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罗伟  王淳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本页
 
 
通江达海,领跑中部崛起——湖北寻求优势转化率先发展的新路子


(2004-12-13 17:42:26)

来源:山西日报

    “九省通衢”,描述着这里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湖广熟,天下足”,讲述着这里曾有的繁茂和富庶。

    在中部六省中,湖北省有着昨天的辉煌和今天的悲壮。

    在多年来形成的区域经济格局中,湖北始终没有迈过这道坎:区位优势没有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

    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说,湖北与中部其它五省一样,是我国“二元结构”最为突出的区域,加快农业工业化的焦点,重点在中部:这里是我国传统产业密集区,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难点和重点也在中部。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决策,把中部省份推到了抉择的关口。湖北在问:

    湖北在哪里———为加快发展寻求新的定位

    在全国的经济大局中,湖北占有什么优势呢?

    从2003年的工业化程度和人均GDP指标看,在全国31个省市中,湖北属中上水平;从改革开放和新经济的水平看,湖北属中后列。在中部六省中,湖北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列第三位;人均GDP居首位:比其它五省平均水平高出24.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第二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一位。

    在今年7月召开的省八届五次全会上,湖北省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全省经济发展三年有明显变化,五至七年有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

    确立这样的定位,源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湖北省委副书记邓道坤说,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一次次带给湖北腾飞的梦想,但过分倚重自然资源优势的发展战略会妨碍飞翔。失去的机遇教训深刻,面临的机遇要珍视。

    今年10月中旬,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率领由部分市州和省直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学习考察,寻求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下的多种形式合作。省政府在浙江还举行了浙江在鄂企投资签约人会,签订经济合作项目85项,投资总额125亿元。

    在这之前,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领导干部到浙江、广东考察学习,他们认为,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尤其是思想观念存在很大差距,要缩小差距,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奋起直追。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和发展的速度。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建设现代农业——用工业化巨手托起农民致富之路

    湖北宜昌市,有一家初具规模的生猪屠宰及低温肉制品加工企业,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6600万元。公司总经理潘广辉说,为了给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去年,湖北省委书记、省长来公司现场办公,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屏障,允许公司在全省建立商业连锁店,这将有利于推进公司形成生猪收购、屠宰分割、低温肉制品加工、物流配送及商业连锁销售的综合配套产业体系。

    这家公司是由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宜昌一家企业合资组建的宜昌双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建成投产后,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的建成投产,延伸了宜昌农业产业化的链条,成为一台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动机”,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约10.7亿元。

    广阔的平原,星罗棋布的湖泊,宜人的气候,是大自然赐予湖北农业优越的生产环境,但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农民却承载着太多的忧愁,华中农业大学李崇光教授认为,湖北虽然大宗农产品产量大,但深加工系列产品少,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不发达,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2003年,湖北省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91。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大农业上,湖北省提出,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村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培育龙头企业,经过3—5年的努力,使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企业分别达到20个、200个和3000个以上,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达到11.5。

    工业兴省——“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并举,推进新型工业化

    今年前10个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现利润50亿元,年产量预计可达1000万吨,未来几年通过改扩建将把生产能力提高到1400万吨;

    由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兴建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今年启动,设计目标是30万辆轿车,40万台发动机;

    在湖北、像武钢、神龙这样的大型企业正在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湖北省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兴省之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争取到2008年左右,形成汽车生产能力100万辆,钢生产能力2000万吨,炼油和石化产品生产能力1500万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培育市场主体,既抓龙头企业,也抓中小企业,使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全省组织实现“三个一工程”。三个一律。在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

    三个一批。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方面,把一大批国有企业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成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培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三个一百。在加快发展方面,按照“扶强、扶大、扶优、扶高”的原则,重点支持100个大型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100个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推进100个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武汉重型机床厂所在的武昌区中北路有这样几个称谓:工业街、名牌街、破产街、商业街、八里洋街。“破产街”意味着企业的发展走进了死胡同。如今,走投无路的武重迎来柳暗花明,在原厂址建设外商投资商业园,成功地引进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新武重”则拟转战郊区建厂,再造“中国重型机床制造基地”。

    湖北一方面借国际资本整合国有存量资产,振兴老工业基地,支持装备制造业升级,促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另一方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诞生,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一主三化——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当体操成为一个城市的节日时,这座城市就找到了一张递给世界的名片。今年10月,湖北仙桃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仙桃国际体操节暨国际体操精英邀请赛。500多位中外客商云集仙桃,签约95个,协议引资25.4亿元。中国体操之乡,这是仙桃着力打造的5张名片之一,仙桃市委书记马清明说,仙桃还有四张名片:湖北温州、武汉后花园、中部投资洼地、轻纺名城。

    仙桃推行“1+X”的改革模式,除办好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外,其它6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整体改制,全部转化为民有民营,6万多名国企职工全部转变身份,民营经济成为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和就业主体。近3年来,仙桃市协议引资92.5亿元,实际到位60多亿元。联合利华、BBA公司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仙桃。

    湖北县域经济创造的GDP占全省总量的47%,全省县市财政收入占全省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几,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是湖北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湖北省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县域经济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的“一主三化”方针,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

    依靠产业集中,铸就县域经济发展优势,湖北走了三步棋:一是武汉周边及江汉平原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市县重点开发,形成支持武汉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产业密集地带;二是以2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进行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制造业密集区;三是发挥大工程和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加工密集区。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在中部崛起的时代洪流中,湖北将乘着新型工业化的时代之风,展翅高飞。(记者崔新龙)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