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2期>>本页       
 
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党的重要执政能力


(2004-12-15 14:36:03)

毕志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

会议通过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这就告诉我们,提高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客观现实要求。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带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巨大变化,而且带来利益关系的多维性和分配方式的多样性。面对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的重任。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谋划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对媒体的领导能力,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不断提高“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新闻媒体的作用。其中,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与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直接关联。我国是一个大国,56个民族、13亿人口,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上,不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个阶层的受益程度不均,而且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这就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又要靠正确的舆论引导。党通过媒体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就能为亿万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提供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形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实质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党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因此,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和法治,又靠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和稳定。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通过对媒体的有力领导,引导和规范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整合社会思想,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既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标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公开承认新闻的党性原则。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党的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着眼于新闻媒体的政治属性,把新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着眼于党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始终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认为新闻舆论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的原则不能变,党管干部的原则不能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如果搞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把我们的媒体变成所谓的 “第四权力”和“社会公器”,那么,社会思想就会一片混乱,全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我们就会在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前自乱阵脚,重蹈苏联、东欧覆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提高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必须与时俱进,既要坚持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又要适应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内在要求、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当前,主要是加强对媒体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宣传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一) 不断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是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基础工程

党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执政是一个整体,实现整体执政目标靠党组织的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媒体的领导者,是舆论领导权的承担者和实施者。领导者思想认识正确,头脑清醒,就能保证媒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反之,认识模糊,立场软化,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媒体的导向就很可能出现错误,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新闻媒体领导者的素质最终决定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这里,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组织质量,即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是否真正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二是执行绩效,即媒体是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把党的意志变为媒体的自觉行动。前者要求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准确挑选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媒体领导干部;后者要求加强新闻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善于团结人,把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努力,保证新闻媒体在组织上听从党的指挥,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宣传口径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 不断增强新闻宣传能力是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重要目的

增强宣传能力就要提高主旋律的领唱能力。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各种思想和舆论相互交织是正常的,有时出现杂音、噪音也难以避免。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对错误的思想舆论听之任之、消极防范甚至被动挨打。媒体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一切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和精神,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反对和抵制错误的思想舆论,保证正确的思想舆论在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增强宣传能力就要提高媒体的宣传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媒体积极适应新形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为动员和激励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但也应该看到,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新闻媒体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在急剧变动之中。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传媒产品的评价标准、接受能力、欣赏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因素也日益复杂多样。媒体必须遵循新闻宣传规律,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用时代的眼光审视新闻宣传工作,用“三贴近”要求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用改革发展的办法推进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探索既坚持正确导向,又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路子,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是衡量宣传能力强弱和检验党管媒体绩效的重要尺度。

增强宣传能力就要提高舆论导向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新闻媒体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思想精神的增氧器、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动员群众的号角,就必须加强舆论调控能力。从微观层面看,至少要在四个方面把好关、把好度:(1)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在政治上把好关、把好度。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绝不能出政治性差错,绝不能给错误思想和观点提供传播渠道。(2)必须在政策上把好关、把好度。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媒体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通过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绝不能同党的方针政策唱反调。(3)必须在热点引导上把好关、把好度。新闻聚集热点,产生热点效应,这符合新闻宣传的内在规律,但必须从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决定哪些该热、哪些不该热,绝不能从小团体利益或个人私利出发。必须做到冷热有度,把握适当。(4)必须在宣传格调上把好关、把好度。高格调、高品位能激发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低格调、低品位往往涣散人的斗志、麻痹人的精神。绝不能让我们的传媒充斥丑陋污秽、荒诞怪异,而必须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以上四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在导向上把好关、把好度。导向正确与否是衡量宣传能力的最终标志。

(三)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是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重要保证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动传媒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党产。

在今天,媒体既有上层建筑性质、又有经济基础性质的双重属性日益显著。市场机制不仅可以引入传播领域,而且必须用市场的办法推动传播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传媒产业化。只有在肩负政治责任的同时,解放和发展传媒生产力,努力实现产业化发展,媒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才有物质基础。

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媒体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在“四个不变”的前提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要从我国国情和意识形态工作特点出发,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着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传媒集团。

总而言之,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过程中,组织管理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关键,发展能力是保证。它们既是提高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党对媒体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实践中要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既保证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又自觉深化媒体改革,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传媒产业,通过传媒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提高媒体的宣传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提高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基本关系

提高党对媒体的领导能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许多关系需要调适。我认为需要强调四点:

(一)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本身是一个创举,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不足为奇。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宣传原则。

另一方面,对消极落后的东西也要进行有力的批评和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舆论监督搞好了,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都是有益的。问题是,必须着眼大局,把好关、把好度。我们国家这么大,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很不平衡,困难和矛盾无处不在。平均每个县出一个问题,全国就有2800多个,我省也有近百个。所以,必须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个别和一般。舆论监督要搞,批评报道要做,但要端正目的,权衡利弊,摆正位置,选择好时机,运用好形式。要注意把内参与公开报道区别开来,坚持内外有别。对反腐败案件的报道,也要有所选择,把握分寸,在一定的指导原则或规定下进行。总之,舆论监督必须服从新闻宣传纪律,绝不能逮住什么就报道什么,不看影响,不计后果。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单位早已“断奶”,必须搞好经营,但决不能因此把新闻作为一般商品来对待,绝不可以“唯市场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是守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阵地的一道重要防线。

应该看到,市场是有层次的,也是需要开发、引导的。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采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不论是媒体的整体追求目标,还是报道的内容结构,都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长远看,不注重社会效益,媒体最终是得不到社会尊重和认可的,也注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三)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战线的同志,特别是中青年同志,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上,老老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这一重要指示充分说明,正确处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关系,既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也是党管媒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我国新闻工作来说,讲政治是总开关,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三项学习教育”作为对新闻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要把“三项学习教育”的成果用制度、纪律坚持下来,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要坚决反对“唯业务论”的倾向,坚决反对那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时或可有可无的观点。只有政治过硬,才能正确观察社会,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才能爆发出创造力。否则,业务工作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业务再过硬也会出偏差。

当然,做好新闻业务工作仅有政治热情也是不够的。政治强与业务精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唱响主旋律,不能简单图解、空喊口号,应当讲究艺术、注重效果。只有把旺盛的工作热情与尊重媒体运作规律、新闻采写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传媒才能既有深度力度,又有艺术性,才能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尤其体现在舆论监督之中。改革开放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我国传媒的性质,决定了舆论监督必须考虑社会效果,必须选择报道形式和时机;既批评消极因素,又不挫伤有关方面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从事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既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又要有高人一筹的新闻报道技巧,否则,就可能添乱。

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不论是强化政治素质还是提高业务素质,落脚点都是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惜人才。传媒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传媒的复合性特征,又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复合性。我们要通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双重提高,培育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成长一批懂传媒、能驾驭市场的经营人才,真正把党的传媒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舆论阵地。

(四)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

既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又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呼声,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实现新闻事业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是改进新闻宣传、增强宣传能力的客观要求。

主流媒体应该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研究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和态度,研究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经验表明,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基本情绪了解得越多,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强。

因此,媒体必须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三符合”(符合党委的总体部署、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客观实际),实现“三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实际工作者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把“我们所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新闻信息需求,真正使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编辑:徐蟾桂)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