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佟建国)昨日凌晨,记者驱车赶到江西南昌,对正在为南昌上演《云南映象》做准备的杨丽萍进行了专访。悄然出现的杨丽萍,穿戴着充满云南特色的服装和首饰,依然像十多年前的“雀之灵”一般轻盈秀丽,那双修长瘦削的手,涂了白色指甲油的长指甲,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俨然就是孔雀美丽的长翎。
已演出了100多场的《云南映象》包括了十几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70%的演员都来自乡间。这些人是她长期深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时邀请来的,他们中大多数是农民,有的在放牛时吆喝了一嗓子,便被请到了舞台上。
当记者问到做为专业演员的她如何和群众演员合作时,杨丽萍坦言:“我不是职业的舞蹈演员,而是民间舞蹈的传承人。我没有受过一天专业舞蹈学校的训练,跳孔雀舞是我们那里的一种仪式,不是一种工作,也不是一个作品。我从来不把跳舞当作职业。”谈到那些“天然演员”,杨丽萍流露出一丝骄傲:“蚂蚁走路、青蛙翻身、蜻蜓点水……他们展示了生命原本的自然、健康与活泼。我只是告诉他们退场谢幕时,不能大模大样地从舞台正前方下场!”
这些演员,有的是就为了给弟弟买头牛出来表演的,有的一结婚就回去了。杨丽萍不无遗憾地表示,一些偏远的地区的苗族可以跳出高超的芦笙舞,一边吹一边翻滚。但因为他们不愿意出来表演,只能作罢。在杨丽萍看来,许多在民俗村里的东西变质了,背离了民间艺术的真谛,《云南映象》请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就是要还原民族舞蹈的本质。
自从《云南映象》问世后,观众无人感到费解,无人拒绝,这是最令杨丽萍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