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雪澜  罗伟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反思湖北>>本页
 
 
应怎样创造财富——五论努力走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前列

胡思勇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频爆“亮点”。从2003年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增加值的增长为1998年以来最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汽车、住房、通讯器材、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体育娱乐用品、书报杂志等零售额分别增长9.2倍、1.2倍、91.1%、67.1%、33.6%和16.8%;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2002年的11.4个百分点缩小到4.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扭转了5年来持续下降的局面;整体小康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中西部地区前列。这些都表明,我省城乡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福利。

但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省也将长期处于发展之中,已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小康。事实上,一些突出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一边是GDP持续增长,一边是资源在破坏,环境在恶化;一边是城市的高楼大厦、豪华别墅,一边是新增的贫困人口。尽管此类问题并非湖北“独有”,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论是巩固发展成果,还是面向未来,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机遇,实现走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前列的奋斗目标,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把握发展的内涵?又应该怎样创造财富?

GDP、名义GDP和绿色GDP

湖北拥有优越的环境资源。既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又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既有适宜养殖的广阔水域,又有重峦叠嶂的广大山区;加之雨热同季的气候,湖北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但“极目楚天舒”的美好境界正日益受到威胁。生态环境脆弱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大于0.65属于极强度生态环境脆弱区,0.65-0.5属于强度生态环境脆弱区,0.5-0.4属于中度生态环境脆弱区,小于0.4属于轻度生态环境脆弱区。按照这个指标,我国宁夏、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指标最高,分别为0.8353、0.8359;最低的是广东、浙江,分别为0.1647和0.2017;湖北为0.4766,在中部六省中高于湖南(0.3418)、江西(0.4137),居全国第16位。在环境相对脆弱的背后,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2003年我国GDP仅占世界的4%,但消耗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分别占世界消费量的31%、30%、27%和40%。我省工业也存在“暴饮暴食”,2000年-2003年煤炭消耗量分别为2866.27万吨、2989.88万吨、3582.80万吨和3838.87万吨,4年净增长1000万吨;一些工业品的单位耗煤量是日本、美国同类产品的20倍-30倍。这种资源的高消耗,增加了湖北环境压力。全省工业每年排放废气总量约5000多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每年约10多亿吨。湖北是水资源大省,但80%以上河流湖泊和城市沟渠已被污染,损失十分严重。

环境问题与我国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在经济短缺的条件下,经济总量当然应该是首要的追求目标。但现在,我国我省人均GDP都超过1000美元,经济进入质的提高阶段,不能再简单地追求GDP。GDP当然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它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它不仅没有扣除自然资产损失,而且将其中过度开采的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按照附加值统计纳入其中。这就忽视了资源的急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退化,人为夸大了经济收益。因此,现行GDP在某种程度上是“名义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在未来发展中,湖北必须既重视财政账户,又十分重视“绿色账户”,把经济增长落实到省委、省政府强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把创造财富的基点转移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绿色GDP”和真实财富上来。

应该注意“贫困化增长”现象

有人问:我省小康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中部地区前列,在16项指标中,生活环境等四项指标达到100%,为什么省委、省政府还强调今后湖北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呢?

如前所述,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有些指标达到100%,是基于2000年的标准。从时态看,不论是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还是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标准都不可能是“过去式”,而必须是“将来式”。这就意味着要用更高标准审视、指导现在的发展。

我们用恩格尔系数来观察。这是衡量人们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该系数60%以上为绝对贫困型,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30%-40%为富裕型,20%-30%为最富裕型。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最高的是海南(46.3%),最低的是山东(34.3%)。由低及高湖北居全国第15位,为3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全国最高的是西藏、贵州,分别为66.7%、60.0%;最低的是北京,为35.2%;湖北为51.9%,由低至高居第23位。这说明,我省城乡居民的富裕程度存在明显差距;GDP位置(居全国第10位)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明显不对称。

这里面有省情因素:我省是人口大省,较大的分母影响平均收益;我省是传统体制存量较大的省份,国有企业多,容易出现“转型贫困人口”;作为老农业基地,要承担不轻的政策性负担。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重大企业,轻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恰恰是接纳就业的重要容器,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源泉。

因此,GDP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概念,而且应该成为一个福利概念;我省经济增长,不仅应该以平均增长率来衡量,而且应该以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率来衡量。正因为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才有能力“削平”差距;正因为我们要实现更高目标,才要求克服“贫困化增长”现象。这是一种更高远的境界,一种自我加压的精神,一种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

差距来自人类发展水平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必须把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转移到人类发展上来,尤其是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上来。

所谓人类发展水平,主要是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营养水平、卫生状态等。这个指标大于0.8,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在0.8-0.65之间属于上中等人类发展水平;0.65-0.5之间属于下中等人类发展水平;0.5以下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按照这个标准,北京、上海最高,分别为0.853、0.845,在世界17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32、33位;最低的是西藏、贵州,为0.521、0.602,分别居世界第123、111位;湖北为0.697,居全国第15位,居世界第97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省人类发展水平高于人均GDP在世界的相对位置,属上中等水平;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位置仍然偏后,与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的发展要求尚有差距。

人类发展水平能够解释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为什么发生。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农民受教育水平增加一年,那么他从事非农活动的可能性会增加2.2%;提高初始人力资本存量1%,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4.526%。2000年,北京、上海15岁以上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33年和9.25年,湖北为8.02年。这就是说,北京、上海劳动人口平均进入了高等教育的门槛,湖北还需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与此相应,2003年北京、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882.62元、14867.49元,约为湖北7321.98元的2倍。同样,武汉市15岁以上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4年(与上海相当),恩施只有7.13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3年前者农民人均纯收入(3494元)是后者(1498元)的2.3倍。

教育通过两种效果共同作用对经济产生影响:(1)赋予人们工作技能,直接提高生产效率,即“工人效果”;(2)使人们对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化反应灵敏,提高要素的配置水平,即“配置效果”。我国我省农村经济以农户为基本单位,每个家庭都面临着对生产要素、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进行反应的问题,因此“配置效果”更为重要。我们看到,明明非农活动的收益大大高于农业活动的收益,但贫困地区的农户从事非农活动的比例反而更低。

人类发展水平还能够解释贫困人口为什么发生。从受教育程度看,文盲和半文盲的贫困发生率为21.3%,而高中学历为10.6%,大专以上学历为7.9%。

所以,缩小人类发展水平,是我省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所在。正如省委、省政府所指出的: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现“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决不能因为某些问题的产生而否定过去的发展。发展本身就是逐步改变欠发达状态的持续过程。没有过去发展所奠定的基础,今天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无从谈起,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的奋斗目标就没有条件。找准问题,也就明确了努力方向:实现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观点。污染严重的“黑色发展”已难以为继。在今天,“绿色”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问题。随着世界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贸易壁垒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国在发达国家建立的绿色壁垒面前,近些年每年都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响。农业是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工业中传统产业的比例也很大,因此,“绿色”是强化我省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牢固树立完整国民财富或真实国民财富的观点。仅把物质资本视为国民财富的观点是狭隘的。国民财富应该包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三类。根据世界银行对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评估,物质资本仅占总国民财富比重的16%,自然资本占20%,人力资本占64%。其中高收入国家人力资本占国民财富总量的比重为80%,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力资本比重很小,自然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重超过一半。尽管其测量方法还存在缺陷,但它告诉我们:只有把三种财富统一起来,我们才能创造“完整、真实的国民财富”。

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人类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不仅意味着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且意味着人的能力得到培养和运用。收入贫困只是贫困的表象,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才是实质。知识贫困是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社会的新型贫困。提高人们的知识,就等于增加国民财富。

牢固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地区差距、收入差距都说明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成果。限制社会分化,缩小地区差距,建立一个公平和相互关怀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回答怎样创造财富的问题,就是要明确世界发展的新方向,明确新世纪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是增长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增长服务。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主要挑战不是进一步加速增长,而是确保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在这个大趋势下,湖北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而且要关注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的可持续能力,而且应该关注这一增长的目的;财富不仅是GDP,而且包含着真实国民财富;不仅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且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总归一句话,未来的湖北,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湖北,是经济、社会、政治统筹进步的湖北,是6000万荆楚人民共同受益、各地共同发展的湖北。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