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2期>>本页       
 
如何让电视会议新闻好看


(2004-12-15 14:36:11)

湖北电视台 李登清

会议新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形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的联播类新闻栏目中,会议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采编方式的创新不力,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长、呆、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会议报道的改革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也是电视新闻界当前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多”表现为会议新闻在联播类栏目中所占分量偏大。“长”表现为单条会议新闻偏长。“呆”即呆板,会议新闻普遍存在“声画两张皮”的现象,电视新闻中最具优势的画面语言退化为单调的会议画面,导致千会一面;新闻报道成了各级领导的“人像展示”。“空”指的是空洞,即报道程式化、解详文件化,缺少通俗的语言表达。

传播学认为信息只有为受众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只讲传播不重效果,势必会影响会议新闻的权威性和感染力,湮没了会议新闻的价值。因此改革会议新闻报道刻不容缓。

一、更新观念,善待会议

我们的记者中,还有不少人对会议新闻报道的认识还存在观念上的误区,一种看法是 “会议新闻本来就不好看,大家都这么拍已形成定式,再下功夫也还是报道会议”。于是不去思索、不去发现、不去发掘。另一些人则“就会议拍会议,就会议报道会议”。从工作那天起,师傅是这么教的,十几年后还是这么拍。电视手段大大进步了,而会议报道从手段到表现形式依然如故。现在有些记者对会议新闻的采制形成了如下的“套路”:接通知-开会-拍几个镜头-拿材料-等通稿-抄通稿或领导讲话稿-编片子发稿完事。在这些观念的误导下,会议新闻自然就缺少新意、缺乏内涵。

会议报道存在的弊端,并不意味着会议本身缺乏报道价值,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目前,重要的会议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活动,越来越成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富矿”。关键是如何从“富矿”中深入而敏锐地挖掘出事关某个地区、某个领域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趋势,以及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转变采编人员的观念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会议本身不是新闻,只是一种形式,会议内容才是新闻。不管采访什么会议,记者首先要了解这个会是为什么开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会议是重要的新闻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会议、研究会议、发掘会议。会议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色。政策、措施、动态、情况等等,大都是通过各种会议来传达、传递。媒体大到一年的报道计划、一个时期的报道重点,小到一个试点一个领域的新闻点,往往是通过会议来摄取的。

观念转变了,还需从内容和形式上对电视新闻会议报道加以改进。

二、选准报道内容,突出会议新闻价值

会议新闻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贴近观众,把最有价值的信息报道出来。重要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往往具有很直接的舆论导向作用,能及时公示党和政府重要的方针政策,实现“上情下达”。但过去报道会议采用的文件传达式单向传播的做法,收不到预期的实效。作一个称职的记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善于研究和把握好各种会议报道。

1.以“三贴近”为标准去发掘报道内容。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我国新时期新闻宣传的新要求,也是我们作好宣传报道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电视新闻宣传终极目标就是让我们的传播为受众喜闻乐见,从中获益。因而,在报道的内容上,应力求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站在受众的视角去审视每一条新闻。在报道方式上应多一些百姓的视角,报道策略上提倡更多地选取政务活动中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题材。如《湖北新闻联播》2004年播发的“湖北省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长效机制”、“湖北省健全‘三位一体’网络,探索德育考评机制”、“湖北省今年在20个产粮大县建设高产农田”、“湖北省商业流通规模全国领先”等新闻,绝大多数是提取自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同时也体现出“三贴近”的平民视点。以这种策略办栏目,不仅舆论导向的针对性、时效性更强,此类栏目“居高临下”、脱离群众的旧面目也可以焕然一新。这就对记者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做“专家型记者”;第二要用心思考,多问问题;第三要全程跟会、听会,吃透会议精神;第四要留心发现不同之处,培养新闻敏感。

2.选好角度,推陈出新。

电视新闻要尊重新闻共有的品格,联播类新闻栏目更要善于运用新闻规律,实施正确舆论导向,尤其是在角度的选择上,更要巧妙地体现新闻价值以及媒体(包括栏目)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做到新闻价值与指导价值的有机结合。在提倡电视会议新闻改革的现阶段,报道角度的选择往往能起到化平庸为神奇的作用。

三、改进报道手法,激活会议新闻形式

会议报道的目的不仅是服务领导,更重要的是“引导领导的新闻消费观念”,在领导和群众的结合点上寻找会议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体现新闻价值。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环节同时着手改进。

1. 新闻标题电视化,凸显会议新闻的含金量。

电视新闻标题应该是新闻的精髓,要简洁、直观、有信息。《湖北新闻联播》的做法是运用标题突显会议新闻的含金量:除了省人大、政协和全国重要的电视电话会议以外,对各种专题性专业性会议,一般不直接以召开某某会议为标题(只在解说词中提及会议),而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会议的实质内容--诸如会议透露出的最新的重要资讯、做出了哪些新的决策和部署等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地传达会议的核心信息。这其中也蕴涵着新闻理念的转变。

比如湖北省粮食工作会议的标题突出了今年将有1万8千份农业订单,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标题是“旅游业发展新思路”,劳改监管会议标题突出了“实行网络管理”,连在武汉举办的全国性高级税务研讨会也以“着力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为题。

2. 让领导开口讲话,增强会议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可以在这类电视会议新闻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同期声,包括现场背景声和领导同期声,捕捉能生动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为和语言,选取有信息量的、符合领导人身份的同期声,这样,既传达了信息又展现了领导的个性。

3. 充分运用镜头语言,克服用文字代替画面现象。

具体而言就是善于用镜头拍、抓拍;画面质量高(善用灯、三角架);剪接符合逻辑,顺畅;画面丰富,适当用资料镜头取代会议画面。《湖北新闻联播》的做法是绝大多数会议报道只给一组(三个)会场画面,马上转接相关的图像资料、重要数据示意图以及各种醒目字幕,跳出“就会议拍会议”的老套路,大大增强了会议新闻的可视性。

4. 恰到好处地运用字幕版,突出信息、强调信息。

在会议画面上叠加色彩明快醒目的字幕版,这种直白易懂的方式可以拉近会议新闻报道与广大百姓的心理距离。

5. 在版面编辑上下功夫,做好“加”、“减”法。

从栏目编辑的角度上讲,搞好会议新闻的报道就是要减少总量、减短时长,在会议新闻数量篇幅和质量上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报道更加突显具有真正价值的核心信息。如省委书记俞正声到湖北监利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按照惯例以新闻通稿为基础进行报道,这条新闻至少要7分钟。运用“减”法做出的报道压缩了通稿中叙述性和阐释性的文字,加入了俞书记与农户亲切交谈的同期声,最后播出不到3分钟,却既准确地传达了重要的政策信息,又很好地展示了领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减法”做得好还给新闻内容的结构性调整提供了新的平台。腾出的时间可用于加大为人民群众关注的报道。

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报道的改革实践,对采编播第一线的从业人员既提供了施展才智的机会,同时又是对各自新闻素质、业务能力,乃至政治水平的挑战和检验。今后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会议报道格局。只有拥有一支敢于迎接挑战,善于创新的高素质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广大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新要求。(编辑:潘宗信)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