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雪澜  罗伟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湖北>>本页
 
 
[聚焦中部话崛起]特色产业铸脊梁(图)


(2004-11-15 06:46:41)

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 曾遗荣 谢慧敏 杨伟


昨日,一冶职工在武钢三炼钢3号转炉工地进行脱硫系统基础人孔桩施工。 投资约5.8亿元的武钢三炼钢技改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此次扩建的3号转炉完工后可年产板坯730万吨。目前,中国一冶武钢三炼钢项目工程部正组织职工,克服多种困难,展开多层交差作业。
湖北日报记者王威 通讯员陈明 欧阳胜摄

当“中部崛起”的呼声大起之时,我们发现,脚下的这片土地已处在新的历史平台上。

我们走进了WTO。全球经济正日趋一体化。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村”。

区域经济,到哪里去寻找它的位置呢?

武汉的黄鹤岳阳的楼,洛阳的牡丹井冈的竹。人们记住一个地方,总是首先记住了那里最具特色的东西。

特色,是区域经济的名片,是区域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资源的全球配置正是通过区域特色的凸现和合理分工来实现的。

专家预言,区域经济特色化之风将在全球刮起,世界经济的版图将成为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马赛克”。

那么,得中独厚的湖北省,怎样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呢?

水:从自然资源中迸射出灿烂火花

长江、汉江、清江、丹江……美丽的荆楚大地,江河奔流不息。46年前,当建设者的号子声在丹江口响起的时候,也许,我们对水电与湖北的关系还知之不多。而当长江在三峡第二次被截断、清江梯级开发宏图展现时,从水流中迸射出的灿烂火花让我们欣喜万分。

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上苍赐予荆楚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财富。如何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数十年来,湖北一直在努力。

如果说三峡工程是国家在湖北布下的一颗棋子,那么,清江的自主开发,则是我省成功实施大江大河水电开发的范例。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清江以水清鱼肥著称于世,在人们心目中定位为“观赏性河流”。蕴藏其中的350万千瓦水能资源,随着时而旖旎、时而激越的江水憾然东去。

80年代初,省委、省政府果断作出“开发清江,振兴湖北经济”的战略决策,确定用20年时间,在清江自下而上建设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3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使清江干流的水能资源利用率达到95%。

1987年,湖北省政府与国家按7:3的比例出资开发清江,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我国第一家流域性开发公司———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开发体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清江流域成为全国“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试点。清江公司成立同年,隔河岩水电站开工建设。经过14年奋战,隔河岩、高坝洲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用这两座电站的巨额发电收益作为资本金,2001年,清江开发中难度最大、回报最丰厚的水布垭电站开工兴建。

据测算,2008年建成的水布垭电站将给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带来1.07%的贡献率,水布垭还将拉动当地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发展,成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带动力的扶贫工程。

去年,我省全口径水电发电量达387.75亿千瓦时。

依托自然资源,湖北的建材、纺织、化工等一批产业因势而立,因势而强。

车:奔驰在通往世界的高速路上

走进WTO,我们面对着更多的竞争对手,也面临着资源全球化配置的更多选择。

放眼世界,敞开胸怀,组合最优质资源,增强自身竞争力,是越来越多湖北企业焕发青春的“妙方”。

东风汽车公司,堪称世界资本运作的高手。

迄今,已与东风公司发生深度经济关联的汽车跨国巨头,可以列出一长串:雪铁龙、标致、日产、本田、起亚、康明斯、伟世通……

1975年前后,东风就从西德奥芙柯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并自行安装调试成功;1994年,与日本本田在广东惠州成立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1996年,从美国引进康明斯技术,兴建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厂。

2002年,东风与日产的合作翻开中国汽车工业新的一页。在规模和深度方面,这项合作创造了多个“第一”:我国企业第一次以现有存量资产为出资方式与外方合作;合作双方初期注册资本171亿元,为我国汽车合资企业投资最高;合作包含商用车和乘用车,是第一家汽车全系列产品的合作。

东风的开放脚步仍未停歇。2002年10月,东风与雪铁龙的母公司法国PSA集团提升合作层次,在神龙公司实现雪铁龙、标致双品牌共线生产。2003年7月,东风又与本田共同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

为何频频与跨国公司联姻?公司总经理苗圩说,东风也曾有过5年低谷运行,是开放、合资、重组让东风重新复苏,并不断注入活力。这股活力,将助东风成为有实力的汽车跨国公司,参与世界汽车工业分工,在新格局里重新审视自己的坐标。

开放,重组,东风实现了大步跨越。2003年度,东风公司年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按照国际上以销售收入评选世界500强企业的规则,已符合进入500强的标准。资产规模从国家原来投入的16.7亿元,发展到2003年底的636.8亿元。“东风”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湖北汽车产业乘“东风”扶摇直上。而今,在东风公司的带动下,从武汉到随州、从襄樊到十堰,一条长达400多公里、年生产能力100万辆的汽车工业长廊已经形成。

钢:从夕阳走向朝阳

今年3月,受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影响,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下滑,许多只能生产“大路货”的企业出现亏损。

有人担忧:作为钢铁大省的湖北怎么办?不是说“武钢一咳嗽”,湖北经济要“抖三抖”吗?

可从武钢传来的消息令人喜出望外。一片降价声中,武钢产品除个别品种略微下调外,绝大部分品种保持高价位运行。6月中旬,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还致信武钢,要求增加钢帘线订货量,并主动提出每吨加价500元人民币。

武钢何以能“逆风飞扬”?“该是收获的季节了。”武钢总经理刘本仁说,10多年来,武钢共投资350多亿元,进行高起点的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品名牌战略。正是不断的产业升级,令武钢保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战稳脚跟,让传统产业永葆青春?武钢决策者很早就意识到,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管理上实现“电脑取代人脑”的革命。

2003年1月,武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一期工程竣工,投资1亿多元的二期工程开工。该系统运行后,武钢产品交货期可由过去的45天缩短至10-15天,总部的指令到达最基层由20多个环节减少为几个环节。

2003年,武钢的“双高”产品占全公司钢材总量的51.8%,其中新产品达到98.81万吨,较1996年的7.63万吨增长13倍。目前,武钢的年炼钢能力已突破1000万吨,成为国内汽车板和硅钢片的主要生产基地。

同样的“保鲜”手段也在鄂钢和冶钢被广泛运用。鄂钢14年投入技改资金28亿元,年生产能力突破200万吨;冶钢主攻特种钢产,将自己的钢板装上了神舟5号飞船。

依靠科技进步,湖北的一批传统产业,如纺织、医药、造船,已成为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

路:就在脚下

湖北的特色产业之路该怎么走?决策者们描绘的蓝图让人振奋:加快优势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到2010年形成10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30个过50亿元、60个过10亿元”企业。

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措施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东风与日产、标致-雪铁龙及本田公司的合资合作,力争到2007年东风公司在湖北的汽车生产能力达到85万辆,销售收入过千亿元;支持武钢技术改造和二冷轧、冷轧硅钢片等扩建项目建设,力争2007年达到1400万吨钢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硅钢和汽车钢板生产基地;支持武烟集团兼并重组省内烟草企业,使其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品牌的卷烟企业集团。

越有民族性才越有世界性;越有地方性才越有全局性。

特色产业兴盛之日,将是区域经济崛起之时。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