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期>>本页       
 
【舆论监督艺术】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


(2004-07-04 18:33:24)

荆楚网 新闻前哨

湖北大学新闻研究生 徐民强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界运用舆论的力量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方面有很大作为,新闻工作者以各种方式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产生了一批因舆论监督而声名鹊起的名牌记者;但也有一些记者因舆论监督而对簿公堂。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权力运行中的偏差行为及其它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和制约,促使其修正错误。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是从它的本质──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来说的。但人民群众是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它不能承担义务,如果不通过传播者,也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传播者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舆论监督只有通过新闻媒介才能实现并产生后果。那么,记者在新闻舆论监督中该扮演什么角色,行使什么职责呢?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新闻舆论监督质量,记者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铁肩担道义的报警员
     新闻记者是社会环境的守望者和监测者。有机会最先了解事实,有条件、有责任将事实告知公众。《南方周末》在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时发表宣言说:“我们愤怒,因为我们是记者,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微弱,也许我们的步伐并不稳健,甚至我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和弱不禁风的女子,但是我们懂得面对触目惊心的腐败,杀人越货的暴行,欺世盗名的骗局,破坏规则的钻营,我们不能沉默。当我们把真相告诉公众,我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们更表达了社会的良知。”这段话不仅表达了记者有舆论监督的权利,而且也阐明记者有实施监督的责任和义务,也说明了舆论监督的艰难与阻力。
     舆论监督虽然不能直接对监督对象采取措施,但是它能够向社会和决策者发出警告。通过与司法监督的结合和联动,把软性的监督变为刚性的监督,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威严和法律的强制力。如果没有权威的司法力量作为背景,没有司法监督,那么新闻监督必将大打折扣。如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收容所被打死案,孙志刚的父亲和弟弟到广州后,怀疑孙死因,求助于新闻媒体,4月25日,孙志刚被毒打致死一案在《南方都市报》公布于众,引起中央和广东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孙志刚案迅速得以立案。接下来记者跟踪采访,追踪报道,在强大舆论压力下,12名犯罪嫌疑人相继归案,20余名责任人受到处分。要不是新闻记者不畏压力,及时报道,孙志刚事件可能不了了之,广州收容所也许会重复上演悲剧。所以新闻记者应以天下为己任,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不断加强为社会服务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把社会中的“不良环境”及时向公众报警,在公众、新闻舆论监督下共同促进问题解决。
     二、实事求是的调查员
     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在于真实、准确。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数据、引语等必须准确,报道中的阐述、说明、议论、背景等应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不能任意曲解。这就要求记者深入、扎实、认真地采访、调查、核实,把握事实的真相。如获第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榆林市委机关干部上班时间聚赌》,为了抓拍到真实准确的情况,记者先后六次察访,有五次耳闻目睹部分干部职工上班时间打麻将的情形,而且每次察访,都是时间〈精确到分〉、地点、人物乃至现场细节都非常详细,通篇730字,全部是用镜头说话,记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分客观记录事实。真实使监督客体无懈可击,舆论监督也更为有力,监督效果和质量就大大提高。
     如果实施舆论监督报道中的事实掺假,数据不真,或者分析失误,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仅记者可能受到法律的处罚,而且会损害媒体的声誉,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1998年初,首都一些报纸相继尖锐批评我国一些地方银行周转金吃紧,部分商品匮乏的现象,其中几个关键数据不准确,报道严重失实。谁也没料到,这些不真实的新闻报道会成为全国抢购风和提款风的导火索。
     正反两方面事例证明,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报道中一定要真实、客观、公正地将事实报道出来,只有这样,法律或公众才能作出公正的裁决,才能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
     三、调解矛盾的协调员
     新闻舆论监督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监督权力,惩治腐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新闻舆论监督愈是向纵深发展,它所遇到的阻力愈大,有些人“不怕上告,就怕上报”。不喜欢新闻舆论监督,经常对新闻记者进行攻击和人身侵害。上海市记协主席曾说,目前对付记者有两把刀:一把是硬刀子,就是记者在做批评性报道时,会碰到恶性事件;另一把是软刀子,就是找记者的“碴儿”,采取撤职、调职的办法,阻止和报复记者进行舆论监督,这在政策上很难找到漏洞,没办法查办。为此,记者必须当好协调员。
     舆论监督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记者首先要端正指导思想,在组织实施中,从利于经济建设大局出发,实施善意的、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有时可以让监督客体先看报道,争取被监督者的理解与支持,促进问题解决。如1993年3月25日,山西省忻州地区阳方口煤炭集运站发生特大事故,忻州地区多家新闻单位对此“曝光”,被批评者不是纠缠新闻单位,而是变压力为动力,查原因,定措施,争速度,创造了运煤完成百万吨的好成绩,这则报道表明积极的舆论监督会促进被监督者在激变中反思,从沉沦中奋起。记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良性关系会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
     公众议论的热点问题往往是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没有被报道出来,就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导致流言四起,影响社会安定;一旦被新闻记者反映出来,人们就感到决策层是在面对而不是回避社会矛盾。充分的信息流通和舆论监督可以为现有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舆论基础和社会心理准备。如2003年年初发生在广东等地的SA R S ,在发病初期,新闻媒体沉默不语,社会流言四起,人心惶惶。4月份,新闻媒体对SARS进行全方位、详细的报道,SARS也逐步被人们认识,趋于平静。所以新闻记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了解监督客体的情况,也让监督客体了解公众状况,只有记者疏通公众和监督客体的信息通道,新闻舆论监督才会达到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的舆论监督功能是否健康完善,直接关系着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功能。面对市场经济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新闻记者不可能“包打天下”,一定要谨慎定位角色,从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实施新闻舆论监督。
     (编辑:胡治平)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