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2期>>本页       
 
准确定位 引入竞争 品牌经营--戏曲栏目《梨园春》的启示


(2004-12-15 14:36:09)

武汉市广播电视局 王佳兰

名牌栏目是电视台的“闪光点”,“闪光点”多了电视台就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河南电视台戏曲栏目《梨园春》可谓是河南电视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收视率在河南地区比电视剧还高,几年来稳居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名,是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一、 竞争使《梨园春》脱颖而出

1999年,河南广电系统体制改革,《梨园春》和河南台的另外几个栏目被定为改革的试点。几个栏目打擂台,结果《梨园春》这样一个戏曲节目,竟然打赢了另外一个综艺节目。

改版头五期的节目,播出效果并不太好,如果再过一个月,节目还上不去,栏目组就得集体下岗。面对这样的困境,栏目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针对每期节目进行周密细致地研究,一项一项,一分一秒的去论证。节目在开播之前虽然就有了多种方案,但那毕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这里有一个实验的问题,多种方案需要去试用,看是否适合栏目做,看观众有什么样的反应……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梨园春》终于走出了低谷,收视率开始不断攀升,第一年收视率稳步上升到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位,即达到14.26%,2000年以来平均收视率进一步上升到25.85%,最高达35.7%。

二、《梨园春》成功的原因

A. 栏目定位准确。

河南是豫剧的故乡,在这里办戏曲栏目是有一定观众基础的,《梨园春》开办前几年之所以不吸引观众是因为节目的形式太老套,缺乏现代意识。

改革为《梨园春》注入了新的活力。主创人员抓住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他们采用擂台赛、现场直播、场内场外打分、设大奖、热线电话等一系列手段,充分调动和刺激起人们的参与意识。

为了适应电视节目快节奏的演播要求,《梨园春》对传统戏曲的表演进行了大胆改造,一般只让演员演唱精彩片段,以避免传统戏曲节奏慢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对戏曲种类的选择上不仅仅拘泥于豫剧一种,只要是传统曲艺都可以,像越剧、湖南花鼓戏、东北二人转等,这既拓宽了节目的路子,又扩大了观众群。

《梨园春》最大的看点就是擂台赛。首先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擂台赛给他们设置了一个审美的期盼,观众想看谁胜谁负,就像看足球赛一样有吸引力;同时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擂台赛又相当于为他们设置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舞台,只要你唱得好,不管你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或是个体劳动者都有一显身手、一夜成名的机会;擂台赛设置的奖金、奖品的价值也非常可观,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孙鸿雁以前是山东省某豫剧团的演员,剧团倒闭后她刷过酒瓶,当过搬运工,还卖过冷饮,《梨园春》使她获得了重新登台表演的机会,在5年擂主争霸赛中,她大获全胜,一举夺得5年擂台赛总霸主的殊荣。因为这件事她还获得了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和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

台下是观众,台上是演员,今天是观众,明天就可能是演员,邀请普通观众上台表演、打擂,这是《梨园春》面向大众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环节。为此,《梨园春》被有些人称作是“河沿文化”,这正说明了《梨园春》确实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

现场直播也是增强《梨园春》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场直播使观众具有了与节目同步进行的时效感,使他们感觉节目更真实更精彩。热线电话介入直播现场又使得受众能够同步反馈并参与节目制作,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梨园春》不仅在演播厅直播,还把直播现场搬到了农村、边疆,搬到了赈灾的现场,搬到了宝岛台湾,搬到了首都北京,既扩大了栏目的影响力,也丰富了栏目的内容。

B.采用竞争机制。

人员竞争上岗,栏目公司化运作,这是《梨园春》改革头几年的情况。虽然公司化的运作2003年已经被撤消,栏目归口文艺部,但是栏目组严格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了下来。

栏目组现有制片人、副制片人、艺术顾问、主持人、导演、编辑、剧务共33人(大部分是合同制),平均年龄29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7名,大专学历9名,中级以上职称的10名,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结构特点。

严格的评议、奖惩、考勤制度。根据能力和水平的不同,栏目组所有人员被分成若干等级,与奖金和工资挂钩;对播出的节目每四期做一次评议,用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来划分等级,评议结果与奖惩挂钩;考勤制度也比较严格,如开会迟到、开会时手机响了也会被扣分。

C.经营情况良好。

公司成立之初,启动资金由台里拨款一部分,其余的由栏目组成员以入股的方式集资。节目前一分钟的广告,节目中的软广告,场地广告都由公司经营,公司还经营《梨园春》的品牌,产品有矿泉水、方便面等,当时的经营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公司化的运作方式撤消以后,台里收回所有的广告经营权,由广告部来经营,栏目所需经费由台里拨款,每期节目需10万元左右。

尽管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栏目的收视率并无波动,去年栏目的广告收益近6000万元,栏目所用的经费大约是500多万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0。可谓是高投入带来了更高的回报。(编辑:潘宗信)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