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1期>>本页       
 
团体金牌的由来--从《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获奖想到的


(2004-12-09 15:24:51)

陈剑文

《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大家在高兴的同时感叹道:我们终于抓住了天赐机缘,赢得了团体金牌,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为什么说它是团体金牌呢?

首先,它是我们9名记者编辑通力协作、共同完成的作品,是团队精神的体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每一个人的努力和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来说,新闻采编是一种个体性较强的劳动。但随着现代传媒飞速发展、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它越来越体现为一种集体性的创造。在重大战役性新闻报道中,由于受个人活动范围、信息渠道和精力的局限,单个记者无论多么出色,其能力和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单兵作战”的采编方式,既不能满足受众对重大新闻事件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更不能适应激烈新闻竞争的需要。如今的“新闻战”早已升级为团队较量、集体比拼。三峡蓄水通航发电报道就是这样的战役性新闻竞争。

从策划《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开始,这篇报道就被定义为“集体动作”。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三峡大坝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是三峡工程建设中里程碑式的大事件,而其中又以大坝蓄水、高峡出平湖为首要标志,是这次战役性报道的重中之重。在研究怎样报道三峡蓄水这一重要新闻时,我们费了不少周折。下闸蓄水发生在坝区,但如果只报道坝前发生的事,消息会显得单调而没有分量,与“高峡出平湖”的新闻事实很不相称;整个135米水位蓄水过程长达10多天,如果以连续消息的形式天天刊发蓄水进展,平均着墨,不但没有高潮,还容易让读者失去耐心……在推翻了多个方案并听取了水利专家对三峡蓄水的预测后,我们认为报道蓄水重在一首一尾,而以蓄水首日为最重要:既是重大新闻发生时,也是库区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高峡平湖初步显现之时。因此,我们决定采用多电头消息的报道方案,在下至宜昌、上至奉节200多公里坝区、库区8个有代表性的地点部署记者采写多电头现场报道,然后合成为一条全景报道三峡变迁的消息。

当然,新闻竞争中的团队较量不是擒拿格斗,也不是拔河摔跤,比拼的不是体力,而是新闻信息来源和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和把握。专家们说,《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取得成功,好的策划当记头功。要把高人一筹的策划执行到位,需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经验积累,发挥各人的聪明才智。庆幸的是,我们都有报道三峡的经验。9个人中,有的是长驻三峡工地的记者,有的虽不驻站但近年来多半时间在三峡坝区和库区采访,最多的关注和报道三峡工程已逾20年,最少的也参与过两次三峡战役性报道。我们每个人都对包括三峡枢纽建设、移民搬迁、生态环境治理等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因此采写报道的时候有很好的方向感、纵深感,能准确地认知和把握新闻信息。正因为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和情感积淀,我们才能准确地报道三峡有代表性的地标在蓄水过程中的变化,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库区人民喜迎高峡平湖、难舍故土家园的那种喜悦中又有淡淡忧伤的复杂情感的蛛丝马迹。正因为发挥了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才成为一篇充满创意、全景记录划时代大事件的新闻力作。

其次,采编《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这篇报道的是我们9人组成的团队,而在我们身后则是一个更大的群体——湖北日报的几代新闻工作者。

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摘取这一面团体金牌的。从1953年乘船视察长江、研究三峡工程至去年三峡大坝下闸蓄水,整整半个世纪,湖北日报记录、见证了三峡伟大变迁的全过程。从工程的勘测论证、试验准备、动议立项、破土奠基、移民搬迁、枢纽建设直到“高峡出平湖”,几代湖北日报人为她倾注巨大的热忱和心血。湖北日报记录三峡建设的每一步进展,就像对一个新生命从萌动到成人的跟踪式写真,满怀深情,满怀憧憬。去年9月,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为纪念“高峡出平湖”,出版了三峡报道作品集《见证三峡五十年》,洋洋六十多万字,还只能收集50年间近万篇报道中的一小部分。报社总编辑在作品集的序言里对“见证三峡五十年”作了这样的诗意描述:“三峡工地作为新闻富矿和精神富矿,永远是本报记者心目中的‘圣地’。从上个世纪到本世纪,从葛洲坝到中堡岛,从‘徒步走三峡’到‘跨越大三峡’,从推出‘三峡涛声’专版到推出‘三峡工程特别报道’,在老汉宜公路、新汉宜公路和宜黄高速公路上,50年中记者不绝于途,组成了半个世纪的不间断的‘朝圣之旅’、‘见证之旅’。”今天的报道是昨天的延续,今天的收获是昨天播下了种子。今天的湖北日报人继承了前辈们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对三峡建设的梦想以及记录三峡、记录历史的执着精神。

自蓄水、通航、发电始,三峡工程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在三峡建设的十年里,湖北日报人也在收获,在全国新闻界最高层次的角逐——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以报道三峡建设的骄人成绩赢得了3项中国新闻奖(此前,图片报道《合龙时刻》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昨日15时30分:第二次截断长江》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媒体。湖北日报的年轻一代没有辜负前辈们在三峡报道中的播种与耕耘,稳稳地接过了接力棒,将一颗颗金色的果实都收回来了。如今,新中国成立之初报道三峡的前辈们都已离开岗位安享晚年,有的已经过世了;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参与三峡报道的前贤因事业需要,已变换工作岗位,在一座座中国新闻奖的奖杯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但我想,中国新闻作品的最高荣誉同样是属于他们的,是属于几代湖北日报人的。

当然,如果我们把此次《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获奖与近年来湖北日报屡获中国新闻奖大奖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它的获奖不是偶然的,是与湖北日报多年来落实“三贴近”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党报新闻改革密不可分的。2004年,湖北日报获得了4项中国新闻奖,事实再一次证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坚持新闻改革取向、不断实现报道创新、真正与时俱进的媒体,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大有作为。(编辑:徐蟾桂)

【附:消息原文】

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

千古峡江顿失滔滔 高峡平湖初步显现

记者剑文三峡梯调中心1日9时电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刚刚在这里下达了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的命令。从这一刻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

中心多媒体屏显示,此刻三峡坝前水位106.11米,上游来水量1.2万立方米/秒。

记者礼兵三峡大坝1日9时20分电此刻,大坝第20号导流底孔弧形闸门在强力液压启闭机作用下紧紧闭合了,刚才还巨流喷涌的20号闸室外已波平浪静。

三峡大坝22个导流底孔只保留3个宣泄江流,流量控制在3500-4000立方米/秒,以保证葛洲坝电厂发电和下游通航。

记者忠贤葛洲坝1日11时电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两小时后,葛洲坝二江电厂中控室电脑屏幕显示:入库流量3713立方米/秒,葛洲坝坝上水位66米,坝下水位39.4米。值班员赵阳说,现在流量刚好达到发电最低要求,葛洲坝21台机组中有10台在运转发电。

1小时前,二号船闸送走了驶向下游的3条机驳拖船。

记者周芳秭归港1日11时电温驯的江水已经漫过港口的6级台阶,比上午9时涨了约1米。

“我亲眼看到江水一点一点爬上台阶。”茅坪居民熊宇平兴奋不已。她5岁的女儿却不高兴:小蚂蚁跑得太慢,淹死了好多。长江5号飞船经理张宏斌盼望水早点蓄到位:“到那时,风平浪静的江面会让旅客感觉更舒适、更安全。”

记者志兵归州1日14时电归州水位较上午9时上涨了1.5米。当靠江最近的副食店老板郑家运卖出今天第4包香烟时,江水终于淹没了原秭归县实验小学校址。

老归州城边的鸭子潭已与长江完全融为一体。江边看水的彭树淼老人有些惋惜:“再也看不到人们成群结队到潭中舀桃花鱼的景象了。”

记者月波巴东港1日15时电尽管江水在迅速上涨,但巴东港并未受多大影响,西上东下的客船不时停靠。巴东旧城遗址已淹没大半,江面宽了70多米。

对岸神农溪口已展宽至400多米,江水倒灌约10公里。约1小时前,县旅游部门成功炸除了溪中涨水后碍航的“神农石”。

记者剑军巫山1日17时30分电由宜昌开往重庆的“江山1号”客轮在长长的汽笛声中驶离巫山港时,港口通往县城的“人”字形路分叉部分已全部没入水底,巫山水位较上午涨了近两米。

记者立新奉节1日19时电瞿塘江水已失去了往日的汹涌,只在江风吹拂下泛起涟漪。据航道部门测定,夔门水位已升至108米。

落日余辉下,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夔门摩崖题刻,风箱峡段也有不少游客在参观、留影。

记者礼兵三峡大坝1日24时电此时大坝中央控制室电脑屏幕显示:坝前水位108.89米,过去15个小时蓄水2.78米。值班人员说,首日蓄水达到预期。

截至记者发稿时,蓄水仍在进行中。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