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2期>>本页       
 
反舆论监督力量的抑制


(2004-12-15 14:36:36)

鄂州日报社 邱祥启 王 文

舆论监督特别是通过批评报道进行的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然而近年来,在许多新闻媒体不断加强舆论监督的同时,一股反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在成长,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栏为例。1998年“焦点访谈” 舆论监督内容的节目占全年节目的47%,以后逐年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17%。对此,该栏目主持人敬一丹总结“焦点访谈”走过的历程,颇有感慨地说:“表面上看,是舆论监督的力量在成长,许多电视台都有了类似节目,但深层次原因却是‘说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反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在成长。”

反舆论监督力量的生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共同指向是对监督的干扰、抵制。2003年全国发生了多起记者因实施舆论监督被殴打事件:新华社记者采访煤矿透水事故被打、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环境污染被打,被殴打的还有四川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京华时报》、深圳《晶报》、《华商晨报》、《济南时报》等单位的记者。不少记者在采访有关舆论监督稿件时,经常遇到阻挠、打骂、毁损设备等情况。即便有了采访结果,也会遇到行政干预、关系说情、对象抵制等反舆论监督力量的干扰。

一、抑制反舆论监督力量势在必行

对反舆论监督力量的抑制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成为当前新闻媒体必须解决的课题。分析现今新闻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现状,要很好地抑制反舆论力量,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监督主体的维权;二是新闻媒体如何用权。

1.新闻监督主体自身的维权

舆论监督权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权力。新闻舆论监督运作空间的大小和力度的强弱,是政治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1987年党的十三大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并赋予舆论监督广泛的意义,它不仅包括批评报道,而且包括对党务、政务活动的报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从此,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有了新的依据,并成为党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1993年,《湖北日报》在全国率先开办《舆论监督》专版。目前,舆论监督权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监督要到位,要抑制反舆论监督力量,就涉及到舆论监督主体自身的维权。

舆论监督主体的维权,首先要保护记者的采访权。因为新闻采访权受到干涉,整个社会公共利益就会受到伤害。

目前,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等已经并列为加强监督的途径,但记者的采访权、评论权,在实际操作中则容易受到拒绝、阻挠甚至暴力干涉,因此保护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采访权显得非常必要。

舆论监督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新闻媒介的历史使命。为了维护社会的利益,新闻媒介有权利、也有义务运用批评报道这一形式去揭露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有关专家认为,尽管新闻采访权、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不是行政权力,也不是司法权力,但它却是公民的社会知情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的代表和延伸。作为具体的公民,其上述权利有的是通过新闻采访权来实现的,因此对新闻采访权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特别的明确保护。但现有法律对新闻执业的保护非常弱,因为适用宪法原则保护新闻采访权,在法律实践中还有一定障碍。

因此,法律专家建议:新闻媒体与有关司法主管部门协商,争取有关部门出台一部司法解释,对记者正当行使采访权而受到威胁、暴力阻拦如何处理,做出明确规定,维护记者的合法权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行政法规,或制定一部新闻执业行为规范,对新闻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责、权、利做出规定,明确国家机关接受采访的权力和相关义务;条件成熟时新闻立法。

新闻监督主体的维权,还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维护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利,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外,还必须以刚性的机制做支撑。在这方面,一些地方率先作出了探索。如2003年,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确定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为深圳市党政机关,同时特别强调:公务活动除涉及国家安全、机要和保密工作外,有关单位必须主动接受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如实介绍情况。各级领导干部应以积极和理性的态度对待来自新闻媒体的批评和监督,配合新闻媒体把真实的情况传达给公众。《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经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条例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这些意见或条例对舆论监督权作出细化的规定,显然有利于舆论监督的进行和对反舆论监督力量的抑制。

2.新闻媒体要用好权

如果说,监督主体的维权为搞好舆论监督创造了前提条件,那么新闻媒体用好权,对抑制反舆论监督力量,搞好舆论监督显得更加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单位也是拥有一定权力的部门,也存在着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力的问题。无论从政治责任还是职业的良知来观照,大部分新闻工作者都坐得端,行得正。但在新闻界的内部,也有绝少数从业人员在紧要关头放弃正当的监督权,或将权用歪的现象。如在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少数记者收受矿主的现金和金元宝,失去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良知和责任;另有记者,以曝光为要挟,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为个人谋取利益,敲诈采访对象,严重损害了媒体和记者的形象,成为反舆论监督的另一股力量。

新闻媒体如何用权?李长春同志最近强调,实现正确的舆论监督,舆论监督者先要提高自身水平。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入调查研究,注重制度建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用权,还要讲求舆论监督的方法方式。舆论监督作为促使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在揭露阴暗面、批评落后现象上比其他手段更为有力。但是,不注意方式方法就可能适得其反,造成舆论误导,引起被监督者的反感、干扰,甚至抵制。因此,在实施舆论监督时,必须做到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实际操作中,一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得当,增强舆论监督的说服力;二要客观公正,出以公心,多方核实,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三要跟踪报道,有始有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增强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四要改进方法,创新手段,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战斗力。

新闻媒体用权,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避免批评报道的负效应。批评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对违法违纪或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所作的批评性披露,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对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批评报道不加掩饰地揭露丑恶现象,对批评报道写作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批评效果,反而会引起负效应。

二、减少反舆论监督力量应把握的原则

毋须讳言,反舆论监督力量绝大多数是由批评报道引起的,被监督者抵制的几乎都是批评报道。因此,要避免报道的负面效应,减弱、减少反舆论监督力量,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评报道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出发点,即要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团结稳定鼓劲,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要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方针,用政策、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去理解、去消化促进问题和矛盾及时合理解决;要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维护安定团结大局。

二是批评报道选题要准,要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选择议论最多的事情;选领导关注、群众关心、近期能够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批评报道选材一定要得当。这几年,有的报纸在披露公款吃喝、高消费时,将一些停放在饭店门前的小车牌照和一些在高级娱乐场所活动的人员名单公布于报端,本意是批评和揭露一些人利用公款吃喝玩乐的不正之风,但却引得一些人上门来讨“公道”。因为停放在饭店门前的小轿车,既有公车又有私车;在高级娱乐场所消费的人员,既有个人消费,也有公款消费,既有因业务关系来消费的,也有为公务应酬的。不分清哪些属于合法、合情、合理消费,哪些属于公款消费一律点名批评,属于选材不准,不仅失去舆论监督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还易引起新闻诉讼。

四是批评报道要用事实说话,慎下结论。遣词造句要非常准确恰当。批评报道在发表时,更要到群众中去多方核实,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包括被批评者的意见。

五是批评报道要注意社会效果。批评、揭露的目的在于扬善抑恶,扶正祛邪,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在于促进问题的解决,鼓舞人民的信心,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于严肃法纪,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总之,要分忧、帮忙,不能添乱。不能为了单纯批评而批评,为了发泄而监督。(编辑:徐蟾桂)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