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

从城际间的一般经济技术合作,到城际经济一体化,需要有序推进。从合作领域上看,宜载体先行、市场突破、产业整合、城乡统筹。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顺畅运转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与形象体现。当前“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新五年规划在内容与体系上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把区域规划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武汉和周边8市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编制与实施武汉城市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信息网络、能源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该作为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坚实第一步。
市场一体化是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突出强调了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武汉城市圈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不应首先忙于制定与实施产业整合方案,而应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制定实施规则,废止和制止各种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培植、维护武汉城市圈的统一市场,为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组合,为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制度环境。
要素的聚合重组,企业的联合、行业的融合、产业的整合、园区的集聚,正是在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下实现的。行政协调,协议性分工都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相辅相成,而不可能取代。
在把竞争性产业更多的交给“市场”的同时,政府应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出发,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区规模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将圈层扩展和轴线拓展有机结合,优化城镇体系及其空间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更多的农民向市民转换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