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1期>>本页       
 
优化都市报传播功能


(2004-12-09 15:24:47)

[编者的话]本刊第10期发表蔡华东《把卒子拱过河》一文后,各种感言纷至沓来。

有观点认为:都市报创办7年来,步步登高,目前日发行量130多万份,年广告额近4亿元,已经走上辉煌的峰巅。在这种情况下,要再创辉煌,就需要高屋建瓴的大思维,大手笔。该文作者在都市报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新思路,探讨新办法,使都市报常办常新,这本身就是都市报成功的奥秘之一。

也有观点认为:“河”这边,目前主要是地市报这一阵营。相对都市报的强壮,地市报是弱势群体。地市报希望雪中送炭,不希望釜底抽薪,把地市报在本区域内艰辛守住的发行、广告地盘一点一点被蚕食掉,进而使地市报进入困境。

还有观点认为,我们欢迎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但竞争应该以双赢为目的,都市报地方版与当地媒体应当做到“和而不同”。办报宗旨、新闻内容可以不同,但在生存舞台上应该和为贵,应该共兴共荣。

为了使都市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从本期开辟此栏目,欢迎业内外人士建言,通过广纳良策,使都市类报纸———这一改革大潮中诞生的弄潮儿,不断壮大!

优化都市报传播功能

韩炜林 刘蕾

2003年,21世纪普通的一年。然而,对中国传媒业尤其是市场化媒体而言,2003年又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宏观政策的调整、典型新闻报道推动社会发展的震动性影响,预示着新闻报道的视野大为拓展,中国新闻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新闻媒介传播功能的完善将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新闻事业的发展将由此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3年:新的风向标

发生在2003年的几件大事,注定会成为中国传媒史上的标志性重要事件。“两会”报道及“三贴近”。2003年3月3日,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新闻单位关于“两会”的报道面目一新:中央领导同志下团参加分组审议的报道都予以简化,央视新闻联播,每条时长都没有超过2分钟,而且串编在一起播出,浓缩精炼,节奏明快,而反映代表审议和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闻时长近20分钟,充分反映了基层代表和委员的声音。

2003年3月28日,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进新闻报道”为开端,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胡锦涛首次出访欧亚的重大外交活动,取消了沿革多年的送行和接机仪式及其报道,这传达出中央要在新闻报道领域开展一次大改革的决心。

4月8日,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媒介“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清华、北大餐厅爆炸案。2月25日中午,“两会”召开前夕的敏感时刻,清华大学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农园餐厅先后发生爆炸,9人受轻伤。出人意料的是,公安部门很快主动披露了消息,新华社也很快播发了稿件。

SARS疫情。事实上,早在2002年11月,广州就出现了第一例非典病例,然而,按照长期的传统,有关方面“捂盖子”,未公开这一信息。令管理层始料未及的是,借助手机短信或互联网,各种猜测性的消息迅猛传播开来,引起社会性恐慌。疫情信息的不完整及不公开,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普遍指责,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新一届中央领导发现此问题后,果断撤换北京市市长及卫生部部长,向世界公开信息,并采取措施掀起防治非典高潮,使得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此后,中央发出通知,要求改进突发事件的报道,掌握舆论主导权,各省市舆论主管部门,纷纷着手制定实施细则。这之前的5月3日,新华社还破天荒地公开此前常被视为军事机密的消息: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失事,70名官兵不幸遇难。

孙志刚事件。一个湖北青年广州的悲惨遭遇,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推动了中国一部法律的修改,这在中国历史及新闻史上空前罕见。

……

回顾这些标志性事件,两个背景不能忽视:中央明确传媒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的产业属性,并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做大做强传媒业;世界报业协会公布“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中国大陆《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齐鲁晚报》、《南方日报》、《现代快报》、《今晚报》、《钱江晚报》、《大河报》等15家报纸入列,这中间被视为“主流报纸”的党委机关报仅《人民日报》、《广州日报》与《南方日报》。①

“把新闻报道中的一个方面的问题(改进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提到政治局来研究,无论在党的作风建设史上,还是在中国新闻史上,都是罕见的”,②而高层决意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亲民、务实”的执政风格,给传媒业带来的新气象,新闻规律将受到更广泛、更高层次的尊重,新闻报道将进一步凸现新闻价值,强化受众意识,注重传播效果。

市场化媒介:优势面临挑战

改进会议、领导人活动、突发事件的报道,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这些来自上层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新一轮新闻改革,尤其是党报新闻改革。一些党委机关报将此视作“改革的突破口”。种种迹象这表明,新闻媒介的基本传播功能将得到更大的张扬。党报进一步按新闻规律处理新闻,其新闻传播功能进一步完善。这对于诞生于市场、严格接受市场检验的都市报等媒介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传媒尤其是纸质媒介,形成了鲜明的“二元结构”,即以“宣传模式”定位的党报群体所构成的“体制内报纸”和以“信息模式”定位的城市类报纸(不包括承担党委机关报任务的城市晚报)所构成的“体制外报纸”。“体制内报纸”也被广泛称作所谓“主流媒体”,而“体制外报纸”在许多场合被称作“小报”。随着传媒产业属性的确立,“体制内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营业额占比逐年下降。这种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新闻规律的漠视,源于传播功能的短缺:受众需求与传播功能呈现一定程度的离异状态,新闻价值取向侧重于指导性和宣传价值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传播新闻信息,其它的功能发挥没有或没有充分地立足于基本功能。表现在报纸上,领导活动、讲话和会议过多;表现形式不够灵活,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脱离受众,有效新闻信息量不够;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报道时常缺位。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一次“全国报纸读者调查”结果表明,44.5%的读者认为目前报纸的主要问题是“很少触及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③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随着管理层关于改进会议、领导人活动、突发事件报道的举动接连出台,显示高层日益重视新闻的实际传播效果。于是,“主流媒体”掀起了新一轮新闻改革。

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央电视台一改“9·11”报道上的迟缓与失误,迅速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并长时间直播,收视率大幅攀升。

还是伊拉克战争,新华社在全球率先发出快讯,震惊西方大通讯社。在萨达姆被捕时,新华社以“电视快讯”等形式,及时、滚动播出信息。新华社以敢于与国际大通讯社竞争的姿态,受到了众多用户的称赞。

基层党报更加重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现象的报道,重视社会新闻的报道,时效性不断改善。这些“体制内媒体”日益尊重新闻规律,使得其传播效果大为增强,传播功能趋于完善。

现在,越来越多的党委机关报已经从过去的“睡狮”状态中醒来,这些实力雄厚的“睡狮”一旦醒来,必然要对自己过去的空档进行激烈的争夺和渗透。④显然,如果这些媒体继续坚持新闻价值取向的改革,立足于遵循新闻规律来发挥宣传功能,“信息模式”定位的城市类报纸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削弱。与此同时,包括都市类报纸在内的这些报纸也日益显现出身的弱项:报道浅薄、零碎,“泛社会新闻化”,时政新闻、经济新闻难以显示出高水准。

抓住机遇增创新优势

面对新一届中央“亲民、务实”的执政风格,《新京报》社长戴自更认为,“相信随着中国的社会开放和政治文明建设进程的深入,中国媒体所处的大环境将更加宽松。”

在保持大信息量、强可读性的同时,都市报等市场类媒体必须通过新闻结构的平衡,在保留新闻为主的特点的同时,增加严肃、有价值的新闻。在报道内容上,多一点直面社会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勇气和力度,更加关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题材,显示出独到的新闻发现与判断能力;“要根据时代发展或领域发展的‘基本问题单’自觉地定制传播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击中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为那些‘处在应对社会和自然挑战而应战状态当中的社会弄潮儿,提供他们最为需要的信息支持、知识支持和智慧支持’”,⑤实现从“注意力”向“影响力”的提升。这对都市类报纸从新闻理念、管理机制、操作手法、编采队伍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报纸新闻结构的平衡。都市类报纸普遍面临新闻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单纯的浅层信息甚至无效信息多、主题重复的浅层信息多,有深度、有见地的前瞻性信息少;二是从本地新闻到国际新闻中的绝大部分信息属于社会新闻范畴。无论从传播环境的变化、读者口味的变化,还是从报纸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必须实现新闻观念的现代化,使报纸新闻结构日趋平衡与合理。在保证目前信息量、可读性的基础上,最重要、最急迫的,是通过扩版、版面整合,努力实现时政报道、经济报道的突破及报纸新闻结构的平衡。

西方媒体发展史说明,一家做不好时政报道、经济报道的报纸,严格意义上而言不能说是一家真正的报纸。时政报道一直是西方媒体最重要的报道领域之一,而出色的经济报道则是树立报纸权威与影响力的重要保证,《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历史充诠释了这一点。⑥但是,做好时政报道与经济报道,必须严格遵循新闻规律,避免传统的工作研究式的报道手法与理念。

平衡报道的另一着眼点则是,重视时评与言论。时评以评论重要的新闻事件、新闻现象来深化报道,它体现媒介对事件与现象的判断,其功能是相对客观的新闻报道所难以替代的。言论既是平衡报纸时评的一种手段,也能使报纸贴近读者、展现读者智慧,使报纸成为社会重要的思想来源。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时评

与言论,从新闻的角度而言,更像是我们时常所用的以议为主的“述评”,而不是眼下常见的那种单纯表态、附和式的“叫好”文章。

以机制强化报纸整体策划意识,提高新闻操作水准。随着信息渠道多元化及信息传递手段多元化,“同质竞争”、“同题竞争”成为新闻竞争的重要现象之一。竞争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报纸对日常新闻策划的战略、战术重视程度及机制保证程度。

面临“同题竞争”、“同质竞争”,重要的是信息的整合与梳理。集思广益式的策划,使得信息在加工与组合中增值,并凸现从业人员的智力投入;周密策划,使信息的“背景”与前景实现有机链接,第一时间争抢“第二落点”,尽可能实现报道的多角度、全方位覆盖;日常的业务交流与采编互动,使单条信息的“质”得以提高,避免报道零碎与浮光掠影。

但是,新闻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及静态事件的“隐形”,要求报纸形成灵活有效的机制,保证报道组织、策划的及时进行。在此环节,制度化的信息交流与反应敏捷的组织策划责任制,是极为重要的。

及时的信息交流,是报道组织策划的前提条件。因此,记者-编者-部主任-总编辑之间信息共享,实现畅通、多层、双向、即时的信息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必须通过制度规定来实现。


33

建立报道组织策划责任自动生成机制,则是报道组织策划迅速落实的保证。信息交流后,由谁负责报道的组织与策划?如何实施组织与策划?这个问题不能靠临时的调配来实现,而应该通过职责的明确划分,自动“对号入座”。

最后,必须通过严格的事后检查、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即时传递、组织策划及时实施,并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提高采编队伍素质。趋势明显:新闻机构之间技术优势的差异及其影响将会缩小,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新闻的内容、新闻的制作以及新闻的服务上,这些竞争关键在于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关注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从广度与深度拓展新闻报道领域,需要采编人员具备更高的发现新闻、判断新闻、表现新闻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有赖于采编人员的个体努力,更有赖于新闻媒体扎实有效的帮带、培训。

这种培训应该是多层次的,既包括系统的新闻理论与采写技巧,也包括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研讨、讲座。鉴于新闻采编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重要、更持久、更有效的还是“以稿代训”、思想启发。编辑、部主任、总编辑不单是就稿编稿,更应该本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共同分析采访情况,寻找新闻,创造新的表现形式。这种日常、大量的业务交流、思想碰撞,必将带来采编人员整体素质的迅速提高。有了这种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经受长久的竞争。

高层改进新闻报道的决心,给媒介发展创造日趋良好的政治环境。对都市类市场媒介而言,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更大信息量、更高信息质的传播,将会巩固、发展竞争优势。当然,正如《南风窗》总编秦朔所言,此间要很好地把握市场要求和舆论导向,做好“自由体操”⑦,才能稳定、安全地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刘蕾单位:河北日报社)

注释:

①《新闻记者》2003年第7期

②宋汉炎、陈新民,《改进党报宣传的突破口》,载《新闻前哨》2003年第5期

③陈旭钦,《传媒竞争的三个“制高点”》,载《新闻实践》2000年第1期

④喻国明,《未来五年我国报业发展态势展望》,载《新闻出版报》1999年3月9日

⑤喻国明,《影响力经济———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xsjd_view.jsp?id=1177

⑥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⑦秦朔,《自由体操高手》,http://news.sohu.com/83/14/news213911483.shtml(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