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汉青)
削尖脑袋挤进跨国采购商的供应链,成为跨国公司的供货商,本以为端上了“铁饭碗”,没想到日子却过得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样舒坦。记者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跨国采购商都表示,谁提供的供货条件优厚,谁才有可能成为采购对象,价格无疑是竞争筹码之一。
美国艾默生(中国)电机有限公司本次也来汉物色采购对象,几名员工在展览会上收集有潜力的电机生产商的资料。该公司亚洲区采购总监吴新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几次用到“低成本国家”这个词,称亚洲是低成本地区,中国则是重点地区。
但吴新炳认为,百货零售业可能对价格看重一些,但多数跨国采购商采购的商品不一定是价格最便宜的,但一定是最适合的,其中包括产品质量、供货效率等综合条件。质量不好,价格再低也不行,跨国采购的目的是实现双赢。
通用电气(中国)公司总经理刘波也说,他们选择供应商也不是唯价格论,但对于有实力的大供应商而言,其生产成本应低于同类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恒定,应是有利可图的。
武汉市外经局有关人士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社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跨国采购将成为潮流。武汉企业在加入国际供应链过程中不能靠“杀价”,而应通过技改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竞争力,自觉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