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罗伟  王淳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本页
 
 
[聚焦中部话崛起·湖南篇⑵]欧洽会上的脚步(图)


(2004-12-01 06:29:32)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 曾遗荣 谢慧敏

11月15日,湖南举办的欧洽会,吸引了80余家欧盟企业来湘。湖南日报提供

11月15日至16日,湖南长沙,2004湖南-欧盟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洽谈会举行。

一队队的人向洽谈室走去。一队队的人从洽谈室走出。脚步那么坚定,那么沉稳,那么矫健。

这是湖南企业家的脚步;这是湖南人呼应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脚步。

从欧洽周到欧洽会:眼光投向“新大陆”

今年,湖南和欧洲结了缘。7月,湖南组团远飞德国,参加“欧洽周”活动,带回引资项目18个。当时,慕尼黑刮起了不小的“湖南旋风”。

4个月之后,80家欧盟企业飞来长沙。

这“缘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11月21日,记者在长沙采访了湖南省贸促会副会长王玉立。

王玉立说,改革开放初期,湖南主要承接粤港澳的产业转移。但发展到今天,内陆地区完全有能力跃上开放前沿。其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大提高。湖南、湖北,交通水陆空立体优势已经形成,欧盟、美国客商进入已无障碍。其二,内陆地区市场辐射半径大,对外商有更大的吸引力。其三,内陆资源优势明显,综合营运成本较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条件优越。基于以上认识,湖南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眼光投向了欧洲。

契机发生在2002年年底。湖南贸促会会长李微微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欧盟中小企业合作伙伴洽谈周”。这一活动,完全依照国际惯例,中介组织穿针引线,企业与企业亲密接触。李微微深深地被这种高效率的招商形式所吸引,一个念头随之产生:能不能把这个活动搬到湖南呢?

报告送到省里,省主要领导当即批示:省政府全力支持。

申办活动立即启动,有关部门高效运作。

终于,湖南从亚洲19个国家、26个申办者中脱颖而出。

一片“新大陆”向湖南走来。

从两年到两天:把精华留给那一刻

湖南开放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前,湖南与欧盟已多有联系,2003年,湖南的出口贸易中,欧盟已占到20%以上;但是,完全按照国际惯例举办招商活动,在湖南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0多场推介会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为了让企业充分了解欧洽会,湖南省贸促会的工作人员走到人群中,散发宣传资料、用多媒体展示,面对面向人们推介。起初,一些人不屑一顾,以为这跟以前的许多贸易洽谈会一样,不过走走形式。渐渐地,许多企业领导领悟了欧洽会的真谛,开始踊跃报名。

500家企业报了名。几天时间,这些企业的简介全部登上欧洽会专业网站。通过互联网,湖南省贸促会和代表欧盟的中介组织对报名企业进行了筛选,最终选定120家企业参加洽谈会。很快,120家企业的简介通过欧盟各国的中介组织,在欧洲大陆广为散发。欧盟企业对照名录,选择自己想要接触的中方企业。今年7月至9月,中外企业开始了网上和电话的亲密接触。

这期间的一段插曲意味深长。今年6月,瑞典举行同类活动,湖南组织20家企业前往“热身”。“模拟演习”中,有些企业带着从香港印回的精美宣传画册,会上反而无人问津;有的薄薄一张打印纸,反倒十分抢手。原因呢?画册上多是领导人照片,打印纸上倒是货真价实的企业介绍。谈判中,有的从湖南地理说到三湘伟人,企业介绍还没沾边,“红灯”已亮;有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谈得很有效果。

带着瑞典“热身”的经验教训,贸促会组织参会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湖南省通过举办“翻译形象大使”大赛,面向全国挑选了150名选手,担任大会专职翻译。

120比80:“婚礼”告别“集体仪式”

喜庆而不张扬,隆重却不喧哗。11月15日,欧洽会在长沙如期举行。

与以往的招商会不同,开幕式不到半个小时。

80家企业、130多名金发碧眼的外商齐刷刷地站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一间大厅外,等着与“倾慕已久”的中方企业“相亲”。

大厅内,80张谈判桌贴着编号,静静等候谈判双方入座。

欧洽会的惯例在湖南被严格执行。中外企业自己选择谈判对象,向大会提交申请,由组委会用电脑配对,然后安排时间、桌次,双方企业按时登场。谈判时间只有半小时。想多谈一会?不行,因为下一个谈判主角就要出场。

在同一个大厅,120比80,两天时间举行了931场商业谈判。

政府官员和新闻记者均被拦在门外,只有企业才是谈判桌边的主人。

湖南大汉集团成为谈得最多的企业,一共谈了38场,老总、副总齐上阵,提着便携电脑穿梭于各谈判桌,真正体会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含义。

与过去的贸洽会不同,这次洽谈会没有人们期待的热闹风光的签约仪式。王玉立说,那种签约仪式实际上是将一个地方前段招商引资的成果拉出来,搞一次“集体婚体”,让领导脸上有光,跟洽谈会本身关系不大。欧洽会注重的是实效,组织者只当好“红娘”,不“包办婚姻”。

两天谈判结果,3个项目签约,总金额为5.8亿元。20多家欧盟企业明确表示,明年5月将重返长沙,签订正式协议。

欧洽会留下了什么

两天的欧洽会很快结束了。但在长沙,人们对欧洽会的思考还远没有结束。

招商引资的“台”该由谁搭?欧洽会打破了由政府领衔挂帅的模式,湖南省由贸促会负责,欧盟方面将组织工作全部委托给中介机构———瑞典信息中心。中介组织坐“正席”,其实是国际惯例。

招商的主角戏该由谁唱?参加完欧洽会,湖南一家企业老总大呼“过瘾”。他说,以前都是政府官员跟外商谈判,企业负责人是“捧场”的角色。有时一场活动搞完,企业连外商的面都见不着。这次能跟这么多外商“贴身较量”,企业眼界开阔了不少。

招商引资到底“招”什么?以前,许多企业片面理解招商就是“找钱”。其实,内陆许多企业缺乏竞争力,又怎是一个“钱”字了得!本次欧洽会共推出20多种合作方式,有投资、技术转让、产品营销代理、技术合作开发等,实现了全方位的对接。这次活动让不少企业明白:自己缺的绝不仅仅是资金,还缺少技术、人才、管理体制、销售渠道等。没有这些,钱再多也发展不起来。

欧洽会上,曾有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湖南方面安排开幕仪式,有省里“四大家”领导、各市州地方政府代表出席,还有外地来的观摩团。没想到外方坚决抵制,甚至提出,你开你的会,我带企业直接进洽谈室。交涉结果,双方让步。湖南方面控制人数,精简程序。外方“入乡随俗”。

事后,有人说,这是欧盟方面接受了“中国特色”。

然而,更多的人在反问:难道我们必须保持这种“特色”吗?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