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雪澜  
        罗伟  王淳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武汉>>本页
 
 
[解读·背景]武汉:中部崛起领头羊(多图)


(2004-11-17 08:17:44)

策划 熊家余 杨伟 图片 周立新 杨平

城市名片


一桥飞架南北


黄鹤楼


流光溢彩的夜景


现代化的体育中心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湖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故武汉素有“江城”美誉。

全市现辖13个区,人口约780万人。土地面积8467平方公里。经过50多年的建设,武汉已成为祖国腹地一座多功能的综合型特大城市。


经济概貌


中部省会城市生产总值对比表


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


主要年份生产总值表

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高增幅。人均生产总值21460元。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30.8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7.7%,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


交通枢纽

水运: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武汉市区和长江汇合。长江干支流可通航的水道3600条,通航里程70000公里,其中30000公里可通机动船舶,现在由宜昌至重庆可航行大型轮船。

铁路:连接中国南北之京广、京九,连接东西之沪蓉三条铁路在武汉交会,同全国铁路网接轨。目前,武广客运专线正在筹建。

公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另有四条国道,由武汉通往多地,连接全国公路网。

航空:武汉天河机场是民航总局确定的六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今年1月,该机场获得落地签证权,成为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科教实力

去年,全市科技部门计划实施的科技项目18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20项。全市累计高科技企业1751家,实现产值556亿元。

设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48所,学生49万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科研设计单位3500家,国家实验室10个,现有科技专业人才45万人,科学综合实力,在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


发展规划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世纪武汉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近期战略目标:2001年—2005年,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基础、建框架,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科技教育中心。

中期战略目标:用新世纪初的10-1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发展极,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社会文明等各个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长远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远战略目标:争取经过30多年的持续奋斗,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综合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武汉城市圈

中共湖北省委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定。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根据规划,17年后,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有七成人口住在城里,城市圈内的城市基本形成内外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现代网。

其发展的思路是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各类企业为主体,以构建产业链为主线,以政府调控为推动力,分步实施,分阶段确定发展目标。核心目标是:形成圈内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

目前,武汉城市圈建设进展顺利。


建国以来武汉经济发展大事录(节选)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全部完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接通京汉与粤汉铁路,使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九省通衢”也名符其实。

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建成

1974年9月7日,武钢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引进的重点项目一米七轧机工程破土动工。此项工程开70年代武汉市引进外资之先河,武钢因此跃升为当时全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

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1979年9月,武汉市委、市政府批准桥口区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并以减免税收、不收或少收管理费等政策鼓励个体户到汉正街集中经营。汉正街市场的发展为武汉城市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迈出了开启性的一步。

国务院批准武汉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6月29日,时任市长的吴官正表示武汉三镇彻底敞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提供24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国内外客商开发投资。武汉市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拉开了帷幕。

西方专家首掌中国国企

1984年11月,德国专家格里希出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这一由西方专家首度执掌中国国有企业而兴起的冲击波,冲开了中国国有企业技术引进、智力引进的闸门。

武汉成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2年5月,武汉市被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8月,第一艘外轮———日本“日佳丸”号驶抵武汉港青山外贸码头。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两大开发区成为武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武汉·中国光谷诞生

2000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第三次会议1331号提案提出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2000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作出了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的重要决策。2001年3月,国家科技部批复同意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建设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

2003年,武汉市政府提出力争用10年至15年时间,投资2000亿元以上,把武汉初步建成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发展光机电制造业和运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为中心,突出“钢车机(光机电)、烟酒药(药化工)”,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东风总部迁入武汉

2003年9月28日,东风公司总部新址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武汉市长李宪生指出,此举是武汉经济建设里程碑式的大事,标志着武汉制造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对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