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9期>>本页       
 
戏曲广播特色思考


(2004-11-02 16:08:04)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宋维权 王伟

戏曲广播作为广播媒体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节目形式完备,但结合当前广播文艺工作的实际,它又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传统戏曲文化发展的萎缩,听众的老化和节目播出形式的相对成熟所带来的创新慢节奏,已经是戏曲广播工作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现实。如何在广播传媒面临新的变革的形势下将广播文艺的传统项目———戏曲广播办活办好,办出特色,是一个必须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一、媒体文艺的新闻属性要求戏曲广播必须加强新闻性

从最早简单地播放戏曲唱片发展到今天拥有各式各样的节目形式,戏曲广播从内容到形式可以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检讨过去我们却不难发现:我们对戏曲广播的新闻属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

广播是传递信息的现代传媒之一,戏曲广播也必须要在传递、沟通乃至发布与戏曲艺术密切关联的各种信息方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由广播传媒的性质所决定的。但以往由于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广播的“载体”功能,而忽略了它作为“媒体”的价值,因而,戏曲广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为是“空中舞台”而多重视戏曲创作“结果”的再现,却忽视“过程”的展示,多讲究“局部”的渲染而缺乏“整体”的关照,多看重“戏曲艺术”的玩味而缺少与“戏曲文化生活”相沟通相呼应的片面倾向。

戏曲艺术本身的可听性因素是戏曲广播的主要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娱乐方式多渠道的出现和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文艺如果仍旧停留在再现舞台艺术的直接成果,纯粹播放演出录音,或仅仅盯着唱段唱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听众收听需要的多样化、时效性和新鲜感了。自然,戏曲广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听戏”这个层面上。因为仅仅为了“听戏”,大家可以从市面上购买到各种音像制品如磁带、光盘等在各种播放设备上完成,也可以直接到剧场去实地享受。时代的进步使戏曲广播原有的独家播放优势渐渐失去了霸主地位,那么,用广泛采集、及时传递与戏曲文化艺术实践相关联的资讯,满足受众对舞台上下,行内行外,事前事后的信息的占有和掌控,也就成了一种生动的补充和完善。

1、加强戏曲广播新闻性要立足于节目的服务性和针对性。戏曲听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群体,他们大都是铁杆戏迷或者是戏曲爱好者,且年纪偏大者、对戏曲专业知识相对了解者占有相当比例。这些听众中既有常年足不出户的老者,也不乏有闻风而动的戏曲痴迷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关注剧坛动态,热心参与各种戏曲活动。广播传媒有条件也有义务和责任去做好这项针对性很强的服务工作。

2、加强戏曲广播新闻性要与节目的欣赏性巧妙结合。一方面,戏曲新闻信息必须与戏曲音响直接挂钩,使听者直接达到信息需求和欣赏需求的双重满足;另一方面,戏曲广播工作者还应在新闻性思想指导下,将节目的选材和制作思路多放在戏曲文化和创作的热点上,引导戏曲听众与火热的“进行时”接轨、互动。

3、当前戏曲广播工作要力求做好以下几个倾斜。即从台前向幕后倾斜,多关注台下的创作历程和演职员的奋斗艰辛;从专业剧团向戏曲票友倾斜,多关注戏曲艺术的另一半的生存状态;从传统唱段的玩味向最新创作最新实践的报道倾斜,多关注新戏创演、外团来访、名家联袂等大型即时活动的开展。另外,一些便捷实用的播出方式如“实况转播”、“热线访谈”、“嘉宾有约”等还要不断挖掘,充分发挥它们的独到作用。

二、媒体文艺的艺术属性要求戏曲广播必须凸显其专长和专业

追求现实性、贴近性、群众性的广播文艺必须强化戏曲广播的新闻性。与此同时,戏曲广播的文艺性也必须随着新的审美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升华。

1、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变音响录制的简单再现为艺术表现。记录和录制是广播事业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戏曲广播从业者来说,面对舞台戏曲众多的素材,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艺术修养,其次还要有一个如何利用录音技术记录和创造美的能力。广播记录一是复制舞台,即做初步的唱腔、全场实况、静场的声音记录,也即所谓的再现;二是艺术录制,即根据广播的播出需要对作曲配器、乐队伴奏、演员演唱等做出明确的要求,从听觉艺术的角度进行再创造。随着科技水平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重视表现性的戏曲录制,加大录制的投入力度,广泛积累广播音响资源,既是充分发挥广播专长的必经之路,也是进而张显广播魅力的必要前提。

2、将传播与创作结合,使宣传传统戏曲文化成果与展示媒体文艺独特性齐头并进。这是戏曲广播节目广播化的一种艺术追求。在以舞台戏曲为核心的戏曲广播过程中,戏曲广播出现了专题、专栏、组合以及戏曲录音剪辑等大量生动活泼的广播形式。在这些节目的编制过程中,尽管编创者以音响为中心也要进行很多有意识的广播化劳动,但他从编办的初衷到播出的结果,都表现出了对舞台戏曲的依附性。比如,我们办唱腔欣赏节目,唱腔是从舞台上拿来的,但将唱腔加以剖析、分解,阐明其中奥妙,道出个中美感却是戏曲广播自己的。这一广播化过程,发挥了

广播的优势,但它却依然是舞台艺术的一种延续和拓展。这类节目在传播戏曲文化、宣传戏曲创作成果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媒体文艺的大众娱乐性需要戏曲广播借助时尚和休闲的方式娱乐大众

文艺作品的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和谐统一,往往对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众文化的媒体文艺,其大众娱乐性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

那么,当高度程式化的戏曲艺术走进广播以后,它又该怎样去娱乐大众呢?对戏曲广播而言,它所谓的“大众”不外乎包括以下几类。一类可以称之为精英听众,主要指戏迷听众,它的外延也可以包括戏曲行家、专家,戏曲从业者等。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基本听众,主要包括戏曲爱好者。第三类可以称之为随机听众,主要指广泛意义上的听众。对戏迷级的听众来说,戏曲广播的有和无,播出不播出往往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广播中只要能听到生旦净丑、锣鼓琴弦的动静,他们都会有一份愉悦的心情。因此,戏曲广播娱乐大众的立足点,应该是尽力抓住基本听众,努力争取随机听众。

1、营造时尚的参与平台是戏曲广播娱乐大众的黏合剂。戏曲广播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传统戏曲具有的深厚群众基础、戏迷听众对戏曲艺术的狂热痴情和现代人追逐“过把瘾”、“露一手”的时尚心态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无形资源,并加以正确引导和利用。

广播文艺常被人比作“空中舞台”,但这个舞台却不能高不可攀,它必须变成一个没有台阶没有阻拦的平民的休闲的参与平台,并努力使单纯的“你唱我听”形式变为丰富的“你唱我听”、“我唱我听”、“我唱你听”、“我唱他听”相结合的亲近大众的播出形式。举办戏曲演唱大奖赛、擂台赛的做法为什么常常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竞技性、表现性的参与不光能使当事人获得一种成就感,而且也会牵动亲友、同事、同学等各方人士产生“伴随性参与”。除此以外,像组织各个票社的票友演唱会、联欢会,开展戏曲知识娱乐竞答,策划专业、业余联谊、组织谈艺教戏学唱等参与性播出样式,都能收到娱己娱人的作用。

2、必须坚守“好听是第一标准”的编播思想。如果说营造一个时尚的参与平台是为了“好玩”,那么,从广播中播出来的节目则必须首先考察它是否“好听”。听众听戏曲不全是为了感动,也不是纯为了获取知识,更不是为了受教育。“休闲娱乐”才是第一需要。只有好听,听众才能爱听,只有爱听才能听而不弃,听之入迷。

要想做到“好听”,首先必须认真遴选音响素材,要多组织录制和选用新颖、优美、时尚、流行的富有现代科技含量和现代审美情趣的音乐音响;其次还要力求做到信息传递通俗化,知识传播趣味化,内容表述故事化和主持播讲家常化。另外,节目播出形式还要不断变化不断花样翻新。

总而言之,充分认识戏曲广播所具有的新闻属性、艺术属性和它的大众娱乐性并努力根据听众的接受心理去加以深入应用和灵活操作,我们的广播才能发挥好特长,常办常新,也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和“三贴近”原则,为人民、为社会发挥独到的作用。

(编辑:潘宗信)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