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专题>>2004>>云南映象>>本页       
 
纳西族


(2004-07-15 11:20:13)

 纳西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无量河和雅砻江流域,大约在东经98.5。~102。、北纬26.5。~30。之间。据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纳西族总人口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1998年末纳西族有29.15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2%。居住在丽江县、中旬县金沙江边和维西县、永胜县的纳西族自称“纳西”,居住在宁范县永宁、翠衣的纳西族自称“纳汝”(或纳日)。居住在中旬县三坝乡的纳西族自称“纳罕”(或译为“纳汗”)。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83.3%,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划分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图画象形文字(民间称“斯究鲁究”),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民间称“哥巴文”)。学者们认为纳西图画象形文对人类早期原始图画文字如何演进到象形文字的研究和甲骨文之前汉字发生演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由于至今还有人能识读和运用这种文字,因此在国际学术界有“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之誉,至今尚有2万多卷纳西族本土宗教——东巴教经典用这种象形文字写成,收藏在中国和欧美各国的图书馆、博物馆中。

    晋代居住于定□(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这是汉文史书首次对纳西族的明确记录。公元7世纪末到8世纪初(唐麟德元年前后到开元年间),早就从盐源地区南渡金沙江到洱海以东的度些人形成大的部落,在今云南宾川县建立了“越析诏”(又称度些沼),为“六记”之一。宋代,纳西族地区属大理国管辖。但不少地区的纳西族土酋各占一方发展势力。公元13世纪中叶的南宋宝□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军在忽必烈的率领下兵分三路南征大理国。公元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元政权设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从此,结束了原来“酋寨星列”的局面,统一了纳西地区各部落,丽江正式纳入了云南行省的行政区辖。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丽江木氏土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促进了纳西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土知府为通判。内地有更多的汉族移民陆续来到丽江,他们逐渐融入城区和近郊的纳西族中。

    纳西族有过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羊毛毡制帐篷居住习俗,后由“随畜迁徒”的游牧民族演变为以农耕定居为主的民族后,居住方式也产生丁变化,产生了井干式的木楞房。自明代始,在丽江纳西族中已有宏伟壮观的瓦房出现,产生了被徐霞客誉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府”宫殿式建筑群。在清代,汉、白等族的建筑技术不断为纳西人所吸收,被称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在丽江城镇和坝区、河谷区农村普遍流行起来。并产生了古朴中透出清雅恬静的极有特色的民居庭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依山就势,不拘泥于中原建筑章法建成,典型地反映了纳西人博采众长而又保持民族特色的高超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观。城内清溪纵横,活水长流,民风淳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特点。古城80%的居民的母语是纳西语。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至今丽江县的农业人口仍占85%,畜牧业是纳西族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历史上,丽江县纳西族的铜、皮革等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产品远销滇川藏各地。丽江古城至今仍有30%的居民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纺织、酿造业等为主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20世纪50年代以前,位于“茶马古道”要塞的丽江古城的工商业异军突起,一批被称为“藏客”、资产雄厚的纳西族商人在西藏、印度等地发展实业,推动了滇川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商贸交流和友谊。

    性别是纳西族家庭劳动分工的基础,男子主要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农活和赶马运输、外出经商等;女子从事栽秧、砍柴、拉松毛、□锄、收割、放羊、放猪、舂米磨面制作传统食品、赶集和开铺子做生意等,家务活也主要由妇女承担,纳西族妇女的吃苦耐劳远近闻名。

    家族是纳西族社会的基本结构之一,家族由几户至若干户共尊一个始祖的血缘亲属组成。在丽江、维西、中旬等实行一夫—妻制的纳两族地区,家族依照父系血统而组成。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有母系家族组织“斯日”,后来母系家族逐渐分裂演变为母系家庭,至今母系家庭仍是主要的家庭形式。母系家庭所有成员的世系皆从母,男女成员系由一个或几个姑祖母的后裔组成,财产按母系继承。纳西族主要聚居区实行一夫一妻制,与母系家庭相应的婚姻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俗。

    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各种宗教相容共存,和谐相处。传统的东巴教历史悠久,是一种融汇了多种文化因素而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泛灵信仰、大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是东巴教的主要特征。藏传佛教是从元末开始,由西藏经川西传入纳西族地区的,得到明代纳西木氏土司的大力扶持,土司木增曾在丽江主持刊印《大藏经》108卷,成为滇藏文化史上的盛事。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白教)在丽江、维西纳西族地区得以繁荣,形成著名的“滇西北13大寺”。宁蒗县永宁地区自称“纳日”的纳西族的藏传佛教信仰则以格鲁(黄教)派为主。汉传佛教在明初传入丽江纳两族地区。木氏土司在明代盖了庞大的汉传佛教寺庙群,20世纪50年代前,几乎在每个较大的村子都有一个寺庙。道教最迟在明代中叶传到丽江。木氏土司于明代在丽江修建了数十个道观。现在,随着时代和文化变迁,上述诸种宗教在丽江纳西族地区业已衰落。

    由于纳西族有较为突出的开放和进取精神,产生了融汇着各民族多元文化因素的“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等闻名退还的民族艺术精品。纳西族乐于学习和接受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又使本民族在教育、科技方面历来人才辈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