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责任编辑:黄斌   罗伟  王淳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本页
 
 
黑色谢幕后的绿色崛起:探寻焦作产业转型之路(图)


(2004-12-15 06:41:22)

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 曾遗荣 杨伟鸣


美丽的云台山 本报记者熊家余摄

“想感受中原大地奋力崛起的氛围吗?请到焦作去看看。”

一到河南,就听新闻界的同行这么说。

到了焦作,首先为两个百分比所震惊:一个是,因煤而兴的这座城市,去年煤炭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3.6%;另一个是,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旅游业,今年前10个月的综合收入占了全市GDP的9.4%。

焦作,黑色已经谢幕,绿色正在崛起。

坐落在煤矿旧址上的三星级大酒店

如果没人告诉,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矿井。

12月5日,记者驱车驶进焦作新东阳光大酒店拱形的门楼,举目四顾,只见富丽堂皇中,透着一份别样的清雅。

焦作新东集团董事长王保才指着一块平整的水泥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老矿井的井口。

如今,井口无“口”。它的周围,昔日的锅炉房改造成了迪厅,职工礼堂变成了恒温游泳池,仓库变成大戏楼,运修处简陋的工棚变为气派的足疗城,而留着大圆顶的洗煤炉,竟脱胎换骨成了豪华的洗浴中心。

新东集团前身焦东矿,是焦作市最大的煤炭企业———焦煤集团旗下两个大矿之一。1958年开始采煤,红火时年产煤18万吨,工人近3000名。

煤越挖越少。1994年,焦东矿宣告无生产能力,第二年封矿,新东集团随之走上转型之路。

交了不少学费,也走过一些弯路。终于,在适应焦作由“煤城”向山水旅游城的转变中,昔日挖煤的汉子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

眼下,三星级的酒店天天爆满,娱乐城里笙歌缭绕,焦作的夜因此而多姿多彩。

于是,焦东“蜕变”为新东。它是焦作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因煤而兴的焦作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有人说,焦作这个名就透着一股煤烟味。“焦作”何来?它因焦姓作坊而得名;而作坊的主业就是挖煤烧炭。

煤,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命根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丰富的地下煤炭储藏已为世人所知,唐、宋时已有开采。解放前,焦作所产的“香炭”为英国王室专用。

到上世纪90年代,焦作拥有煤炭发掘及配套企业1200多家,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全市7万采煤工人,20多万人吃着“煤炭饭”。

90年代中后期,焦作煤炭资源逐渐枯竭。6对国有大矿,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报废;原煤产量由鼎盛时期的1000多万吨锐减至400多万吨;与煤矿配套的企业多数开工不足,亏损严重;下岗职工占全市职工总数的六分之一。

这座一直被煤的热能温暖着的城市,一下子陷入了“寒冷的冬天”。

1999年,全市三大经济指标同时箭头朝下:与上年相比,GDP下降13%,财政收入下降24%,工业增加值下降12.2%。“九五”时期,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焦作市GDP年均增长率仅为3.5%。

怎么办?焦作市委、市政府提出“第三次创业”:调整结构,发展旅游,实现产业转型。

治污“洗脸”,铺阴布绿,成为焦作转型的第一工程。几年来,该市投入5.54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864个,关闭536家污染严重企业。城区拆旧建绿、拆墙透绿,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9%和44.1%。

从冒烟工业转向无烟工业,焦作选择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今年“十一”,云台山旅游拿了一块银牌

刀削斧砍般的红色峭崖边,飞流直下,碧水缭绕,一墙水帘蹦出万般灵秀。

尽管早已听到许多赞美之词,可车到云台山、身临温盘峪,记者还是禁不住击掌称奇。

巍巍太行远道而来,在豫北平原上突然止步,把一份拔地而起的雄奇和惊险留在了怀川。奔涌在群山之中的万千溪流,偏偏也向着这古老的煤城涓涓集汇。

于是,天造地设的一番奇景,躲在了焦作身边的云台山中。

昔日,煤炭带来的滚滚财富,遮住了这一方山水的真面目。直到经济转型战略提出,人们才明白,除了吃工业饭、农业饭,原来,焦作还有第三条路。

高起点打造旅游业,迅速成为焦作上上下下的共识。3年来,该市投资近5亿元,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设计精品路线。“五大景区”,“十大景点”,随着一系列宣传促销,焦作很快成为境内外旅游市场的亮点。

去年,焦作市旅游门票收入达9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由3年前占全市GDP不足1%猛增到9.4%,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十一”黄金周,焦作各风景区共接待游客83万人次,居河南第一。其中,云台山景区游客人数在全国28个重点景区中名列第二,出人意外地拿了一块银牌。

新兴产业在崛起

如果说旅游是焦作经济转型的支点,那么,众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则稳稳托起了焦作发展的新平台。

以前,焦作围绕煤炭而建的配套企业多,工业基础较好。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得到改造、提升,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陈湘介绍,1999年到2003年,焦作共完成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44个,总投资164亿元。调整后,形成了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环保建材等新兴优势产业,涌现“风神轮胎”、“力士衬衫”、“月山啤酒”等一大批具有焦作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焦作地处晋煤外运南通道,又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利用“晋煤焦水”的组合优势,焦作建设、改造发电企业22家,总装机容量达260万千瓦。目前,电力工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柱。

有水、有电、有满山的石灰石,焦作的铝工业蓬勃发展。280KA槽铝电解示范工程、“强化烧结法”氧化铝工程、30万吨“选矿-拜尔法”氧化铝项目相继上马,全市已形成120吨氧化铝、39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中铝中州分公司、焦作万方等企业成为行业内知名企业。

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焦作对油脂、淀粉、面粉等传统食品进行精深加工,推出了真空冻干制品、低聚异麦芽糖、山药果奶等拳头产品。

今年前10个月,焦作工业增长速度达38.8%,位居河南省第一。

走在焦作城区大道上的思索

“一方山水多灵秀,满城华灯皆灿然,游园亭台富诗意,山水园林赛江南。”走在城区大道上,记者吟诵一位老焦作人为新焦作所写的诗篇,思绪绵绵。

总想找一找心目中那个“煤城”的影子:黑色的煤山,灰暗的天空,洒满煤灰的道路,满目疮痍的山体……然而,它不见了。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丰富而兴,因资源衰竭而衰,这几乎是经济界的一条铁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焦作,打破了这条铁律,破解了这道难题,创造了新世纪的奇迹。

他们靠的是什么呢?是独具慧眼的真知,是敢为人先的勇气,是看准了就干的决心,是干就干好的韧劲。

这是焦作崛起的动力,这是中部崛起的动力。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