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2期>>本页       
 
《百姓连线》的品牌力量


(2004-12-15 14:36:17)

武汉市广播电视局 徐志东

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开播已经一年了。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栏目,也是一个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栏目。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各城区记者站记者们的辛勤工作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努力,《百姓连线》已基本成为“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新闻”,“连线为民、为民连线、连线连心”的栏目宗旨日渐鲜明,栏目在社区、在百姓收视群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好评,《百姓连线》也逐渐成为武汉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品牌栏目。

一、新闻理念的改变是《百姓连线》成功的重要原因

《百姓连线》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理念的改变。这种改变表现为:

一是以百姓作为新闻的主体。既然这个新闻栏目命名为《百姓连线》,就确定了百姓既是栏目的主要收视者,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这虽然是《百姓连线》栏目的总体定位,即“百姓的电视新闻专线”所要求的,更是解决了我们的电视新闻给谁看、为谁服务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更何况百姓中的DV爱好者所拍摄的新闻也能走进《百姓连线》,享有一席之地,而这与我们以往的电视新闻是有很大不同的。

二是以百姓的视角作为新闻的价值取向。就是从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素材的拍摄、串联词的撰写到后期的编辑、剪辑、包装、播报、编排都始终考虑百姓是否需要、是否喜欢,是否真正做到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

三是以百姓的利益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就是始终站在百姓的立场,用百姓的眼光去了解、观察百姓生活中以及发生在百姓生活中的种种事物,他们的要求、希望,即使是报道政府工作时也一定要找到与百姓生活、百姓利益的结合点,真正做到“百姓利益无小事,只要百姓关注的,我们就会关注”。

四是以再现百姓生活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对百姓生活作到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再现,同时也是对百姓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理解、仔细观察并寄托了丰富情感的再现,因此也就做到了再现时的故事的生动性、细节的丰富性、语言的朴实性,而不是简单的推理、笼统的归纳和主观的演绎。

五是以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作为播报方式。就是尽可能地运用群众语言,避免书面语言;经常在新闻中加入音乐或用连环画的形式来增加百姓收视的兴趣和新闻的感染力;主持人改变正襟危坐、坐而论道的形象,增加“说新闻”的分量,并以一种百姓情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亲和力;在编排上采用正反对比、相对集中、评点连接的方式,形成新闻的冲击力。

这些改变,是与以往唱主角的时政新闻所没有的。正是这些变化,使得《百姓连线》虽时处非黄金时段,但能取得较好的收视效果;使得《百姓连线》开播后立即引起相关媒体的关注;使得《百姓连线》在开播的当年便被评为武汉新闻奖优秀栏目;使得到《百姓连线》栏目来反映情况、投诉的人络绎不绝。

二、整合城区记者站的力量是《百姓连线》成功的基础

1.《百姓连线》的前身是《城区报道》。《城区报道》则是我市城区广电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对城区记者站的一次初步整合。各城区有办区电视台的经验,记者们对电视新闻的采编播各个环节都非常熟悉,他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情,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所在。所以,2001年6月问世的《城区报道》曾经被安排在黄金时段,但是因为节目内容的琐碎、时效的滞后、形式的老套并且与时政新闻大同小异而退居到非黄金时段。因此,这支队伍的潜能和力量并未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未真正显现。

2.《城区报道》的基本队伍是各城区广电管理处新闻科的记者。《百姓连线》问世后就被安排在非黄金时段,参与这个栏目的仍然是各城区广电管理处新闻科的记者。基本队伍没有改变,播出时段也没有改变,但《百姓连线》和《城区报道》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其原因就在于《百姓连线》是对城区记者站力量的全面整合。

首先是观念的整合。城区记者站的记者们在他们的电视新闻实践中一方面积累了经验,但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与时政新闻相匹配的新闻观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制作出的新闻也能适应《城区报道》,甚至是《武汉新闻》,但是与《百姓连线》的要求却相距甚远。要把这支力量按照《百姓连线》的要求进一步进行整合,关键就是要整合观念。让记者站的记者们认识并认同“《百姓连线》--贴近百姓的电视新闻专线”,“百姓情怀、百姓视角、百姓故事,连线为民、为民连线、连线连心”,“百姓利益无小事”这些观念,形成强烈的“百姓情结”。

其次是工作的整合。要把《百姓连线》的理念转换成实际操作,并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强化《百姓连线》的理念,还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进行整合。我们一方面加强工作上的指导,按照《百姓连线》的要求对他们报送的选题进行评点,提出报道的角度和方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时能与《百姓连线》的要求同步;同时,我们有意识地将《百姓连线》的理念体现在处理、编辑稿件的过程中,给他们以一定的示范;此外还通过给播出的稿件评分、每月评选好稿的方法,进行激励。

第三是队伍的整合。由于历史的原因,《百姓连线》栏目组与各城区记者站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在人事上没有管理权,在经济上没有分配权,在工作业绩上也没有考核权。给《百姓连线》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城区记者站记者的基本素质是好的,也是非常敬业的。整合队伍的主要方法就是不断激发记者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百姓连线》是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和《百姓连线》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百姓连线》成长、发展的快乐。此外,我们做到对每个记者的特点和优势心中有数并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还特别注意做好新闻科科长的工作,通过他们把记者站的队伍带领好。

经过观念、工作和队伍的整合,城区记者站力量和整体优势得以较为充分的发挥,记者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可喜的变化,他们已经成为《百姓连线》的中坚力量。从《城区报道》到《百姓连线》所发生的变化证明,我们所缺少的不是能力和智慧,缺少的是较为先进的观念,观念的变化可以促进工作的改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正所谓思想力产生行动力,“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三、加强新闻选题策划是《百姓连线》成功的保证

一是新闻选题策划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展示《百姓连线》的栏目理念。栏目理念不是空洞的,它体现在每一个新闻选题和这个栏目的一条条具体的新闻内容中。如果要使这些新闻传达出栏目的理念,就必须在新闻的制作之前加强新闻选题策划,这个策划过程既是体现栏目理念的过程,也是为新闻制作的过程提供理念的支撑。《百姓连线》在策划新闻选题时把为百姓所关注的事、百姓生活的新变化(物质的、精神的)、政府的重要举措等等这些凡是与百姓密切相关的线索都纳入新闻选题的视野中,这也是在新闻选题策划时始终坚持的原则。

二是新闻选题策划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编辑部将参考选题和对城区记者站报送的选题进行评点、提示并印发到各记者站。有了编辑部的选题和编辑部对选题的意见,把握了编辑部的编辑意图,操作起来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对提高新闻拍摄、制作的质量大有好处,编辑部也因此感受到通过选题策划能指导记者站的工作,能形成编辑部与记者站的互动,是整合观念、工作、队伍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从2003年6月13日编印第一期《一周报道选题 》至今从未间断,现在已经编印近80期。

三是在策划内容上做到主题策划和个案策划相结合。主题策划是《百姓连线》常用的方法,就是围绕百姓所关注的问题,如小区建设、道路安全、物业管理、再就业等等作为主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这个主题,而这些不同的角度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选题,编辑也根据这些选题进行主题组合的编排体现主题策划的意图。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百姓连线》每日有一个主题,百姓在收视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相关的信息资讯。所谓个案,就是不带普遍性的,但也是百姓生活中所发生的,策划时主要是突出其特点、反映其全貌。

四是策划方法上做到既民主又集中,集思广益。编辑部在新闻选题策划方面做好前期工作,即策划好一周内若干个主题和相关的选题以及做好选题的角度、方法,然后在城区记者站负责人参加的选题策划会上进行讨论,对主题和选题提出修改意见,或提出新的主题,编辑部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集中后及时印发给记者站。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思想的碰撞会产生出新的火花,会加深对选题的理解,有助于选题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编辑:潘宗信)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