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1期>>本页       
 
创建科学的反馈系统--《读者评价》引发的启示


(2004-12-09 15:24:42)

长江日报社 王奔烟

2000年,长江日报社面对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当年着手建立科学的读者信息反馈系统,创办《读者评价》刊物。

《读者评价》开宗明义:评报不是单纯的挑刺,不是马后炮,是善意的提醒,是比较中的学习,是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与沟通。评报或提出意见、建议、批评;或提供经验、思想、情感。大到舆论导向,大局把握,小到一个标题,一个病句,一个错字,并对编辑、记者的工作作风进行监督。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读者评价》已成为长江日报人倾听、了解读者意见的重要平台,长江日报版面调整、栏目更新、重新校正目标读者群的重要驱动力量。现在,长江日报每年制定办报规划时,首先是通过《读者评价》这一平台,听取读者的意见;每推出一个新版面,都要进行专门的读者调查,并依据读者意见进行改进;对不能满足读者要求的版面,减版甚至撤版;对每一次重大战役性报道的总结、反思,都建立在听取读者意见的基础上。

实践思考一:确立读者的主体地位

我们在新闻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内部评价很高的版面、稿件,读者并不买账,甚至看都不看;一些在读者中反响很好的稿件,却在内部评价不高。由于缺乏读者的评价反馈体系,使传者不能深切感知读者的需求,报纸的改版、扩版与读者的实际需求总难以合拍,形成了许多一厢情愿的东西。

建立科学的读者反馈体系,就是把读者的意见、喜好贯穿于整个新闻采编的决策运作之中,在新闻实践中真正体现出读者的主体地位。

依据读者的意愿不断地重新审视和改进自己的新闻采集、制作,努力使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更具有可传达性、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生产出真正受欢迎、有竞争力的传媒产品来。恢复《黄鹤楼》副刊,将《服务在线》由周五刊改为周一刊,增设《生活周刊》、《要闻纵深》版,《读者之声》版改为周一出版,将证券行情列入中缝,加强报纸的言论力度等等,都是根据读者的声音进行的调整。

2003年3月,长报新推出《生活周刊》,由于对读者市场了解不透、定位不清,市场反馈并不理想。我们及时组织评报员对该刊进行了专门的评价,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4月份,又组织了华中科技大学评报社团与周刊部采编人员,就《生活周刊》进行了面对面的探讨。社团老师、学生们从版面定位、主打文章的选择、版面风格等方面,提出了众多的改进意见,开拓了办版者的思路。周刊部根据读者评报的意见,经过了几次魇调整后,《生活周刊》目前在市场上已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现在,绝大多数采编部门,对每期刊物中的读者意见都要开会研究,择善而从。一些采编部门,还主动将读者的评价作为硬性的考核指标。

实践思考二:反馈的科学性

评报有三支力量,一是媒体自身的评报,二是上级党委宣传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阅评和审读,三是社会和读者的评价。这三种评报各有其侧重,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读,重点放在执行新闻出版行政法规上;党委宣传部门阅评,重点放在舆论宣传的导向上;媒体自身的评价,更多的是在策划和操作层面上的总结;而读者的评价,反映的是市场对新闻产品的真实感受。

读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使用媒体的动机、预存立场、文化预期及情绪态度都有较大的区别,每个读者都可以对一张报纸的优劣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单个读者的评价难免带有个人好恶的片面性,因此,必须充分注意到各种不同区域、层次、类别的读者。当评报读者的构成与报纸实际的订阅读者相一致,并能集中反映出他们最有价值(即科学、准确反映读者市场)的意见,组合成一个群体的声音,而不是一己之见、陋见和无知妄说,这样才能不断地推动报纸质量的提升。

《读者评价》组建了36个评报小组,有家庭评报组、社区评报组、离休干部评报组、企业评报组、大学评报社团等,170余人的评报队伍。评报人员中,有政府机关干部,有企业老总,有在岗、下岗的工人,也有农民;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报摊小贩;有年过七旬的老者,也有中学生。

小龟山干休所老干部评报组,由原武汉军区离休的高级干部组成,人数七人。这些老干部将读报、评报作为他们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每周,这些老人都要聚到一起,对长江日报进行研讨,然后分头执笔形成评报文章。这批老人由于政策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扎实,写出了许多很有分量的评报文章。

《读者评价》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组建了学生评报组和评报社团。

在组建骨干的评报作者队伍的同时,《读者评价》还积极开拓报社内的资源,扩大评报作者的覆盖面。如与汉网联手,在网站上开设评报专栏,吸引了大批的网民上网评报。与发行公司联手,利用本报自办发行的上千名的发行队伍,上订户门征求意见。

实践思考三:推动编读的互动

传媒市场风云万变。受众消费传播产品的口味、内容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此时受

众看好的“卖点”,彼时说不定已是明日黄花了。新闻传播必须形成传受互动的双向交流,在双向交流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版面的结构,推出适合读者需要的新闻力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读者评价》上,我们搭建了一个让编读互动的平台。2002年,改版推出了《真诚面对》、《交流与反馈》两个新栏目。这两个栏目的推出,改变了过去评报缺乏重点,专题评报集中度不够的问题,将一般性评报与重点评报相结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让版面负责人与读者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良性的循环。

每次的重点评报,都由三部分组成:1.版面负责人介绍版面定位、办版思路、主要做法等。2.读者集中评报,出谋划策。3.版面负责人的交流与反馈文章。从报社内外的反馈意见来看,这种做法是成功的。《真诚面对》对报纸的重大战役性报道、新开辟的版面,都作了重点关照,每一次的读者评报,都是一次编读互动的过程。

《人生百味》版负责人罗时汉在《交流与反馈》文章中写道:“《真诚面对》栏目,发表了7位读者的文章,对《人生百味》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评论,让我受益非浅,感激至深。令我感动的是,这几位评报员的态度热诚认真,阅读非常仔细,体现出对长报及本版的关爱……”《体育新闻》版主编傅岳强在反馈文章中写道:“很感谢《读者评价》《真诚面对》栏目里读者朋友们对《世界杯特刊》如此高的评价。何晋龄先生将《特刊》比喻成足球迷的过年大餐,这足以使我们将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透过这些评价,再回头去看看那一段的日子,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因为在每一个日夜里,都有这么多读者,在与我们一起快乐,一起悲伤。”

每一次重点评报,读者都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出了一些新的点子,也实际推动了版面的变化和战役性报道的进一步深化。集合读者的评报意见,也让记者编辑们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不敢轻率从事,力求出新闻精品力作。

实践思考四:营造广纳群言择善而从的开明氛围

《读者评价》将读者对报纸的不同看法甚至激烈的批评意见,大量地呈现在报社所有采编人员的面前。在创办之初,这令一些记者、编辑甚至主任们很不适应,个别人甚至心生反感。少数记者、编辑,往往会为读者批评的一句话与《读者评价》的编辑论理、红脸;一些同志将反批评意见写成大字报贴到了报社大厅,有的人还找到总编辑讨个公道,少数人公开称不看《读者评价》。

《读者评价》要想发挥作用必须破除编辑记者们的心理障碍,只有这样,编辑记者们才会去认真研究读者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可喜的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负责人,为办《读者评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社长熊伟就明确指出:办报人由于采编工作繁忙,往往陷入到自身的某些观念、视野和触角之中,以致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局限、不足,甚至某种偏见。有鉴于此,办报人必须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评报有直观的,也有理性的;有重视内容的,有重视形式的,有深层次的,也有浅层次,比较表面化的,这都应该允许。同时,各种评报意见允许相互砥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存在一锤定音问题。作为报人,应广纳群言,择善而从。集团总编辑陆永初,无论多忙也要看《读者评价》校样,并及时把读者的意见在编前会上传达,结合当前的报道研究改进的意见。

经过几年的工作,《读者评价》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刊物已受到编辑、记者们的喜爱。每一期的《读者评价》出来后,各采编部门都会认真阅读、讨论。

在近两年的办报规划讨论中,多数部门主任们在谈改进意见时都把《读者评价》的意见作为依据;一些部门在制定全年部门目标管理中,将《读者评价》中的好评率作了硬性规定;一些部门和版面主编主动请《读者评价》为他们组织读者座谈会或进行重点评价……(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