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0期>>本页       
 
“三贴近”与广播文艺精品意识


(2004-11-08 17:27:36)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周漫 李炳寅 王虹光

欣赏、娱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在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更好地为受众提供娱乐服务,满足听众“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需求,是各大传媒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办好文艺节目,不断探索广播文艺宣传的新方式、新方法,研究新形势下广播文艺宣传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广播文艺传播先进文化的着力点,提高广播文艺宣传水平和文艺节目质量,是广播文艺工作者的长期任务。

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使“三贴近”在宣传思想战线蔚然成风。几年来,尤其是首届中国广播文艺奖开评以来,一大批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时代精神而又精致唯美的广播文艺精品涌现出来。这些精品节目对广播文艺整体走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受到听众的欢迎。

然而,也有相当数量花费很大力气的“精品”节目,包括一些获奖作品,听众反应冷淡,并不“叫好”,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成正比。例如有的广播文艺节目用很大篇幅向听众推介某种湮没已久几乎没有什么生命力的抑或只在极小范围内为人所知的乐器、艺术样式。这些东西因为表现力等自身原因不能同时代一起发展而被淘汰,而我们的有些节目却出于猎奇或者什么别的心理,视之为珍宝,做成欣赏性节目,不厌其烦地播放并介绍。这类节目之所以不受欢迎,其中主要原因是它们曲高和寡,脱离听众的欣赏水平,不贴近实际,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听众的收听心理。因此,让广播文艺精品“三贴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回顾中国广播文艺奖的佳作精品,我们不难发现,一批关注现实、直面社会的文艺作品,带着质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文艺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根植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必须“三贴近”,也就是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心系国家,情系人民,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除了“三贴近”之外,广播文艺节目还要重视创作制作技巧,增强节目的艺术性,提高欣赏品位,充分发挥文艺广播听觉艺术的特点,扬文艺广播之长。但强调大题材、大人物、大制作,不等于在选材上的一味追求高雅精深,在编辑制作上的故弄玄虚,在文字语言上的晦涩难懂。由于一些年来浅俗的大众文化泛滥造成的听众欣赏力减退以及历史、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受众的整体文化素养、欣赏层次并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广播文艺无视这一现实,凡“精品”必高雅精深,必晦涩难懂,必专业术语连篇,那么“曲高和寡”就是最终的结局。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艺广播是听觉艺术,也概莫能外。所谓“高于生活”,无非指编创人员对来自生活原生态素材的选择、加工、提炼,这里就有广播文艺工作者很大的主观能动性。选择什么,如何加工,怎样提炼,说到底,取决于广播文艺工作者的自身素养,包括政治素养、知识素养和业务素养,尤其是编创人员是否具有一双直逼艺术内核的慧眼,是否具有“三贴近”的意识,是否具有在了解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把握素材的能力和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而这一整合过程,可以将高雅的阳春白雪式素材降低理解难度,相对地变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比如交响乐是舶来品,也是高雅艺术,如何将它介绍给普通的听众呢?如果在节目中堆砌许多专业术语和深奥难懂的名词,听众不换台才怪。如果编播人员用大家喜闻乐听的形式、明白晓畅的语言对作品进行鲜活生动的阐释介绍,就能达到雅俗共赏之效。反之,选用下里巴人式的素材也完全可以“整合”出既有很高品位又有很高欣赏价值的广播文艺精品。因此,面对不同题材,广播文艺工作者是否具有“三贴近”意识、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节目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定历史范畴,文艺素材是有限度的,但对它的开掘和表现却是无限的。对地方台来说,在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就可以使传统题材创作常变常新。曾获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的曲艺节目《南音佳话》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南音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根,是中国曲艺的活化石。它根植于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几百年来长盛不衰。这个节目在“三贴近”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编辑独具匠心的构思,将三个动人的故事有机联系在一起,叙说了南音的特有魅力和海峡两岸人民对南音的热爱,折射出两岸同胞祈盼祖国统一的愿望。以小见大,突出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是这组节日取胜的关键。

湖北台制作的音乐专题《清江画廊》,也是一个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比较突出的节目,整组节目选用了七段浓郁的鄂西风格音乐,每段都体现了编者的独特构思和审美思想。无论是细腻柔美的口哨,还是雄浑激昂的号子,无论是委婉悠扬的山歌,还是气势恢宏的颂歌,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散文诗式的解说词与音乐旋律的有机融合,使整组节目歌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了音、诗、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以上这两组节目都不是什么大场面、大气势,也不是什么排山倒海、慷慨激越之词的欣赏作品,而是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主题,尤其在体现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上高人一筹。

由此可见,地方台文艺节目创优,要扎根民族文化的沃土,抓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题材,深入到社会和群众生活中,贴近当地实际,掌握受众心理,才能捕捉到那些亲切感人的故事,才能体会到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才能寻找到那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如前所述,选用什么样的素材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广播文艺节目的加工者———编辑、记者、主持人的素养,只有提高广播文艺工作者的素养,增强“三贴近”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播文艺节目的档次,办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广播文艺精品。

精品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标志,代表着文化繁荣的方向。广播文艺没有精品,就无从谈导向,无从谈党性,无从谈“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无从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诚然,打造广播文艺精品面临的困难还不少,但我们只有不断强化“三贴近”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广播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编辑:潘宗信)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