“精品”意识,讲求报道实效。当前人大的新闻报道还需继续加大份量,但重点是提高报道的质量,多出精品杰作。这样的作品能让人们得到启示,赢得群众的喜爱,产生良好的影响与效果。
其次要提炼主题,深化宣传。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涉及范围很广,要想克服一般化的弊端,深化报道内容,就必须善于从丰富的人大工作中发现倾向性、典型性和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问题,抓住要害,以小见大,认真提炼和把握主题。如对人代会和常委会、主任会议的报道,有一些新闻单位对人大的会议啧有烦言,这是对人大行使职权不了解的表现。其实,会议是集中信息、经验、智慧,作出决策、部署的重要场所,是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研究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形式,是各种信息的“富集区”,所以报道好重要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历来是各级党报、机关报发挥优势、体现权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党的意志和人民心声的重要手段。人大会议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最关键的就是在完整、准确、及时地搞好程序性报道的情况下,对某一审议事项的来龙去脉、背景材料的深入挖掘,采取跟踪报道等报道形式,使宣传主题得到更集中、更深刻的体现。
第三,改进文风。改进文风是为了提高人大新闻宣传作品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增强其感染力和宣传效果。一个作品有无吸引力和感染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的选取是否新颖。写作角度的新颖性、独特性往往决定了主题表达的效果。要善于在看似平淡的人大工作中,寻找新闻点和闪光点,善于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人大工作和事件,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全新的视角来反映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二是体裁的选择是否多样化。从当前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来看,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反映会议动态和工作动态的消息类报道,新闻特写、通讯文体
运用较少,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体的运用更是凤毛麟角。这就极大地阻碍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写作手法的运用是否灵活。新闻宣传尤其要力戒平铺直叙的程式化报道,要善于抓住感人的细节和丰富的心理活动来突出和表现主题,要善于运用穿插、倒叙、伏笔等写作技巧来勾起悬念,引人入胜,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强烈的政治性有机地融于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使群众喜闻乐见,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人大新闻宣传的价值目标。
第四,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和优势。网络媒体传播迅速、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使广大民众有机会、有条件了解舆论、参与舆论的形成,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力的本质是一致的,是人大新闻宣传的大势所趋。网络宣传应发挥容量大的特点,在反映基层代表声音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更大作用。网络宣传还应发挥互动性强的特点,请常委会的领导与网民对话,并通过现场直播、专访等形式增强人大工作的透明度。
(编辑:肖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