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罗伟  王淳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本页
 
 
[聚焦中部话崛起]三钢联合之路(图)


(2004-12-02 06:41:45)

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 曾遗荣 谢慧敏

湖北有三钢:武钢、冶钢、鄂钢。湖南也有三钢:湘钢、涟钢、衡钢。湖南的三钢分布在3个城市:湘潭、娄底、衡阳。

3家钢厂各距100公里左右,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数学原理云:三角形结构稳定,顶点永远无法重合。

然而,共同发展的需要使这3家钢厂走在一起,催生出一艘钢铁“航母”———华菱钢铁集团。

位次: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

让我们引用一则来自湖南权威媒体的信息。

今年元月26日,湖南日报的消息说:2003年,华菱钢铁集团产钢5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盈利8.6亿元,综合竞争实力居全国钢铁行业10强。

11月20日,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证实,全国钢铁行业10强中,华菱居第7位。

同时,李效伟告诉记者:截至11月9日,该集团今年钢产量已突破600万吨大关,达605万吨,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七;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成为湖南省首家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的企业,已跻身全国企业百强。前10个月,华菱钢产量、销售收入和实现盈利分别增长34.7%、74%和137%。

说起华菱,湖南人引以为自豪。这种自豪感来自于他们整合产业资源的勇气和能力。

7年前,三钢虽然都是湖南省重点钢铁企业,可在全国钢铁行业根本上不了“排行榜”。

而且,3家钢厂当时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危机。湘钢因为冶炼成本居高不下,生产陷入半停产;衡钢上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压锅炉管工程,投入13亿元后无力为继,已是告贷无门;涟钢产品结构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竞争。据介绍,当时3家企业潜亏高达4亿元。形势最严峻的湘钢,已拖欠职工3个月工资,煤、电、矿石等生产资料全靠赊账,上门的债主常常坐满会议室。

1997年,在浏阳召开的宏观经济研究会上,湖南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变“三钢”为“一钢”,以组织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为湖南钢铁行业杀出一条血路来!“三钢”从省冶金集团整体划出,华菱集团挂牌成立。

7年,从榜上无名到位列10强,从岌岌可危到生机勃发,“三钢”联合之路越走越宽。

磨合:确立母子公司二重性原则

“三钢”联合,当初并不被人看好。

企业购并重组,华菱走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因为第一,它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儿子”眼中不一定有“老子”;第二,3个“儿子”实力差不多,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因此,有人预言,即使华菱幸运上市,结果也只会是钱分光了就“离婚”。

的确,联合之初的磨合是相当痛苦的。3家企业,各有各的利益。有利可图的事,争得打破头;需要“出血”的事,谁都不肯承担。董事会上,拍桌子、摔杯子,是家常便饭。矛盾尖锐时,有的厂领导连分管副省长的电话都不接。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一个人的能力。这个人就是华菱董事长李效伟。

当初,李效伟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就把两件事想透彻了。一方面,他把联合的意义琢磨透了。联合是大趋势。不联合,“三钢”活不下去。另一方面,联合后企业间利益冲突的严重性他估摸透了。利益处理不当,哪怕一点小事,都有导致“散伙”的危险。

有这两个“透彻”,李效伟临危不乱,处乱不惊。争吵之声,倒激发了他的创意。一个与这种母子公司运行相适应的二重性原则应运而生。

他认为,作为法人代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市场主体;但集团代表着整体利益。按照这个思想,他确定了“二重性”运行原则。第一重,子公司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所获取的利润,母公司不截流一分一厘;第二重,母公司以资本营运为中心,代表集团大局,负责分配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子公司必须服从。

按照这个原则运行,争吵之声渐渐平息。毕竟,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联合是共同利益之所在。

效益:1+1+1>3

“三钢”抱成团后,成为拥有110亿元资产,年产钢能力200万吨、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企业集团。银行的门好进了。1998年即贷款5亿元,保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1999年,华菱与武钢同一天上市,融资10.6亿元。

5年来,华菱通过证券市场融资41.76亿元,融资额在全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仅次于宝钢和武钢。

今年7月16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菱又公开发行了20亿元可转换债券,成为湖南省融资额最大、融资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

犹如久旱的禾苗逢甘霖,3家钢厂有华菱融资作后盾,生产节节攀升,效益连年翻番。

1998年,华菱实现利润8000万元;2000年,这个数字变成3.6亿元;2003年升至9.3亿元;今年利润预计将达到21亿元。

而且,经过几轮技术改造,3家钢厂的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已占到78%,综合成本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错位:在细分市场上追求产业优势

“娄底板、衡阳管、湘潭线”。如今,3家钢厂都有在业内叫得响的产品。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专业化分工的路子,实现错位竞争,是华菱集团7年来始终不渝的发展战略。李效伟认为,整合后母公司所拥有的项目、投资的决策权,避免了重复建设和内部低水平竞争。

由华菱注资,涟钢240万吨超薄板热轧生产线于今年2月投产,使湖南省钢铁技术装备水平大步提升。与此同时,华菱向衡钢注入10亿元,上小无缝钢管生产线,积极争取大无缝钢管生产线;在湘钢投资2.8亿元,上特色线材生产线。

“专心做一件事,做就做到最好。”如今,华菱的板、管、线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涟钢的超薄板定价每吨比别人高100元还供不应求;衡钢的小无缝钢管占据国内40%市场份额,汽车半轴套管和高压锅炉管全国销量第一;湘钢特色线材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2%,售价比国内市场高出1000元。

“在整体实力上,我暂时无法与宝钢、武钢抗衡,但我可以追求细分市场上的产业优势。”这是李效伟的竞争策略。

叫板:从无人应答到跃跃欲试

纵观全球,钢铁产业正处在重组和结构调整的浪潮中。

欧洲地区由上世纪80年代的22家钢铁企业,重组至目前的4家超大型集团。联合重组后的阿塞勒钢铁集团,年产钢能力4600万吨,相当于四个半鞍钢,规模居世界第一。

日本钢管公司和川崎钢铁公司已联合重组为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年产钢近3000万吨,超过宝钢;新日铁和住友公司正在酝酿联合。未来几年内,日本的钢铁企业将只剩2家。

相对而言,我国钢铁企业散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炼钢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4家剧增至现在的280多家,年平均生产规模不足70万吨。其中200余家小企业年生产规模不足10万吨。散乱差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制约了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效伟在今年全国钢铁协会年会上“叫”了一“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过3年,许多保护条款开始取消,到时候门槛一锯平,人家的钢铁“巨无霸”长驱直入,我们的“小而散”怎么应战?

李效伟说,别看当时无人应答,其实大家早已认识到形势严峻。

时隔半年,宝钢提出“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的奋斗口号。其中,3000指的是自身的生产能力,4000和5000都将通过低成本扩张实现。随后,武钢宣布,将进行大规模联合重组,使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东北、河北几家大型钢铁集团也跃跃欲试。

产业整合,大势所趋。早一步,赢得先机,晚一步,落后于人。这也许是湖南“三钢”联合留给中部企业最宝贵的启示。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