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楚天都市报>>楚天关注>>本页       
 
【特别报道】“索道大王”的激情人生(图)


(2004-10-16 07:02:4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李卫中 实习生余莎莉)

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剧增,大学生就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创业就是“造饭碗”,如果有更多的大学生满怀激情加入创业者行列,他们的人生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充满活力。

点燃创业激情,书写精彩人生。今天起,楚天都市报与东湖高新区企业家协会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创业标杆”,每周六请创业成功者进校园,为大学生们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和理念。

特别提示:今天下午3时,首场演讲在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三特索道创始人张海澎,做题为“创业,实现生命价值最大化”演讲。

张海澎,出生军人世家,武汉光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武汉三特索道集团名誉董事长。他是第一位在东湖开发区“下海”的处级干部,是武汉市第一家民营科技股份制公司的创办人。

十多年来,他率领三特索道公司,在磨山、华山、庐山、海南等景区铺设客运设施,创下了索道行业的“中国第一”。


三万元起家,办股份制企业

“自己生命的价值不在做官,而在办企业。”张海澎萌发“下海”的想法。尽管当时不少亲戚朋友认为经商是“不务正业”,他还是硬着头皮离开了令人眼红的副处岗位。


1989年初,张海澎已在中国舰船研究院第722研究所当了多年副处长,亲戚朋友都十分看好张海澎的仕途。但他认为:“自己生命的价值不在做官,而在办企业。”

有了这种想法,张海澎就变得不安分起来,他开始进行准备。在武大干部班学习,他认真学习了西方经济学中的股份制;回到单位,就产生了“下海”的想法。

得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招兵买马,他便要求调动。“这种调动其实就是辞职,房子、职位什么都没有了。”尽管当时不少亲戚朋友认为经商是“不务正业”,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做了下去。

1989年3月31日,张海澎与另外四人每人出资六千元,创办了“武汉三特”。“一开始我就想到了股份制,这种公司形式在当时的武汉没有先例,工商部门硬是按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注册。但我们内部起草了章程,按股份制公司运作。”

企业成立了,做什么呢?张海澎想了想,还是从自己熟悉的电子领域出发。他们很快做出了荆江分洪预警系统,有关部门在审核方案时,问:“你们单位是什么级别?是哪个部门的机构?”得知为一民营企业后,对方连连摇头。又开发出自动噪声监测仪,也因不是国家指定产品,环保部门不用。给海外公司订做一批“音乐蜡烛”,但石蜡等原料属国家供应物资,民企无法获得,只好作罢。

“计划经济体制下,民营生存十分艰难”。企业不景气,张海澎拿出家里的存款,为员工发工资,并为一名技工出身的合伙人打气:“我有一碗饭,就有你一半”。


身上没钱,赊账吃面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张海澎常常三天只吃两顿饭,一位老人开的热干面小店,是他常去的地方。有几次,走到小店门口,摸摸身上没有一分钱,就向老人赊账……


初创期的几个合伙人相继离开了“三特”,张海澎惆怅不已。“他们走了后,我一人骑摩托车跑到东湖边,在草地上躺了一个下午。”怎么办?“下海”可是自己的选择,又没人逼迫,怎能回头?

“既然做产品走不通,那就搞技术服务或贸易。无论如何,先得有饭吃!”张海澎决心重新开始。好在当时武汉市出台了一项政策: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只要高新技术企业愿意聘用,户口就可留在武汉。利用这一政策,他聘请一些外地的大学毕业生,做起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服务。

有一次,公司给一个单位送复印纸,得到一些人家不用的角钢货架。张海澎如获至宝,自己搬运时把膝盖弄破了,白骨都露了出来。

琐碎的业务非常忙,收入却不多。“我得病也没闲过,经常是边开会边打吊针;即使这样拼命,算算一个月的收入才150元,这个数目原来当处长时就有了!”

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张海澎常常三天只吃两顿饭,很多时候吃热干面,“一位老人开的小店热干面做得特别好,我很喜欢吃。有几次,走到小店门口,摸摸身上没有一分钱,就向老人赊账。老人家真好,每次都同意了。”几年以后,张海澎开上了高档轿车,但他还是照旧到小店里吃热干面。开着名车吃街头的热干面,这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我深深感谢这位老人。后来,我一直吃他做的热干面,直到老人家去世。”


海外融资1.3亿,回国建索道

在国外考察时,客运索道激发了他的灵感,“三特索道”由此产生。

在公司艰难维持的时候,香港一家企业给三特上了一课。

张海澎一直想办实业,一家香港企业想与他合作建厂,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从中,张海澎发现一个秘密:海外的投资者都是将100元当10000元用!三特也可以通过出让股权方式到海外融资!

1992年,国家科委组织一个厂长经理培训班赴新加坡学习,张海澎去了。“到达新加坡时是晚上10点,我没有睡觉,在外面步行了5个小时,感受发达国家夜间的商业氛围。”在新加坡培训考察期间,客运索道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决定选择索道作为三特的产业发展方向。

回国后,他组织公司干部开会,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铁索和一只只吊厢。“这就是索道。”张海澎动员大家围绕这个产业开发迅速行动起来。

1993年初,三特的首条索道在东湖磨山开建,年底建成投入营运。“有了项目就有了钱。”1994年一年,磨山索道的投资就给三特带来了高额的回报。

在建设磨山索道的同时,张海澎就筹划华山索道项目。

华山索道太险了,立项多年没人敢接。张海澎带着团队来到华山,要求接下这个工程。对方急于上马这个工程,但很多公司看过设计就吓跑了,这回也没有当真。

首回谈判后,甲方负责人邀张海澎去喝酒,西北汉子说话很直接:“你要是真的要干这个项目,就把这一瓶酒喝了。”张海澎接过话头:“你要是当真,也干了这瓶酒,明天上午10点咱就签合同。”

合同很快签了。为了项目尽快投资建设,他从新加坡融资1.3亿元人民币(等额外币)。1995年,投资8900万元的华山索道工程很快就建成了,其中4号支架是斜向放置的,支架支撑的塔头重约5吨,很多外国专家至今都不明白这是怎么放上去的。华山索道也因其险而得名“亚洲第一索”。这项工程不仅为三特带来巨大的经济支持,更为三特在索道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1996年至2001年,三特以几乎每年建成一条索道的速度迅速长大。


创业,生命的价值才最大

“我对钱早没感觉了,它们不过是账面上来来去去的一些符号。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继续拼搏,去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三特长大了。在“三特索道”成为中国知名品牌的时候,2001年,张海澎辞去了三特索道集团董事长的职务,组建武汉光谷创业投资公司。武汉市一位领导对他说: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消费类光电子还是一个“软肋”。为了振兴区域的重点产业,必须有人在消费电子产业

“现在做公司十分清楚自己该做什么,经营也更为理智。”张海澎瞄准了新光源LED,也就是半导体照明光源——发光二极管。这种产品就是我们手机、电脑、家电面板上常见的发光管,几年内,新技术可使LED的亮度大大提高,直到可以让人们像灯泡一样使用。由于节能环保等原因,这种发光管将全面取代沿用了几百年的传统灯泡。

这个市场太大了,张海澎拟采取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金融工具,投资组建中国光谷LED产业生产研发基地。“这个产业中,我们公司的产品将是这个产业链上的各类生产企业,也就是进行‘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投资经营。”张海澎自信地说,5年内公司将完成投资20亿元,估计会有30亿元的收入。

张海澎说:“我对钱早没感觉了,它们不过是账面上来来去去的一些符号。如今,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继续拼搏,去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