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专题>>2004>>云南映象>>本页       
 
佤族


(2004-07-15 11:17:40)

  佤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1998年全省佤族人口有36.64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76%。佤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地带。从行政区划上来说,佤族主要居住在临沧地区的沧源县、耿马县、双江县、永德县、镇康县;思茅地区的西盟县、孟连县、澜沧县;西双版纳自治州。其中沧源县和西盟县两地的佤族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50%以上,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县。历史上佤族因居住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自称。居住在西盟、孟连、澜沧的佤族自称“阿佤”;居住在沧源、耿马、双江和澜沧部分地区的佤族自称“巴饶克”;而居住在永德、镇康的佤族则称“佤”。这三种自称都有“居住在山上的人”的意思,这与佤族的居住地域的地理条件是一致的,也说明佤族是此地的最早山居民族。

    阿佤山区地处高山,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垂直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一年分为干季和雨季,雨季在5月至11月,全年约85%至95%的降雨量集中在这个季节。西盟县城位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湿。每逢冬季,可以看到颇为壮观的云海,整个县城悬浮在云层上端,宛如仙境一般。阿佤山的土壤有红壤和黄壤,含沙质,比较肥沃,分布于山区,适宜栽种旱稻和包谷;坝区有粘土,适宜栽种水稻。其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棉花、木薯、麻、木棉、烟草、蓝靛、药材、龙舌兰和紫梗等,还有黄果、菠萝蜜、芭蕉、□□果、木瓜、核桃、花椒、油桐等果树和经济林。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麂子、马鹿、野猪、穿山甲、豹子、熊、大象、虎、猴子等。佤山的地下矿藏很丰富,主要有银矿和锡矿。早在明末清初,这里就开采银矿,至嘉庆年间,银矿的开采规模达到最大。由于佤族历史上实行刀耕火种的轮种制,对森林及土壤的影响较大,现在森林树木已经很少,且多为杂木,山上竹子种类繁多,是佤族盖房、制作家具和生产工具的主要材料。

    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佤族先民很早以来就分布在澜沧江、萨尔温江流域,那时他们的居住区域比现在要广阔得多,北至保山、腾冲、永平、云龙,南到缅甸景栋和泰国景迈等地区。经过长期的融合、迁徒,才形成了今日的民族分布状况。由于佤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源流难以考证,只能依靠民间历史传说、神话及实地调查来推测。在佤族民间普遍流传着的“司岗里”的传说,就是讲述佤族先民的最初来源。“司岗”有石洞和葫芦的意思,“里”是出来的意思,即佤族的祖先是从石洞或葫芦里出来的,这个石洞和葫芦在离西盟和沧源不远的巴格岱(今缅甸境内)及莱姆山(今缅甸境内)一带。新中国成立前,当地的佤族将这两个地方视为圣地,每年都要在此地举行祭祀活动。

    佤族服饰绚丽多彩,女子服饰上身为无袖无领的黑色小短褂。下着自织的黑、红、蓝条纹的及膝筒裙,小腿和腰部套着用箭杆草、大茅草或野竹制成的若干篾圈,有的漆成黑色,耳坠大银环,颈挂硕大的银项圈和成串的珠子;男子着无领短衫,黑色宽裆长裤,头缠黑色包头,外出时常身背筒帕,腰佩长刀、铜炮枪和弩弓。佤族主食以大米为主,玉米、小米、荞麦为辅。喜吃菜、肉、米一起熬煮的稀饭,平时不做炒菜。近年来,随着科学种田的普及,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佤族的这种饮食习惯逐步趋向汉族,多数家庭已经开始吃干饭和炒菜。佤族村寨大多坐落在半山坡,房屋为“干栏式”的竹楼茅草房,上层住人,下层为牛圈。由于佤族居住在山区,所以交通多有不便,村寨之间以山路和藤桥相连,村民平时赶集、串亲都是步行,很少乘坐牛车、马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佤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主要的节日有过大节(即汉族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米节(农历八月十四日)、取新火节(农历三月初一)、’撒种节(农历四月)、盖新房。其中以撒种节、盖新房和新米节最为隆重。近年来多数年轻人受汉族影响,随汉族过中秋节和端午下。

    历史上,佤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青年男女恋爱婚姻自由,虽然也有少数父母干涉包办,但最终还是由子女自己选择。夫妻不合可以离婚,再婚不受干涉。男子的婚姻自主权相对来说比女子的要强,父母如果不同意女子的婚事,可以责骂女儿,不给饭吃或对男方提出过高的经济要求,因此产生,“偷婚”现象,即男女双方私奔数日后回来认亲,“生米煮成了熟饭”,双方父母也无可奈何,只好认可。佤族家庭以父系为主。家长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每户家庭人口在4—5人之间,十二三岁的孩子就要和成人一样,参加主要的农业生产劳动。从前佤族在盖新房、婚礼、丧礼时都要“剽牛”,现在的佰族婚礼以杀猪代替剽牛,所杀的猪—半留给女方父母,另一半用于待客。婚礼要请亲戚及同寨人吃一顿中午饭,婚礼上,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机会,他们用佤语对情歌,旧时男女双方择偶,歌喉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过去佤族青年大多数在丧礼上串姑娘,现在则改在婚礼上。佤族举行丧礼时,全村的人不请自到,自动凑一些柴、米、油、盐、水酒为死者送终。整个丧礼历时3天,送礼的人数及礼金的数量都要比婚礼上多。

    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认为一切生物都有灵魂和鬼神,神是吉善的,而鬼则是凶恶的,办事要祭神,人有病痛、灾祸就要叫魂做鬼。尽管在其神话传说“司岗里”就已经提到医药对病痛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他们只能将一些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为鬼神使然。在长期的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中,佤族积累了有关天文、地理、气象及农业种植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善于使用干支纪年纪日,作为取名、祭祀、出行、办事的依据,虽然没有文字,但这种方法经过世代口耳相传一直在佤族群众中流传。此外,早在18世纪,佤族就开始应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将齿轮运用在棉花脱子机上,并懂得运用一定的医药知识。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其中有神话、传说、诗歌、寓言、民谣、谚语、童话、叙事长诗、抒情长诗等等,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佤族人民的审美、道德、宗教、风俗及文化,成为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