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雪澜  罗伟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湖北>>本页
 
 
[解读·背景] 湖北力争走在中西部前列(多图)


(2004-11-12 09:00:29)

我省中部崛起奋斗目标: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使我省的经济发展3年有明显变化、5至7年有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近3年工商税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至7年后,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中部地区居于领先地位,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差距。汽车、冶金、石化、纺织、建材等主要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的位次前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在达到210亿公斤的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力争达到220亿公斤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三峡工程全景

湖北概貌

湖北因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之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16'47",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湖北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中南部是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称“鱼米之乡”。


    特色产业:


武钢夜景


由全国知名民营企业上海均瑶集团投资兴建的均瑶乳业宜昌分公司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省重点培育的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之一


“武汉·中国光谷”已经发展成为
中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现代生态农业蔬菜园

钢铁:武汉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武汉钢铁公司年产钢能力达1000万吨,大冶钢厂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钢厂,鄂州市钢铁厂为省属最大钢铁企业。

汽车:目前湖北已形成武汉-襄樊-十堰汽车工业走廊,汽车生产已形成重中轻相结合,零部件配套完整的生产系列。十堰市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兴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在地,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有“汽车城”之称。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神龙汽车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投产,目前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辆,二期工程完工后产能将达到30万辆。

纺织:改革开放20年来,湖北纺织工业国有、乡镇、三资、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东起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武汉市,西到仙桃市、潜江市沿长江两岸1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一批名牌服装骨干企业,成为全国中西部最大服装加工集散密集区。2003年,全省纺织行业出口创汇9.22亿美元,居各行业首位。

建材:湖北是全国建材大省,是平板玻璃、石膏、机制砖瓦等建材产品的发祥地或最早产地之一。近些年,湖北建材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华新水泥厂单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葛洲坝水泥厂是全国大坝水泥生产基地,湖北三峡新材公司的玻璃产量和销售收入分别居全国的第七位和第八位。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建材企业5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847家。


    荆楚文化:


省博物馆的编钟表演


特色鲜明的土家歌舞“撒尔活”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楚文化杰出代表屈原出生于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编钟出土于随州擂鼓墩;堪称古代世界青铜冶炼技术高峰的铜绿山古矿冶炼遗址和越王勾践剑等分别出土于鄂东及江汉平原;工艺精湛的漆绘、木雕和古代丝绸大都出土于荆州江陵;秦代竹简首次在云梦出土;古三国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在楚地广为流传;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巴文化也在鄂西南地区延续和发展。


    资源优势:


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全力交汇


向长江投放中华鲟


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一角


神农架的金丝猴

土地: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山地面积占50%,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水面面积约占全省的1/10,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全省土地总面积28111万亩,土地利用状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矿藏: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8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中,磷、金红石、硅灰石、柘榴子石、累托石粘土等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金属矿产中,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锰、铬、钒、钛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主要有铜、铝、锌、铅、镍、钻、钨、钼、汞、金、银等,其中以铜矿资源为主。

水能:省内众多河流源出边缘山地,成向心状,水流急,落差大,可开发的水能装机容量3308万千瓦以上。除长江汉江干流外,全省可供近期开发的小水电藏量达400万千瓦以上。建设中的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2003年湖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财政收入今昔比较

国名生产总值产业占比比较   单位:亿元

                          
                                         1978年


1995年


2003年




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401.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98.3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580.58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4.2∶49.2∶36.6调整为14.8∶47.8∶37.4,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4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万人;在岗职工486.1万人,增加2.63万人。全省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53.97万人,增加22.54万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23.2万国企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到1342.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56.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888.72亿元,下降7.7%,集体经济投资109.05亿元,下降10.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03.91亿元,增长15.6%;其他经济投资581.91亿元,增长67.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0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县及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755.35亿元,增长8.0%。

全年进出口总额51.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出口总额26.56亿美元,增长26.5%;进出口总额24.55亿美元,增长32.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32个,比上年增加46个,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59个。全年利用外资总额2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年末全省拥有普通高校76所,招生25万人,比上年增招4.3万人,在校生72.2万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34个,公共图书馆103个,博物馆98个,艺术表演团体98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93个。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5.9亿份,各类杂志1.67亿册,图书2.89亿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23万个,病床床位14.67万张。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省运动健儿共获得23枚金牌,27枚银牌,34枚铜牌。(资料来源:《2004年湖北统计年鉴》)

策划:熊家余 文字:荣荣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王威、杨平提供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