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伊人 | 财经 | 房产 | 江河 | 短信 | 分类信息 | 福利彩票 | 
【报告会材料之四】人民永远记住他(图)


(2004-10-15 15:44:22)

报告人:田雯丽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田雯丽,是湖北恩施州电视台的记者。周国知去世以后,一场特殊的葬礼,把我和我的同事带到了他的故乡一一宣恩县椿木营乡采访。

      那是去年9月底的一天,椿木营乡有几百名村民赶到勾腰坝村一个叫火烧棚的地方,来为周国知这个普通的基层民政干部送行。那天,大雨如注,似平天公也在为人间失去这样一位好干部而默默流泪,几十位老老少少搭成人墙把棺木从灵堂传接到小路上,人们一茬一茬的等着替换抬棺木,数百人簇拥着他的灵柩,所经之处,人们自动地将自家那眼看就能收获的玉米砍掉,开出一条5米宽的大道。送葬的队伍需要跨过几道深沟,人们自发地跳下沟底,让抬棺木的人踏在自己肩上。当灵柩沉沉地落入墓坑时,撕心裂肺的哭声喊声震撼天地。

      一位基层普通民政助理的死,一位连官都算不上的乡干部的死,为什么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弦,引发那么多人的怀念?带着这个问题,我反复采访了周国知的亲友、同事和乡邻。

      走进周国知先进事迹陈列室,我心里一阵酸楚。看见那几件陈旧的物品,就象看见了周国知的清苦的生活:一床盖了二十多年的旧军被,一只锈迹斑斑的手电筒、一个用了多年的黄布包、一双洗得发白的解放鞋,特别是那个竹背篓,由于岁月的打磨,它已经颜色黑黄,底板也变得又滑又薄。周国知生前曾背着它上高山,下远乡,走遍了椿木营230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用这个背篓,周国知为困难户春送种子,冬送口粮,种地送化肥,过年送补助,为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家背去了一篓又一篓的温暖,送去了一趟又一趟的真情!

      采访周国知的事迹,寻访他成长的足迹,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扎扎实实的为民精神,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蚕吐丝般的默默奉献。翻开他遗留下来的笔记本,找不到一句豪言壮语,所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怎样解决老百姓的困难!胡顶成是一个驼背,他的老伴裴珍香也是一个残疾人。多年来,周国知一直都在照顾这对不幸的人。我第一次走进胡顶成的家,就看到了这样一个辛酸的场面:正常人脚一抬就可以跨过去的门坎,胡顶成费了很大的劲,整个人翻了一个滚,才艰难地从门槛里翻出来。这位60多岁的老农一提起周国知就泣不成声。

      有一次,因为进城开会忙碌,周国知很长一段时间才来看望老胡,  当他象往常一样走到老胡的床前,一阵恶臭扑来。原来,老胡那段时间大小便失禁,老伴又无力照料,床上早已是脏乱不堪。这时的周国知鼻子一酸,对胡顶成说:  “老胡,我没有照顾好你们。”第二天,就给胡顶成送来一床新棉絮。他把胡顶成扶起来,像照顾婴儿一样仔仔细细擦洗干净,然后又把床上的脏被子换下来。临走时,还掏出100块钱递给他的老伴,要她去给老胡买点药。胡顶成泪眼汪汪地告诉我说:  “后来我们才晓得,那100块钱是周主任自己的工资啊!

      站在周国知曾经换过被褥的床前,我想,面对这样一个不幸的残疾家庭,许多人也许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些钱物,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周国知这样,如此长期亲手照料他们呢?!

      乡民政助理老魏告诉我一件事。今年春节过后,在乡民政办公室,来了一位名叫范子桂的婆婆。老人家从背篓里提出一块腊肉往老魏面前一放,连声说:  “周’主任,我专门给你拜年来了!”老魏一愣,但他很快明白过来,这位婆婆是把自己当成了周国知。当范婆婆得知好人周国知已经于去年秋天去世的消息,禁不住当场失声痛哭起来。原来,范婆婆是恩施市新塘乡人,2002年冬天,她到椿木营乡黄家村走亲戚,当时下着大雪,范婆婆脚上穿

着一双破胶鞋,脚趾头露在外面。一位身材瘦瘦的中年人走到她跟前,从衣袋里掏出10块钱递给她,说:  “老人家,天气这么冷;您去买双鞋吧!”后来,范婆婆七打听八打听,才知道这个好心人叫周国知,是椿木营乡的民政助理。今天范婆婆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专门从几十里外赶来,却再也看不到这位大好人了

       2002年的农历腊月,周国知的妻子拿了一块肉来看久未归家的丈夫。当时,周国知正在宿舍和困难户王召毕谈话,王召毕身 体不好,50多岁了还是孤身一人。周国知见到妻子背篓里的肉,心里一热,便对正要离开的王召毕说:  “老王,我知道你没喂年猪,先把这块肉提回家过年吧!”王召毕走后,周国知见妻子有些难过,耐心地解释说:  “人家一个孤人,过年连肉都没有吃的,我们这里是党委、是政府,他今天来了,如果空着手回去,你说我心中好受吗?

       党委、政府!这四个字在周国知心中是多么的神圣!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之所以十分看重自己的身份,是因为他看重一个党员干部身上的那份责任!是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那种深厚的情意!

       对大家他是那样的倾心尽力,对自己的小家却是另一番情景。

       一个雨天,坐在周国知家简陋的吊脚楼里,他的妻子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些往事。

      在“消茅”最紧张的日子里,周国知很少回家。有一天,他从家门口路过,进屋与妻子打了个照面又要出门,病恹恹的妻子说:“国知,你就不能把我们家也当一回贫困户?你看看这个家,和那些贫困户还有什么区别?”当时,周国知站在那里愣了半天,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是呀!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的猪卖了,牛送到邻居家喂养了,田地请弟弟代种,女儿到恩施读书,也是贷款交的学费,多年前就建起的房屋,至今还有一面板壁没装。可是为了I作,为了生他养他的故乡热土,为了父老乡亲的脱贫致富,他要做的事太多了,他实在顾不上自己的家呀!

       结婚近二十年,他跟妻子没照过一张合影,更谈不上照什么“全家福”。他去世后,为了做他的宣传片,我们在他家里和亲朋好友处只找到了20几张照片。就是在这20几张照片中找不至他自己单独的照片。他的同事告诉我,周国知的遗像还是从他的工作证上翻拍下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搜集消茅资料:乡里曾专门给他配了一部相机,从未照过像的9岁的儿子对相机十分好奇,趁爸爸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取出来打量,周国知发现后连忙制止说:“别动,公家的东西动不得!’’儿子缩回小手,他多么想爸爸给他照一张相啊!国知懂得儿子的心思,但还是招摇头说:“这是专门给那些消茅户照相用的。等爸爸以后有空了,一定带你到照相馆去照一张。”周国知没有想到,他至死都没有莆足儿子这个小小的愿望!而他用过的每一个胶卷都有详细的记录:实照多少张,损坏多少张,一清二楚。

      听到这个感人的故事,我的一位同行忍不住要为孩子照一张像,小周辉很高兴,但当记者正要按快门时,他却跑进屋将爸爸的遗像抱了出来,搂在怀里……记者心头一酸,用颤抖的手按下了快门!

      周国知对妻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家与贫困户最大的区别,就因为这是一个民政干部的家。有一次,周国知下乡几天后回到家,一进门,  刚从学校回来的女儿周莉就冲着他大发脾气:“爸爸,您还晓得回来啊!妈在家里病了好几天,一个人孤零零的,连口饭都没吃,你还管不管?”周国知当时满脸愧疚,一句话也没说,放下背篓,挽起袖子进了灶屋。劈柴生火、熬稀饭,一口一口地吹凉、一勺一勺地喂。灯影里,爸爸消瘦的脸上满是倦容,女儿想起自己先前的态度,躲在里屋悄悄地哭了!

      听到这里,望着泣不成声的周莉,我多想说几句安慰话,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父母离别的一天,但对于周莉来说,爸爸走得实在是太早、太突然、也太让她心碎了。爸爸热爱与他血脉相连的亲人,但那些特困户、孤寡老人也需要爸爸的帮助呀!可是爸爸疲惫的身躯,怎么能支撑得起山里人那一桩桩沉甸甸的困苦和艰难呢!

      就这样,我们的周国知倒下了。他迈着艰难的脚步走完了短暂的路程。

      今年927日,是周国知的周年祭日。整整一天,杨家湾国知的墓前,祭奠的人流不断,鞭炮声不停,我和我的同事赶到时,周国知的墓前已经堆满了野花野草。我们完全被那个悲壮的场面感染了,禁不住泪流满面,一时竟忘记了工作。

      人群中,我看到二十多位头上裹着头巾的老人,他们是乡福利院的五保户。他们原来以为活着的时候有国知的照顾,双眼一闭离开人世时国知又会给他们送终,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如今他们与国知竟然已是阴阳两隔,永不相逢!老人一遍又一遍地哭喊: “国知啊!  国知!你这个孩子!你怎么不管我们了?!”

       哭声,是那样地悲切!告慰,是那样地虔诚!

       汪碧秀带着两个孩子掬起一捧一捧黄土,覆盖在国知坟头。

    “国知!”碧秀刚刚叫了一声,就泪如泉涌,  “国知,走了一年了,你好不好?乡亲们看你来了,我和孩子看你来了。你看,这张照片,是记者给照的,我们全家都在上面,是全家福呢……”。

      我不知该怎样来表述那个悲切的场面!只记得当时呜咽声伴着雨声在潮湿的山野间四处回荡,让人觉得群山都在哭泣,天和地都在哭泣。

     有人说,周国知这个典型是老百姓哭出来的。

     是的,以周国知的普通,周国知的平凡,他不可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工作20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做的和想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为老百姓谋利!在中国大地,像周国知这样处在农村最前沿的基层乡村干部成千上万,虽然他们没有什么级别,他们所得的报酬也十分微薄,但正是他们将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们像基石一样深埋于群众的沃土之中,撑起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大厦。

     周国知同志,知你有共产党,爱你有老百姓!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Email:webmaster@cnhubei.com
电话:(027)86774503
传真:(027)86791923
广告:(027)86791923
—————————————————————————————
版权为荆楚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使用800x600或1024x768分辨率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本站地址: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