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0期>>本页       
 
文章忌“熟”


(2004-11-08 17:28:21)

牛明汉在《军事记者》杂志2004年第8期上撰文说,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说稿件雷同,无非是说这篇稿件与那篇稿件的标题、内容相同,或标题不同内容相同,或内容不同写法相同,如此等等。这种情况见报稿中常有,未见报稿中更多。

怎样不雷同?真正“三贴近”了,就不会雷同。贴近实际,实际事物是纷繁复杂,美丑相间,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贴近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样,酸甜苦辣,有滋有味的;贴近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有血有肉、各不相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每个人的情况也不相同,每个事物的内涵本质都不相同,作为反映事物的新闻报道就不应该相同。

写文章有两忌:忌俗、忌熟。什么时候,你的写作过程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受与技巧的统一,你的作品不仅保持原来的样式,而且增添了新的样式,人们已经不能从你的作品中看到别人的影子,而明显地标志出你自己了,那么你就可称得上有自己的风格了。

写作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慢功夫,不是须臾之间、轻而易举的事情。文章的好坏,主要不是技巧的功夫,而是思想情感的功夫。风格的改进,不是简单的技法上的变化,它涉及思维观察方法、审美趣味、新闻素养等多种因素。所以,真要把文章写好,还是要把重点放在磨砺品行,陶冶情操上面。以人为本落实“三贴近”王瑛、张书泽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界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怎样落实“三贴近”原则,笔者认为,可归结为4个字: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即广大受众。

一、以受众的需求为本,彰显报道的新闻属性。落实“三贴近”,首先就要摆正媒体“为受众传达信息”这一位置,以受众的需求为本,努力彰显报道的新闻属性。要摆脱程式化、程序化的僵化模式,把领导活动、各种会议中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点找出来,全方位、立体化予以报道;要果断消灭那些空洞无物的工作综述,从事件性入手,在深刻性、生动性上下功夫,把主体受众在工作中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及解决之道挖掘出来;要善于解疑释惑,通过政策解读、记者观察等文体,帮助群众理解政府文件、政策法规的实际意义,满足群众的需求。

二、以受众的视觉为本,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党报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但引导人必须以吸引人为前提,很难想象一篇脱离群众、官僚气、八股味十足的报道,会给受众以教育和引导。如何才能增强报道的亲和力,进而提高其引导力?善于从受众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和报道新闻是关键。

三、以受众的生活为本,让民生报道走上前台。一张报纸能否赢得受众的青睐,除了看能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新闻,另一个恐怕就是受众能否关注该报纸,这也是以“反映民生”为主打的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而长期以来,党报在这方面是缺失的,民生报道挤不上版面、重要位置就是例证。学人所长,党报要落实“三贴近”原则,就必须自觉地将版面留给群众,密切关注受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小事难事具体事,反映他们的愿望和呼声,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让新闻中的数字“活”起来

张楠在《军事记者》杂志2004年第8期上撰文说,数字,在一部分新闻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数字在新闻中使用不当,会给人抽象、干巴、枯燥的感觉,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想看,削弱了报道的可读性,影响了宣传效果。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报道中出现的数字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太远。如果把抽象的统计数字“换算”成新闻中适用的数字,缩短数字与读者的距离,数字便会“活”起来。《北京晚报》在一篇报道中的数字运用就颇具匠心:“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老鼠危害农作物的损失每年达170亿美元,这些作物如装上车皮,火车长度和万里长城相等。”把作物损失量用装满万里火车皮表现出来,显然比用170亿美元更形象。

改变数字枯燥无味的另一方法,是在某些情况下,用人们熟知的数字或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人们不熟悉、不易懂的数字。有两篇报道都介绍了全国最大的乐山佛像,一篇说乐山佛像身高71米,头长14.7米,宽10米。另一篇没有具体地写数字,只写道:乐山佛像有30多层楼高,耳朵有4个人那么高,每个脚背上可以停放5辆解放牌汽车,脚大拇指甲上可摆一桌酒席。两篇相比,显然是后一篇胜过前一篇。社会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

赵波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社会新闻报道工作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1.跟踪事件发展动向进行报道,对一件新闻源的挖掘切忌虎头蛇尾,要循序渐进,直到做到“新闻终结者”。

2.对同一类型的新闻线索进行整合,揭示出最近一个时期事件的发展走向。

3.结合政府刚刚出台的法规、政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地进行剖析、跟踪报道。

4.社会新闻记者不仅要关注本市的新闻,还要密切注视着外省市,甚至是国外的重大事件。并从中找到跟我们有关联的新闻落点。

5.从一件很隆重、精彩且社会反映强烈的新闻

背后找出不和谐音,找出冷思考,或在新闻发生后不久,再杀一个回马枪。

6.瞄准各种“节”、“日”,提前策划,找出典型,报道带有思考性的问题。

7.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社会新闻记者能捕捉并不放过每个重大新闻线索,作为一个记者要能经常策划出一些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

(编辑:潘宗信)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