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楚天金报>>金报关注>>本页       
 
十问“长江第一隧”


(2004-11-26 06:27:23)

荆楚网(楚天金报)策划孔祥福 记者郭会桥 戴辉

一问:为何弃桥改隧

有关专家解释,由于该通道地处武昌、汉口中心城区,地理位置特殊,从拆迁规模、生态环境和通航影响来考虑,隧道方式过江均优于架桥。

首先,若采用架桥方式过江,为了不影响航运,须采取大跨度架桥,拉长引桥。但该通道地处中心城区,拆迁规模大,抬高造价。

其次,这一通道位于武汉港区,若采取隧道方式过江,隧道埋于河床以下,对通航和码头设施均无不利影响。

因此,本着“宜桥则桥、宜隧则隧”的原则,此次改为兴建水底隧道。

二问:过江隧道怎样建

因武昌拆迁量相对汉口小,故先投入5000万元启动江南岸的竖井(作为盾构机的施工作业坑,盾构机械、施工材料等均由此进入)建设,随后再陆续动工江北竖井。

最后,采用专门定制的两台盾构机,陆续由江南向江北分别推进,形成两条“地洞”,然后再兴建辅助通道,从而最终建成隧道。

三问:为何选用盾构法

按原计划,过江隧道拟采用“沉管法”施工,就是把已预制好的管段,沉放到江中事先开挖好的沟槽中,再拼装连成一体。而盾构法就是采用盾构机在江底岩石层中开挖出通道来(俗称打“地洞”)。

与沉管法相比,盾构法技术成熟,对防汛没有影响,拆迁量较小,工程风险小,施工期短,造价也低一些,施工时也不影响长江航运。因此,为减少施工风险,决定采取盾构法施工。

四问:是否同时开挖

据介绍,武汉过江隧道主要由两条盾构“地洞”组成。由于盾构机在江中难以拆卸,因此,两台盾构机都是由武昌向汉口方向掘进,抵达汉口一侧的竖井(接收井)后再进行拆卸。

此外,由于两条“地洞”相距较近,难以在江底同时掘进,必须至少错开施工1个月。因此,先施工靠长江二桥一侧的“地洞”,然后,靠长江大桥一侧的“地洞”再开始掘进。

五问:施工会影响交通吗

从横断面看,过江隧道呈一巨大的“V”字形:从江北岸沿斜坡(岸坡段)入江,再从江底沿斜坡(岸坡段)至江南岸。其中,江底一段是盾构隧道。

据介绍,会影响武汉交通的主要是岸坡段施工。在汉口一侧,除横穿中山大道采取隧道方式(即简单机械加人工),过江隧道的其余岸坡段(长约475米)均采取明开挖方式(即循礼门地下通道的“先挖后盖土”方式)。届时,将对胜利街、鄱阳街、洞庭街等道路采取半幅路通行、半封闭施工。

在武昌一侧,友谊大道将采取半幅路通行,半封闭施工,尽量减小对交通的影响。

六问:为何单建公路隧道

原计划,武汉过江隧道工程,除兴建连通汉口、武昌的公路隧道外,还将新建轨道交通二号线(常青花园—光谷)的地铁隧道。

后经论证,专家认为,公铁合建将加大隧道的高度、宽度,增加施工难度。考虑到现有施工技术、工程条件,公路、地铁隧道分建较为合理。因此,决定公铁分建,先单独建公路隧道。

七问:货车能否通行

据介绍,由于武汉过江隧道仅有双向4车道,每个车道宽3.5米。因此,过江隧道建成后,仅供小汽车和大客车通行,行人、货车一般禁止通行。

八问:为何只建四车道

由于是在长江底下第一次建过江隧道,基本无经验可借鉴,若建6车道,通道较宽,施工难度较大,存在较大风险;同时,该通道位于城市核心区,若车辆过于集中,胜利街、解放大道等连通道的疏解有困难。综合各种因素,建4车道虽然保守,但比较可靠。

九问:车辆如何走过江隧道

隧道建成后,过江车辆可这样走过江:

·汉口解放大道上的车辆——由香港路立交桥转向,走大智路,到中山大道前开始下穿,跨中山大道、胜利街、沿江大道,进入过江隧道。

·汉口沿江大道车辆——转向至胜利街,由胜利街右进通道进入过江隧道。

经过江隧道,跨临江大道、和平大道后,出隧道,驶入友谊大道(武青三干道)立交,分别进入友谊大道、和平大道。

·武昌车辆经隧道过江与此路线相反。不过,武昌往汉口方向车辆在行至鄱阳街地下时,可提前右转,从天津路的右转通道出口,出过江隧道。

十问:发生意外如何逃生

按设计方案,过江隧道建成后,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隧道侧壁有逃生滑梯通往路面下的紧急逃生通道。

隧道内每隔45米有一个消防栓,消防网络设计上没有死角。两个通车孔间为隔离墙,设计方案中,在隔离墙体上分段留有多个横向通道口(紧急出口),联络两个通车孔道,可供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之用。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