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2期>>本页       
 
纸质媒介战时报道的应对之策


(2004-12-15 14:36:10)

武汉大学外交学专业 彭肇一

如果公元2003年能在人类新闻史上书写下什么,伊拉克战争一定是其中的一笔。这是新世纪的第一场战争,是一次各路媒体角逐疆场的全方位的“直播”战争。眼下,伊拉克战争渐行渐远,但它留给人们特别是媒体工作者的思索却是无尽的。

信息化时代,传播技术越来越先进、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捷。在这种情形之下,视听媒体及新兴的网络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其直观性、形象性及敏感性都是传统的纸质媒体望尘莫及的。互联网调查公司ComScore分析发现,新浪网24小时常规浏览人数是2000万,在伊拉克战争爆发6个小时后,该网站访问人数增长到4000万。战时报道中,当电视、因特网尽兴表演的时候,纸质媒介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某种尴尬的境地。那么,纸质媒介如何才能克服“先天不足”,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战时的传媒大战之中立足?这是一个亟待解答的现实问题。

首先,纸质媒介要充分挖掘自身特点,营建深度上的优势壁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报纸的优势不是时间上的,而是层次上的。时效性和动态性既是电视、网络这些媒体工具的优势,同时也是它们的不足,因为这就决定了它们在组织新闻时无法更深入,对受众的影响力无法更持久。战争一旦打响,有影响的纸质媒介不会将视野过多地投向战争进程的简单表述,而是努力挖掘更深层次、更有启示作用的新闻内容,对新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读者提供多元视角,在逻辑性和深刻性上做文章,着力深入分析战争的复杂背景、政治决策者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交战双方的作战策略、对战争走向的合理预测、两国人民对战争的态度等。虽然伊战时有不少电视媒体也打出了“专家分析”牌,但是这种理性的逻辑分析不是在电视画面中一闪而过、一听而过就能被轻易地观众理解和接受的,而纸质媒介却能为受众的理解力提供足够的空间。电视、网络的战事报道瞬息万变,每一分钟都能给受众带来变动的新闻。但是一张报纸,一篇深刻的文章,能使人们在眼花缭乱中多一份对事实的审慎和冷静的态度。以深度应对速度,《国际先驱导报》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伊战期间,《国际先驱导报》推出战争特刊,其中有很多独家分析和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独家专访美军轰炸机飞行员》、《伊拉克战局分析:伊军会不会大规模反击》、《现代攻城战五种打法,美军在巴格达如何应战》、《战后分“蛋糕”可能导致美欧第二次分裂》、《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霸权的前景》、《传媒与战争:难以割舍的牵连》等。其中有报社前线记者的稿件,也有诸如来自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专家的专业分析。这些文章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在电视屏幕里无法获得的。

新闻学把新闻报道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为什么和怎么样就是深度报道。对于纸质媒介来说,为什么和怎么样比是什么更加重要。

其次,应该着力对战时新闻报道进行系统性的策划。对战争题材的新闻报道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只局限于主体战进行的阶段。就拿伊拉克战争来说,主体战是2003年的3月至5月,但是战争的序幕早在2002年就开始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而由伊战造成的政治余波到现在还未平息。所以,对战时的新闻报道应该进行预先、定期、及时的策划,预先策划要审时度势、预测准确,定期策划要把握进程,及时策划要当机立断。这是《北京晚报》国际部主任于斌老师提供给我们的成功经验(参见《国际新闻编辑新概念》)。

伊拉克战争在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打响,《北京晚报》编辑部早在3月13日制定出报道预案:如何在战争爆发的当天进行全面、深入、详细的报道,在战争初期、中期、后期应该如何进行现场报道,如何从几条战线进行报道,如何报道突发事件,如何进行阶段性报道等。对于伊战的成功报道,该报基本上是按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的。

在主体战结束以后,战争的硝烟并未散尽,媒体的争战还在继续,纸质媒介更应把握这个机遇。之所以称其为机遇,是因为对于电视和因特网来说,一旦主体战结束,它们的兴趣就会转向新的热点,抢占时间上的优势是它们在新阶段的主要任务。这时,报纸就应该趁势在战争的后续报道和战后分析上多下功夫,可以刊载一些主题为伊战对国家、区域政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联合国在伊战中的作用、中国面临重大政治事件应当如何自处的文章,不仅为普通的受众,也为决策者们提供理性的参考。2003年11月1日,时值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半年,《北京晚报》在这一天进行了系统地策划报道:报道了美军在这半年中一直未得安宁,特别是伊拉克反抗活动愈演愈烈的情况,报道的事件有巴格达市场两次冲突,费卢杰镇政府遭数次围攻;相关反应有《纽约时报》称萨达姆组织了最近的系列袭击,英报认为美在阻止伊暴力方面时间已不多了;背景有5月1日以后伊拉克大事记。这就是纸质媒介战时新闻策划的核心要义。

第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形式,重视版面的编排与整合。对报纸版面的策划与包装也是战时应对挑战的良策。因为,网络媒体为了抢速度,一般采取将大量的滚动新闻堆积在一起的方法。伊拉克战争期间,搜狐网开发了“闪电播报”,将国内所有媒体网络版上关于战事的消息,在其发布后短短几分钟内悉数“搬”到战争专题网站中。这就造成了网络新闻版面形式单一枯燥,对栏目的把握比较刻板的问题,而这恰恰是纸质媒介编辑比较擅长的。

今年的3月20日是一伊拉克战争一周年的日子,当天的《广州日报》用4个整版篇幅登载了《伊战一周年·一场战争四部剧》的主题新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辑们的别具匠心,以第9版“荒诞剧”为例,主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战争“双刃剑”;影响力指数:☆☆☆☆☆;关键词:战争借口。配角:伊拉克人民--伊拉克战争“无刃刀”;影响力指数:☆☆☆☆;关键词:选择权。第10至12版也分别做了题为 “肥皂剧”、“悲情剧”、“滑稽剧”的版面策划(参见《新闻战线》2004年第8期《版面策划的流行趋势》) 。这一策划,形象而生动地对伊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整个版面也显得格外精致美观,在可读性和耐读性上获得双赢。

第四,借鉴网络媒体,使纸质媒介“青出于蓝”。报纸里链接新闻的出现就是这种借鉴的成功范例。众所周知,网络具有超文本链接的功能,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可以在轻点鼠标之间轻易地链接到相关的文章、声音、画面上去。网络的这种超文本的模式给报纸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思索与灵感。于是,在纸质媒介上也出现了“链接新闻”这一新的形式,将相关的人物、事件、背景与主体新闻链接起来,丰富了和深化了新闻报道的内容,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了更明晰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它也克服了网络超文本链接无序性的毛病。

链接新闻在伊战的新闻报道中,也为报纸增分不少。《文汇报》今年3月20日特别报道专版刊登了《临管会高官解答四大迷》一文,文中伊管会高官解答了如何评价伊安全局势、伊政权何时移交、占领军承担何种责任、何时何人审萨达姆的问题。同时,编者补充了一则链接《伊拉克:失业率全世界最高》,向读者介绍了在美占领军的统治下伊拉克人民的生活状况(参见http://www.cjr.com.cn(04.4.8)《链接新闻:一种整合的报道形式》)。这一链接,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战时纸质媒介应对新媒体挑战之策,其中也包含了它们必须担负的责任。有人说“战争就是媒体的狂欢节”,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大众传媒的正义感和道德观在哪里?战争对于人类社会是非常特殊的事件,是一个和平时期的断层。在这样的重大危机面前,新闻媒体应更积极营造一种正义、理性、克制的舆论氛围,应更深入地引导人们对战争、对文明、对社会前景的思索,应更诚恳地表现出对和平的渴求,更理性地激发受众的忧患意识,这才是大众传媒最深远、最具前瞻性、最有意义的使命。(编辑:吴三敏)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