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试身手崭露头角
1926年底,邓希贤由苏联经蒙古回国。按照中共党组织的要求,他应邀到西安冯玉祥国民联军中山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社会主义概论》、《共产主义ABC》、《国家与革命》等。
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6月间,冯玉祥下令将其部队中的共产党员“礼送出境”。7月,邓希贤来到汉口,留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担任秘书。为了适应白色恐怖下的秘密斗争环境,从这时起,他改名为邓小平。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议选出了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瞿秋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负责人。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列席了会议。他后来回忆说:“我们二十几个人分三批进来,我是第一批,记不清和谁一起进来。我在这里呆了六天,会议开了一天一夜,极为紧张。我是最后走的,走的最晚。八七会议时是武汉最热的时候,开会的当时连门也不能开,进去了就不能出来。我是一个晚上带小行李进去的,我们进去就睡地铺。”“那个时候我是中央的秘书,是政治秘书”。53年后,邓小平欣然为纪念馆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六个大字。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迁到了上海,周恩来在中央担负处理日常工作。
1927年12月,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进行工作。
1928年新春,邓小平与第一位恋人张锡瑗结婚。张锡瑗1907年出生于铁路工人家庭,是今北京市房山区人。1924年她在直隶第二女子师范加入共青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组织选派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她认识邓小平,两人是同学但不同班。1927年秋,张锡瑗回国后,经党组织安排,在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斗争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恋情。新婚之后的邓小平夫妇大约有半年时间与周恩来夫妇一起住在公共界的一幢房子里。周恩来、邓颖超住楼上,邓小平、张锡瑗住楼下。共同患难的斗争生活,使两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30年,张锡瑗因患产褥热去世。
1929年夏,广西地方实力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为了抗蒋保己,要求中共派干部前往广西协助工作。中共中央利用这一时机,派邓小平以中央代表身份,同张云逸、叶季壮等去广西,领导武装起义。这是邓小平独立担负一个地区领导重任的开端。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不听邓小平等人的劝告,贸然出师参加反蒋战争,很快招致失败。在危急关头,邓小平等当机立断,及时把中共掌握的部队拉出南宁,转移到左江、右江地区,随之在百色地区举行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随后,邓小平积极开展对李明瑞的统战工作,希望他认清形势,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不久,邓小平接受李明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2月1日,在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下,举行了龙州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第七军和第八军总指挥。这时,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拥有二十多个县、一百多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
1930年10月,中共南方局代表到达广西,推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计划,命令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大中城市。邓小平认为,要打下这些城市是没有把握的,提出不同意见,但多数人主张服从中共南方局的指示,他也只得随军行动。结果部队作战连连失利,造成很大伤亡。中共南方局代表撤走后,邓小平果断决定部队转向江西,同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会合。
1931年2月,红七军占领江西崇义县城,前委决定派邓小平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不料,邓小平这次到上海,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领导者,既不同他见面,也不对他的工作报告给予答复,被扣上了“犯有极端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与富农路线”的帽子,打入冷宫。直到6月,他才被批准去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和他同去的还有在上海认识的一位女干部金维映。他们一路同行,后来两人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