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艺界人士悼念夏雨田:他是相声界的一面旗帜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查昭实习生李琳)
夏雨田的离去,牵动了全国文艺界的心。昨日早上起,他的多位圈中好友、学生纷纷打来电话,向夏雨田的家人表示慰问。他的去世是我们的损失
刘兰芳(中国曲艺协会主席):夏雨田是个正直、乐观的人,也是个高产作家。他的去世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中国曲艺界的损失。我要号召全国曲艺界人士向夏雨田学习,他会和常香玉大师一样受到后人的缅怀。明天我将来武汉看望他的家人,并参加他的追悼会。他是相声界的一面旗帜
姜昆(著名相声演员):夏雨田是相声界的一面旗帜:一是人品好,用德艺双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二是干劲足,他常常一个人为了全团写节目,顶着高温,光着脊梁在电扇下写作;三是精神好,是个名副其实的文艺战士。继承老师遗志,将相声进行到底
冯巩(著名相声演员):夏老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几十年来,他拥抱生活,潜心创作。歌颂与讽刺并举,开创了一代先河,是相声史上的一座丰碑。我们一定要向夏老师学习,做好人、演好戏,继承夏老师的遗志,将相声进行到底。
大学同学缅怀夏雨田 他是桂子山的光荣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效忠)夏雨田1956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在那里,他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1960年,告别华师,走进武汉说唱团,他从此迈上了专业曲艺道路。
昨日,夏雨田辞世的噩耗传来,同窗心情沉痛。以下是记者对他的部分同学的采访。
他在同学中人缘好极了
雨田没有私心,同学们都愿意和他打交道,他的人缘好极了。大学毕业后,一些同学陷入困境,他总是毫不吝惜地帮助。有些许多年没见面的同学找到他,他也尽力相帮。
他成名后,母校请他回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他有请必到,无偿作报告,整个学校都为有这个好校友感到光荣。
雨田影响了几代相声演员,这在中国当代曲艺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他的相声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艺术品味也很高,不像现在有些作品媚俗、一味迎合大众口味。
雨田生前说过,他要把笑声留在人间。这个遗愿一定能实现,他的幽默、乐观已在曲艺界撒播理想的火种,还将引导大家继续向前。
(王先霈 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 省作协主席)
他曾是校乒乓球赛冠军
雨田学习好,在文娱、体育方面也很优秀。当时他经常打乒乓球,是全校乒乓球比赛冠军。他还喜欢打篮球,被誉为中文系的神投手。他还喜欢看足球比赛。去年我到医院去看他,他就在看电视上转播的球赛。
上大学时,雨田表演的快板,曾在武昌区业余文艺演出比赛中获一等奖。当时中文系的曲艺演出,全校有名,基本上一到周末,许多学生到处打听,中文系有没有相声晚会。而他就是曲艺演出中最活跃的学生之一。
旧社会,曲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他就选择了这个。大学毕业时,武汉说唱团要他去工作,他父母和一些朋友都劝他不要去,但他还是去了。那是他一生的爱好。
(李旭初 华中师大中文系56级学生会主席 华中师大成教院教授)
马季:他为我的成名加了不少分!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查昭实习生李琳)
同为中国相声界的泰斗,马季和夏雨田的友谊十分深厚。记者昨日拨通马季的电话时,他的声音一直在颤抖,“早上听到雨田同志走了的消息,手都哆嗦了,我心目中崇拜的相声作家走了。”
“我20多岁时演他创作的《女队长》,那可给我的成名加了不少分!”谈起这个作品,马季至今赞不绝口。“作品里刻画的‘女队长’,不仅全国人民喜欢,我也喜欢。这个相声给了我不少启示,相声原来不仅是辛辣和讽刺,还可以热情地讴歌。”
“在相声创作上,雨田同志有很高的天分。后来通过接触才知道,这些都是他勤奋学习得来的。”马季说,夏雨田在各地创作时,房里总是空空的,没什么家具,可是各地的杂志、报纸一大堆,资料摆在伸手可得的地方。“有这种执着,怎么能没有优秀的作品?”
只要夏雨田开口邀请,马季再忙都会抽时间来武汉演出。去年他参加武大校庆演出,也是因为要表演夏雨田的作品,那也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夏雨田。
“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我说,‘我浑身的零件都坏了,吃药已经不管用了,只有用写稿来抵御啦。’我的心痛啊,当时外界都说夏雨田的作品已经不那么深刻了,没有以前厚重了,其实他不是写得不好,而是他当时正在饱受煎熬啊!”
张明智:我们是武汉曲艺三兄弟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查昭)昨日清晨,记者被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的电话惊醒:“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夏雨田老师刚刚走了。”电话那端的声音,几近哽咽。
张明智悲痛,是因为他失去了艺术上可以指点他、生活中无私帮助他的好大哥。众所周知,武汉市曲艺界有三大巨头——老大夏雨田,老二何祚欢,张明智排老三。
张明智说,42年的同事情谊,让这三兄弟的感情比亲兄弟还亲。1962年,本在武汉市说唱团工作的张明智被下放,后在一家土产公司,一干就是9年。当时,他创作了一个湖北大鼓《这样的媳妇》,在武汉唱得红红火火。时任武汉市说唱团团长的夏雨田主动找到武汉市委,要求把张明智调回说唱团。因为土产公司不肯放人,爱才心切的夏雨田对张明智说:“人才难得,你一定要回来搞专业。”这番话给了张明智极大的信心,他1979年重新回到了说唱团,回到了久违的舞台上。
离开了土产公司,张明智也没有了住房。为了帮他解决住房问题,夏雨田将自己住的5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给了张明智,自己全家搬到了三阳路。张明智至今还感慨说:“没有夏雨田,绝对没有今天的张明智。”
昨日凌晨5点,得知大哥去世,张明智口都来不及漱就往医院赶,亲自把夏雨田送到了殡仪馆,马上通知二哥何祚欢,正在外地演出的何祚欢决定今日赶回武汉,为大哥送行。
张明智说:“大哥走了,我要亲自为他化妆,让他以最好的仪容走完这人生的最后一程。”
医护人员:他是那样眷念生命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方琳 通讯员曾正航)
“尽管他很乐观,看透了生死,但和平常人一样,他对生命是那样眷念。”昨日,同济医院照顾夏雨田时间最长的护士张晏,谈起了这一个月来夏雨田不同寻常的“第一次”:
“第一次流泪”———
7月1日,夏老再度入院。两年多的相处,张晏对他的频频入院没感到奇怪。夏老的腹痛已经发展到全身骨痛,坐也坐不住,睡也睡不下。上星期的一个中午,张晏给夏雨田垫棉被,夏老和她聊天,“我昨天让老伴唱那首我当时追求她的小曲,她还不唱……”说着,他自己哼起小曲,眼眶中分明噙满泪水,“那是我第一次看他流泪”。活着,多好,夏雨田深深眷念着生命。
“第一次提要求”———
夏老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旦身体好点,自己能走,他就会和大家打个招呼,然后到外蹓跶。这次入院后,夏老的腿肿得老大,轻轻一碰就痛,可能怕这一次“挺不住”,有一天他突然对张晏说:“晏儿,你这段时间要把我照顾好点”,那是他第一次对医护人员“提要求”。
在医院干了10年,张晏见过了多少生生死死,但昨天,得知夏老去世,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不禁默立良久。为这位幽默大师送行!
夏雨田其人其文
1938年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华师中文系,1961年加入武汉市曲艺队(现武汉说唱团),1982年任武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1987年至2001年任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43年文艺生涯,夏雨田创作了500万字的曲艺作品。他是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大学学历的艺术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夏雨田的作品,大多歌颂新生活、赞扬新人物。其中《女队长》经马季演出脍炙人口,被巴黎第七大学选译为教材。歌颂干一行爱一行的澡堂工人的《无限青春》、赞颂勇夺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的《女排七十八号》、歌颂知识分子的《农老九翻身记》,还有《大个儿爸爸》、《归国记》、《灾而不难》等,一个接一个在舞台上亮相,让人们记住了“夏雨田”的名字。
可敬的是,夏雨田的作品中,有300多万字是在病中创作的。他的作品曾12次获国家级大奖,近百次获省市文艺奖。夏雨田两次获中国相声特别贡献奖,被誉为全国相声界的一面旗帜。
闪光字句
我感到我生命的计程车正加速向终点站行进,但我无怨无悔、心地平静,我没什么遗产留给后人,能留下的就是一长串朗朗的笑声,让我的生命在笑声中延续,让我在笑声中燃烧我的生命……
———摘自楚天都市报2002年9月14日长篇通讯《夏雨田与生命的“对话”》
大千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我心中有个位置。以前做孩子时NO.1是母亲,结婚后NO.1是夫人,有了孩子NO.1变成了小孩,现在的NO.1是白衣天使。
———摘自楚天都市报2003年5月12日报道。
夏雨田对抗击非典中的医护人员的赞诵。
我对做官的要求,跟我做人的要求差不多,一要勤奋,二要正直。
做官先做人,做一个好官,先做一个好人。
——摘自楚天都市报2003年6月27日报道。夏雨田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