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12期>>本页       
 
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艺术感染力--《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一得


(2004-12-15 14:36:00)

蔡华东 卢齐平

感受、感动,感染、感奋……纵观《楚天都市报》2004国庆报道,武汉蔡甸新屋村读者杜伟来信说:“‘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看后令人备受鼓舞。没有想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如此美丽,作为武汉人,我感到自豪。”①汉川市马口镇读者罗火元“代表许多人”在10月7日来函:“7天的国庆报道,可以这样形容:大气魄、大视野、大手笔!每天都给人不同的惊喜,内容精彩纷呈,文字热情洋溢,图片美仑美奂……充分展现了我省55年来的辉煌成就及全省人民展望未来的激越情怀……全面展示了都市报的不凡实力和对读者的至诚之心。”新闻同行、武汉经济开发报总编辑杨开华则在《手笔弘大,图文并茂的佳作》长篇评论中开宗明义:为这一报道的构思、文笔及效果所折服。甚至连省委副书记、省长罗清泉也在10月8日特意写下了“都市报关于陌生的武汉的报道很受欢迎”的批语。②

这组报道为何能为上上下下齐叫好?其着力增强正面报道艺术感染力的采编思路,可谓一得。

  一、正面报道尤其要重策划

新闻报道中之所谓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形式、方法、技巧、技艺、策略。所谓感染力,是指通过语言、图片及其结构等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情绪、意识和行动的能力。③

要增强正面报道艺术感染力,尤其要重策划。有人将“策划”概括为新闻的“核心竞争力”,有人将策划奉为报道的“精魂和制胜法宝”,甚至有人提出“编辑策划本位论”的概念。这些观点都充分说明了策划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日常报道中,媒体更多地将策划的目光对准事件性、战役性、舆论监督类报道,对正面报道的策划则用心不够,下力不多,往往耽于歌功颂德,应时应景,流于形式,疏于运作,结果质量不高,受众不愿看,各方不满意。

其实,越是正面报道,在相应缺乏冲击力、震撼力、刺激性的情况下,越需要深思熟虑,要充分运用对社会的洞察力、思辨力和适度的想象力,把那些原本就存在的、能为你所用的“新闻点”找出来,根据你的目标引导这一“新闻点”成为真正的新闻事件,并扩张其新闻内涵,千方百计提升其感染力。如果不仅为读者提供出色的新闻,还能提供出色的视觉、出色的思维方式,如果能增强新闻的发现力、信息综合力和文化表现力,那多好呢!正面报道有了感染力,就有了精神气,就有了影响力,就有了成功。

在迎接共和国55岁华诞之际,我们思考:如何浓墨重彩地反映我省目不暇接的发展变化?以何处为突破口?编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酝酿,不断调整,最终根据新闻传播的“二度具象”原理,我们将目标重点锁定在“熟见而陌知”这一切口上。新闻传播的二度具象过程是:传播者在观察了事实之后,经过抽象选择和概括,又把这些事实具象复现出来,形成新闻;受众在接受这些新闻内容时,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包括形象性的认识,对传播者所使用的概念和描述的事物进行具象理解,或形成自己的新鲜经验储存于记忆之中,或在具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概括。这是一个传播者、受众两度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或经验化的过程。④“生活中其实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罗曼·罗兰语)只有站在“陌生”的彼岸观照,才能彰显我们身边的变迁;只有让市民产生“陌生”感,才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只有在报道中内蕴“陌生”元素,才能体现新闻的特点--应知、未知、欲知,受众就有阅读的冲动;而受众已经拥有的相关经验(已知),又能诱导其阅读或帮助其加深对新闻报道的理解。

思定谋出。编辑部拟定了《你我陌生的新武汉》报道计划:

--报道主题,反映江城各地特别是边远区域、边缘领域所发生的崭新变化、巨大成就,或人所罕至的新景点,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视觉冲击力,促进人们思考,鼓励人们奋进,从而达到讴歌时代变化、讴歌劳动创造、歌颂伟大祖国、激发创业热情的目的。

--报道要求,要闻版文字配新闻现场版图片,突“新”显“陌”,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文图组合。文字以记者立足的地方、面对的景物向读者作现场报告,延伸读者的视觉,提升读者感知度,并引导读者作一定的联想与思索……尽量短中显奇,短中蕴著;图片要注重新闻性,强调艺术性,有动感,有美感。报道中,新闻元素要“硬”--事实新鲜准确,观点正确,数据权威;表现手段要“软”--文风质朴,生动活泼,用简洁、明快、轻松、跳跃性强的文字,勾勒出引导语、解说词,引导读者去阅读、品赏现场新闻版的精美画面。

可以说,策划到位,找到恰当的“新闻点”、“兴奋点”,是本组报道得以成功的关键。

二、正面报道的采访不容忽视

不少人认为,正面报道,采访起来相对容易,无须迂回,无须暗访,无须冲突,一无失实之忧,二无重重阻碍,三没调查之烦。其实不然。要平中见奇,拙中见巧,采访功夫更要到位。能不能在“人人眼中有”的景色事物中抠出“新东西”来,能不能把“人人心中有”的东西说到点子上,这其实是个极大的难题。

为此,我们点兵点将,抽调教科文部主任卢平川、“龙眼看家”专栏主笔龙滢、“百姓”专刊主编张丽娜、摄影记者朱熙勇、摄影部主任陈建刚等人,成立一个报道组。

为了选准“陌生”点,《你我陌生的新武汉》报道组外出“踩点”几天,“逛”遍武汉三镇,初步将沌口、光谷、大学城、白沙洲大桥等10多个“景区”锁定,并形成了初步文稿和图片初稿。

但是,这些东西在提交审核时,有多篇没能通过。何故?要么是选点没有彰显主题;要么是记者采访的视角出现偏离;要么是采访不够深入,忽略了感人细节以致稿件生硬;要么是与以往的报道雷同。大家认为,它是成品,一般用用可以,但非佳品,这组报道要成为佳作精品,就得重来。于是,报道组在采访上更下了一番功夫。

1.出奇显新

此组报道,首先强调选取的“点”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变迁中具显要性。比如,在武汉市委市政府“再造一个新武汉”的蓝图上,武汉经济开发区、中国武汉光谷首当其冲。于是,它们以其无法替代的“显要性”率先进入我们的视野。近年来,媒体对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报道大都立意在“汽车城”上,对武汉科技开发区“中国武汉光谷”的报道也大都定位于“科技城”。采访中,记者思路也曾囿于此,写出来的报道似曾相识,无法予人以新鲜感。在重新采访中,记者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两个地方,深化认识,终于挖掘出这些“点”所内蕴的“新”的特质。如《沌水之滨绿色车城》一稿,不仅突出了沌口是一座被汽车驼起的新城,还着重描述它正在变成电子城、家电城、绿城……武汉制造中心地位初现,一个具有现代化综合功能的新区在笔底镜头“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在中国光谷金色的大网里……》,记者不仅为人们展示了光谷这几年的发展,还首次推出“科技金巢”的概念,描述了“这里每天都演绎着科技与财富、光荣与梦想的传奇”。在图片采用上,主图中国武汉光谷所在地“鲁巷的夜晚”流光溢彩,分外迷人,而两张配图则以“新概念汽车”和“昨日新贯通的地下通道”,鲜明地表达了这片热土每天都在创造、每天都在变化的主题。

2.平民视角

对市民生活类报纸而言,无论采写何种报道,心中都应装着普通百姓。在正面报道中,尤需如此,反之将难脱单纯的“宣传”模式,容易走入装腔作势的误区。记者的平民视角,是指站在普通受众立场上,根据受众的广泛兴趣和需要、采用受众容易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采访。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才能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按照最初的报道计划拿出初稿后,我们发现,有几个报道领域的变化确实很大,但因其与市民的生活相隔较远,缺乏应有的贴近性、关注度,最终忍痛割爱。在刊发的这组报道中,《汤逊湖畔大学城》、《画片般“飞”来的新小区》、《销品茂,商海异潮》等等,无不是广大市民触目可见、具体可感的事物。这就使人倍觉亲切。平民视角还反映在报道语言上的平民化、生活化。如《沌水之滨绿色车城》,开口就说“沌水,你听说过吗?……哦,这不就是我们的汽车城吗?”“想当年,沌口,太生疏了,不少人一开口就是‘顿口’,听上去土得掉渣,看上去一片荒地穷岗。”这段话,是不是会勾起读者许多的回忆与联想?如《画片般“飞”来的新小区》讲武汉老城区四周菜地荒地“长出了多少新小区”时,有一句话具有极大的“包容力”:“花园、广场、滨湖、山庄、海岸、香榭、河湾、俊园……笼而统之,多是居家之所,百姓家园。”是的,作为普通百姓,你可能没住上新小区,你可能只见过其中一种,但如此一概括一描绘,你对这些名词还能生疏吗?在你心里没有引发对它的神思遐想吗?

3.细节生动

生动的新闻细节,是正面报道实现“三贴近”、增强感染力和亲和力的重要手段。

要抓住细节,首先要转变采写作风。记者必须深入到新闻现场,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情况。经过深入的、几经反复的采访,在《画片般“飞”来的新小区》一文中,记者写到“……沿着被黑麦草、金边黄杨、杨柳、银杏装扮的林阴小道前行,撞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或西班牙风情格调、或凯旋门式门廊、或哥特式尖顶的房屋。这里的员工介绍,……这里有108米长的意大利风情的商业步行街……还有紧邻汤逊湖的5公里景观长堤……几位前来看房的市民告诉记者,两三年前这里是流芳镇的僻地,荒啊,野啊,没想到这里一眨眼‘面目全非’了。”如果记者不精心采访,细致观察,就无法用“画”般的语言点化出这里的变化。

在《汤逊湖畔大学城》一文中,作者从人们的议论起笔:“‘真是不得了,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一年时间,建成了20多万平方米。’国庆前夕,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一位老总采访归来,欣喜不已。岂料,另一位老总也是一声惊叹:‘嘿,我刚看了武大东湖校区,8个多月的时间,建成了30多万平方米……’‘武大分校对门的华师分校,也是新的……’还有人补充道。”通过巧用这一人物对话细节,不仅增添了新闻的动感,还挖掘出了文章的生动内涵。

三、正面报道的编排更要精益求精

编辑的政治文化修养、大局意识、新闻理念、工作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报道的高下优劣。正面报道的编辑不是简单地唱颂歌,不是消极地应付“指定动作”或机械地照办“常规动作”,而要在新闻的选择、加工过程中运用创造性的立体思维,将新闻事实放在时空交错的大背景下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提炼、深化,突显其新闻事件的价值和内涵,给读者“思想盛宴”,并以富有创造性的形式、方法、语言等等,增强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美的享受。

在《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中,我们在编辑、版式方面也付出了努力。

1.提升思想价值

优秀的新闻编辑工作,要实现引导阅读、帮助受众接受新闻并理解新闻思想的目的,就要准确、鲜明地从新闻中提炼出思想内涵。在《汤逊湖畔大学城》一文的初稿中,原来只是浮光掠影地描述了汤逊湖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是“放鞭炮、吃鱼丸”的地方,现在却魔术般地新建起10多所大学,近10万学子云集。编辑处理时在此画龙点睛,恰如其份地宕开一句:武汉这一教育重镇的新变局,极有说服力地预示着“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正扑面而来”。深化主题,昭示未来,这就比简简单单的建筑物的增长更确切揭示了“大学城”的意义,报道精髓由此而出。

所谓社会感染,主要指情绪的传递。它具有以下特征:是在非强制的条件下产生的;是无意识的和不自觉的屈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情绪变化;结果可能由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导致意识和行为上的变化。在《第6桥 ,静静的工地……》中,编者为增加感染力,在文末富有韵味地加入“一座座大桥,凝成江城厚重的历史”,“我们的脚步,因大桥而延伸;生活的精彩,更将随着桥的构建而演绎……”江城得水独厚,江城人与桥结缘……生活一年更比一年美好的思想意象,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2.诗化新闻语言

“唯陈言之务去”。这组报道力避正面报道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宣传腔”,力求出新出彩。其“开栏的话”定下了这组报道语言风格的基调:

武汉让“老汉口”陌生;

武汉让“外来客”惊奇;

武汉让城区导游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

武汉正站在新的“地标”上引来世界的目光!

那不断拓展的跨国公司工业园区,那春笋般拔节的高楼,那银练般飘飞的道路,那玉带似镶嵌在大江上的桥梁,那每天都可能从荒原中冒出来的园林小区、城市公园……无不展示着这座古老江城的新姿!⑤

在其后的文字中,“依山傍水新小区,如画如诗的伊甸园”(报道新小区),“它们携来的2亿多美元外资,将武汉商业的形容烘烤得一版炽热”(报道新超市)……排比、借喻等手段丰富多姿。这些文字简洁、明快而不飘浮,轻松、跳跃而富有逻辑,诗意盎然并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思索、顿悟的空间。

3.精烹视觉大餐

受众进入读图时代,妙选优美的新闻图片既能直观地表现新闻事实,又能充分吸引眼球,撩起读者轻松阅读的兴趣,让其尽享视觉大餐。

正面报道如何增强吸引力?在考虑这组报道时,我们下定决心:图文并茂,有机整合,打好“组合拳”。自9月30日刊发第一篇起,我们对每篇头版文章力争配一幅压题照,起到“隐隐约约,撩发情思”的效果;在“新闻现场”版则配套刊发半个版以上的图片报道,大致为一主图三四辅图,起到新闻图片与背景图片“众星捧月,互为映衬”而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在中国光谷金色的大网里……》的配图中,编者就选用了光谷广场夜色中美仑美奂的图景作主照,让人顿生“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再配以光谷新研制的“Aspirev”电动车、新打通的地下通道照片,充分地展现了光谷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金巢”的图象跃然纸上。

4.协调产生合力

在精心组织《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时,我们感到,它讲宏观的变化、有形的变化、显现的变化多,讲微观、讲无形、讲隐态的少。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同时抓了《2004·感受武汉》和《国庆生活秀》等报道,以多角度、多层次策应整个国庆期间的正面报道。

如果说《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给人以重磅的“集束轰炸”和强烈的视角冲击,以“发人所未见、欲见”--延展读者的视觉功能,那么《2004·感受武汉》,则是从记者内敛的感受中反映江城的“隐性”渐变,以记者讲述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道出了一些人人眼中有、心中藏,但又一时无法表达出来的变化,从而引导读者从中领悟渐变--激活、拓展、深化读者的思考功能。

《2004·感受武汉》的开篇《从“讲话者”到“听话者”--一个党政线记者的手记》,以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10件实事大都从市民意见中产生,社区事务形成听证会制度等事例,展示了我党权为民所用,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进步。《阳光,洒在身上暖在心--一个民政线记者的手记》,则实实在在介绍“将弱势群体转化为强势群体,已成党政部门的头等大事之一”,这正是我党情为民所系的切实体现。《市井武汉,正在“国际化”--一个经济记者的手记》一文,从“年初至今,我的采访本上已有20多个‘国际’名号的采访记录,地点无一例外都是武汉”中,直触“市井武汉,正在国际化”的主题。《私家车,流动的风景线--一个商业线记者的手记》,从记者搭公汽,到“打的”,再到成为有车族的“升级”,道出“私家车,正成为武汉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在这组报道中,记者既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记录者,又是社会生活的报道者、思考者,直面生活,直面实际,直面人生,“记者”的脉动与百万市民的心跳同频--这种由记者“内化”到“外化”、读者由“外化”到“内化”的情感传递是不是会产生强有力的共振?其感染力不可低估。

《国庆生活秀》则以纪实笔触,忠实记录下普通市民亦庄亦谐、情趣盎然的幸福生活,记录下社会进步的帧帧剪影。如《白发金婚,“秀”出人间真情》中,80岁的陈莹中爹爹和79岁的杨孝杰婆婆,听说知音文化旅游节集体婚庆在汉阳古琴台举行,“聊发少年狂”,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金婚典礼。如《举家坐轻轨一路看风光》中,赵晓芳抱着出生100天的女儿,和父母兄弟一道“尝鲜”坐轻轨。“3年了,全家第一次到得这么齐。”还有《躲避喧嚣离家过节》等等,市民生活秀,“秀”出了人们从心中流淌的快乐,“秀”出了人们对生活的激情、豪迈与憧憬。

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艺术感染力,其重心在艺术感染力。如何对社会生活中体现时代特色、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进行正面报道?这是一个大课题。《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等报道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小”报不是不能做大气势的正面报道,普通读者也不是不喜欢成就宣传,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否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是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只有胸中装着大局,心中系着百姓,笔下饱含情感,我们就能不断创新策划、深入采访、精心编排,就能不断增进报道艺术,提高办报水平,提升报纸品质。

注释:

①见《楚天都市报》10月5日第17版“市民之声”专栏

②见省长批示第2418号

③参见《新闻学大辞典》,第52、48页,甘惜分主编

④参见《新闻学大辞典》,第19页,甘惜分主编

⑤见《楚天都市报》9月30日1版

(编辑:徐蟾桂)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