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1期>>本页       
 
补充型向主流型转化--《楚天都市报》读者调查研究报告之三


(2004-12-09 15:24:49)

周丽玲 吴志明

一、《楚天都市报》的改版及其他相关信息

【信息一】自2004年4月起,《楚天都市报》的常规新闻版面由24版增至32版,专副刊基本不变。新增加的新闻版面体现了下列意图:

1.加大对国内外、省内外重大时事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楚天都市报》设有一个不固定的“特别报道”版面,其前身为“大特写”,意在针对一段时期内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热门话题做专题报道。此次改版又新辟“楚天关注”版,专门针对湖北省内的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做报道,而且刊出较为经常。这两个版面均相当注重报道的深度,基本上每一期都是着重报道和探讨一个主题事件。

2.增加服务性、贴近性强的新闻报道。如新增“气象新闻”版,进一步放大报纸的服务性。原来的“三镇街头”版更名为“新闻现场”,讲求贴近性的编辑方针保持不变,意图重新获取读者的认同。3.扩充原来的优势项目报道量。如由“社会新闻”再扩充出一个“法治新闻”版面;由原来的“教科文卫新闻”再单列出一个“健康新闻”版面;“体育新闻”又增版面,一般情况下由原来的三个体育版增加至四个,有重大体育赛事时还可再增加版面。

4.加大对省内新闻的报道量。“荆楚各地”由一个版扩充至两个版。

【信息二】根据2001年和2003年的《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读者对该报新闻版的关注程度在总体上升。其中,对重大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又远远超出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要求加强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的读者比例高达87.1%;对国际国内新闻的关注程度更超出本地新闻;在社会新闻中,要求加强社会问题深度报道的读者比例达86.1%。

【信息三】一方面,都市报在以更大的强度和深度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同时,仍然保持着都市报自身鲜明的贴近性特色;另一方面,一部分都市报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弱化猎奇色彩,注重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

综合上述信息,在都市报方面,无论是增加新闻版面,加强深度报道分量,还是改革报道风格,弱化都市报的低俗化色彩,其目标均指向为受众提供更大量、更清晰、更深入和更具权威性与可信度的新闻信息和观点。而在受众方面,读者对都市报的新闻信息倚赖度正在加强。

二、新闻报道对于都市报发展的战略意义

过去,都市报的扩版大多是扩专副刊版面,而此次《楚天都市报》的版面扩充却扩在新闻版,都市报做出这种选择的理由何在?一度以大量的服务性信息、趣味性信息获取读者的都市报,其读者现在却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尤其是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表现出如此之高的关心度,原因何在?

1.报纸的第一卖点是新闻

根据我们对武汉市民读报习惯的研究,对一份综合性报纸来说,事件性新闻和综合性新闻始终是读者关注的焦点所在。

随着报纸多元化功能的开发,报纸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娱乐新闻、各种生活服务信息、反映普通人生活命运的种种报道,均已成为报纸的常见内容。但通过考察读者对其偏重的信息内容的选取,获得最高中选率的两项为“事件性新闻”和“综合性新闻”,而根据2003年的《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读者对专副刊版的关注度远不及对新闻版的关注度。研究结果均映证了报纸的第一卖点是新闻的说法。

2.受众成分的提升,直接导致都市报受众对新闻期待的加强

根据2001年和2003年对《楚天都市报》所做的两次读者调查,《楚天都市报》的读者无论从学历、收入还是职业构成上,都优于全市和全省的整体水平,而且两年来该报的读者层次还保持了整体上移的趋势,尤其是收入水平,上移的幅度比较大。

受众成分的整体提升,造成《楚天都市报》读者对信息需求的某种改变,他们不仅关注娱乐与服务,也关注新闻,尤其关注重大时政新闻;他们的思想与视野,已不限于本地,而扩展至全国乃至世界;他们已不满足于社会新闻中奇闻趣事,更需要有深度有穿透力的报道以为社会问题的指导。

3.都市报对受众新闻需求较好的满足,以及对受众新闻阅读习惯的培育,进一步促成了都市报与受众在新闻供给与需求上的良性互动

据2003年《楚天都市报》的读者调查,在读者认为做得较好的报道中,“重大、突发事件”、“国际国内时事新闻”、“省内各地社会新闻”、“武汉地区社会新闻”分列前四位,认可率都超过了50%。

都市报本身所具有的平民化特色使它从一开始便区别于其他所有报媒,能够以最贴近受众的姿态去倾听受众的呼声,尊重和考虑受众的信息接受水平和习惯,并根据受众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报道方法、报道视野和操作方式。在新闻报道方面,都市报开创了另一种亲易平实的新闻报道风格,改变了最广大的普通受众过去无报可读或有报不读的局面,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受众的新闻需求,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培养了受众阅读新闻的习惯和兴趣,从而形成都市报与受众在新闻供给与需求上的良性互动。

三、都市报由报媒消费的补充型向主流型转化

1.以传统大报的补充形态而存在的都市报

都市报在面世之初,瞄准传统大报于服务性、娱乐性及社会新闻等方面的内容缺失,提供丰富的服务性信息、娱乐性信息和社会新闻信息,从而谋求到自身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机遇。而读者当初对服务性、娱乐性以及社会新闻信息方面的兴趣与期待,也因传统大报的缺失,舍都市报而无其他。

虽然这种定位使都市报在短期内就获得市场的巨大成功,但终因都市报在传媒主流话语领域的缺失,其自身所提供的功能满足是不完备的,有缺憾的,在报媒消费领域,也只能作为传统大报的某种补充形态而生存和发展。

2.谁来满足受众进一步强化的新闻需求

按都市报最初进入市场的模式,理想的报媒消费状态似乎是由都市报来满足受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侧重报道一些家常里短、社会轶闻之类的消息,而由党报来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和各级政策的上传下达、舆论引导需要。但历经多年的发展,大多数都市报本身已发展出了庞大的读者市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市报的一项重要优势就在于它的信息非常全面丰富,基本上可以“一报在手,什么都有”,如果要普通大众在消费都市报的同时再去消费传统大报,已经不具备太大的可能性。这样,由都市报来满足大众进一步强化了的新闻需求,就成为一个最符合成本原则和交易便利原则的选择。

事实上,在近年来有关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各项报道中,都市报都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渠道和舆论引导功能。在2003年《楚天都市报》组织的重大报道及策划活动中,读者认为做得较好的报道前五位分别是:“抗击非典报道”、“伊拉克战争报道”、“飞天梦圆(中国载人飞船升空)”、“潜江银行劫案”和“三峡工程蓄水、试通航、发电系列报道”。这种状况正好表明了都市报在重大新闻题材报道上对受众需求的较好的满足。

3.向都市报媒消费的主流型媒体演进

相对的事物总是在此消彼长中各自发展着。尽管传统大报在不断进行着一些积极性调整,终因某些固有的缺失,在都市生活中的影响开始逐渐消减。与此同时,民众越来越不满足都市报作为传统大报的补充生存形态,受众对都市报的期待,也逐渐由报媒消费的补充型转化为主流型,即要求一报在手,便能满足在报纸领域里信息消费的基本需求。

受众对都市报的这一新的期待,以及都市报在未来发展中为回应受众这一新的期待所必须采取的生存形态与发展形态的调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受众新的期待若不加以重视,则失去的也许就不仅仅是原来就不曾获得的在传媒主流话语领域的发言力,而且可能影响到都市报在下一轮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这一点,都市报应有充分的认识,在保持其服务性、娱乐性以及社会新闻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重大时政新闻,主动弥补自身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弱势和某些方面的缺失,进一步完善报纸功能,以满足受众新的期待,顺应都市报在都市报媒消费领域由补充型转化为主流型的新趋向。(编辑:肖曜)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