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1期>>本页       
 
DV:为民生新闻加速


(2004-12-09 16:06:20)

湖北电视台 张溶

DV,即digitalvideo,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影像技术,1997年,第一款DV格式的便携摄像机在日本问世,它在诞生初期仅仅是为了在拍摄家庭录影的时候获得更高的影像质量。但是由于DV设备外形小巧、操作简单、价格便宜而成像质量较好,特别是它采用统一的数字影像格式,可以进行多代复制,而且与现有电视专业格式相兼容。这种“价格平民化、质量专业化”的DV数字影像产品一经诞生,便获得迅速发展,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使影像制作从昔日贵族般的特权变成了普罗大众的日常手段,以数字影像为手段的“DV电影”、“独立制作”、“个人影像”等等,近年来迅速风靡国内大中城市,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和时髦艺术。

DV创作的繁荣,一开始还停留在民间、停留在个人艺术创作的阶段,处于一种分散、随意的状态。而长期以来强调节目影像质量的传统和已经存在大量的使用习惯的广播电视设备,也使得电视媒体虽然也知道DV,但并没有把它纳入自己的视野,除了在特殊的场合不得已偶尔使用一下还要标明“家用摄像机拍摄”外,电视人基本上没有把DV放在眼里。但是电视节目的竞争很快改变了大家的观念,特别是在电视新闻领域,DV迅速得到了电视人的重视,造成这一改变的关键,是一种叫做“民生新闻”的节目样式的迅速崛起。

所谓“民生新闻”,最初是报界的一种说法,主要是指有关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后来电视界也学习报业的经验,开始把眼睛向下,在新闻节目中更多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把这一概念引入电视并且形成气候的是江苏电视新闻界,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直播南京》到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的《1860新闻眼》,几乎都以每天60分钟的大容量集中报道老百姓身边的方方面面,在黄金时间播出,结果一炮打响,创下与电视剧不相上下的高收视率,其风头甚至盖过了当地口碑良好的报界。

电视界运作“民生新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电视大胆运用DV手段的结果。因为“民生新闻”以广义的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这种题材取向决定了其节目制作方式必须是大量的长时间的贴身地拍摄采访,传统的电视设备不仅粗大笨重、电池待机时间短,而且对光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拍摄对象干预也比较多,机器设备比较昂贵,还需要经过训练的专业摄像师操作,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传统的拍摄方式很难对大量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现场拍摄。这些传统电视设备的短处正好是DV的长项,与广播级电视设备相比,它价格非常便宜,操作十分简单,而信号格式又能为专业设备所兼容,质量虽然差一点,但是完全能为观众所接受,特别是几家大的电视设备公司开发的专业DV摄象机,其图像质量已经能与传统的BETA-CAM相媲美,而价格还不到它的一个零头,操作起来也十分灵巧。面对节目竞争的需要,DV设备于是开始登堂入室,走上了传统电视新闻制作的大雅之堂。

在民生新闻的策源地南京,江苏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的新闻制作部门,都在大量使用DV设备,江苏台《南京零距离》有松下索尼的DV摄像机20多台,南京台也有近20台DV,陕西电视台的两档民生新闻栏目《阳光播报》、《都市快报》,共有近30台DV摄象机,而且是清一色的SONY。据一项不完全的调查统计表明,在全国省级电视台的社会新闻栏目中,除了上海等极少数几个台以外,几乎都在大量使用DV设备。DV,这个当初以家用摄像机身份出现的“平民小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电视机构的欢迎。

DV在电视新闻领域的应用,为传统的电视新闻制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DV的应用降低了技术运作成本,加速了电视新闻的扩张。电视新闻节目运作成本的降低,一方面缓解了电视台经济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直接加速了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扩张。特别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综合频道每晚播出两集电视剧之后,地方媒体纷纷把开掘地方新闻资源作为创收的突破口,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新闻节目纷纷扩张,有的创办新栏目,有的拉长老派栏目,新闻节目量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5月至今,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台新增加的新闻栏目为42个,每日增加播出量近600个小时。按照以往的标准,全国要同时增加如此规模的新闻制作量,仅机器采购就要让几家设备供应商忙上两年。而这次地方电视新闻扩军却在技术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波动。之所以如此迅速,除了竞争的紧迫感之外,大量涌现的价廉物美的DV设备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DV的应用扩大了电视新闻的来源,拓展了报道的空间。使用传统的电视设备,相关的拍摄制作人员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大量的实践,才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专业设备的使用技巧,而使用DV,相关人员的培训则要简单得多。目前,DV产品在成像技术、水平解析度、像素、变焦倍数以及液晶显示屏等各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也相当高,而DV的小巧则给拍摄更多的方便,特别是在许多特殊的场合,DV具有传统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由于DV的大量普及,许多在以往看来不可能拍摄到的新闻现场变成了可能。如江苏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招募了50多人的拥有特定型号家庭摄像机的通讯员队伍,成立专门俱乐部,制定规程,这些百姓记者分布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一旦遇到车祸、火灾等事故,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生动记录下事件的全过程,有的还拍摄到很多现场独家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第三,DV的应用加速了电视新闻报道视角的转变。民生新闻,主要是反映民情民意,老百姓是节目的主角,对于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如果是老百姓自己来拍,肯定与电视台记者的拍摄角度会不一样。让老百姓自己拍自己,这无疑是一个能够实现电视新闻平民化的新视角。杭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栏目于2000年首开先河,向社会招募拥有DV的百姓记者,直接参加电视新闻拍摄、采写、编辑的整个过程,大大地拓宽了传统新闻的取材,在寻求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道路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使电视新闻平民化含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伸。

第四,DV的应用也加速了电视新闻庸俗化的进程。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民生新闻以贴近百姓、关注民情、服务大众生活为主,它比较具体生动,同时也不免琐碎、片面,过于日常化就会走向庸俗化。大量涌现的民生新闻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电视新闻庸俗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在享受DV为我们带来的经济便捷的同时,不要陷入另一个误区:民生的社会的新闻,毕竟不是电视新闻的全部。

不管未来如何,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庆幸的,那就是DV作为一项以民用的面孔出现的技术和文化,能够进入电视台这一传统的强势媒体并产生影响,则意味着来自民间的DV影像终于登堂入室,正式融入了主流文化。(编辑:潘宗信)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