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云   湖北新政    采访主稿   同僚·弟子    书翰笔札   学者评论   故址今貌    趣闻逸事
   
 
提携张謇办实业


(2004-12-16 21:15:38)

    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与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不过,两人政治观点有同有异,办厂的方针方法更有较大差别。

    1882年,张謇随吴长庆赴朝平息“壬午事变”时,张之洞已注意张謇,因张謇写的《朝鲜善后六策》等文章已轰动京师。张之洞是山西巡抚,但一向关注时政,对李鸿章办理对外交涉不满,对张謇主张对日持较强硬态度有同感。1884年,刚调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托人邀张謇入幕,张謇因来年赴顺天乡试而婉辞。

    张之洞与张謇结识在1895年。张謇前一年中状元,参与翁同和为首的帝党,甲午战争爆发,以主战著称,曾单衔上书参劾李鸿章,声名大震。这时的张之洞在两湖任上已兴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1895年张之洞暂署两江总督,在沿海兴办团练。张之洞要张謇“总办通海团练”。《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地团练解散,为办理善后,张謇回通州,仍书信不断,张謇还为张之洞写了《条陈立国自强疏》。

    张之洞以自己的实践和思想启发了张謇走上实业救国之路,而且在行动上将张謇推上办实业的舞台。张之洞在江苏筹办商务局,先定3地:上海、南京、苏州,年底扩大到通州。张之洞认为张謇是办厂最恰当人选。张謇按张之洞意见,从开办大生纱厂入手,终成中国近代实业又一开拓者。
张謇对张之洞的政治活动也有所支持。1895年10月,张之洞将在上海开强学会,要张謇列名为发起人,张謇欣然同意。

    张謇也与张之洞闹过意见。通州、海门一带花布商多年被地方官层层剥削,张謇出自绅商利益,力倡由花布商议定捐税数目,每年递解,商民也可减盘剥之苦。从藩司到州厅官员都横加阻挠。张之洞是署两江总督,偏向各级官司,治山有支持张謇。

    张之洞离开南京返任两湖,张謇与张之洞仍还在办厂问题上保持联系。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刘坤一、张之洞倡“东南互保”,张謇是暗中牵线人之一。

    1901年,清政府决定推行新政,向各地督抚征求意见。刘坤一特请张謇、沈曾植,汤寿潜就“变通政治”事宜,“各为条议”,寄给张之洞参考。张謇应命写成了《变法平义》,张之洞则写成《变通政治人才为先谨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二人虽都在谈变法、谈新政,但并不完全一致。张謇主张:中央置议政院、改设外务、府县设议会、银行用钞票、国家应作预计(预算)、改税目、行盐法、定折漕等,张之洞却没有这些主张。张謇的《变法平议》最突出之处是中央设议政院、府县设议院的建议。张謇反复强调这是变法的第一要事,并置之全文之首,而张之洞却一字未提。

    张之洞是张謇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领路人。张之洞为张謇提供了办厂机遇,将本拟在湖北建官纱局南厂的机器便宜作价,卖给张謇。1897年,张謇率大生纱厂主要干部亲赴武昌,考察湖北新政,对张之洞兴办实业的气魄极为倾倒。

    大生纱厂办厂过程也可看出两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最初张謇受命办厂也是“官招商办”,这与张之洞官督商办企业相同。后因商股招集困难,还是得到张之洞首肯,由盛宣怀、张謇“合领分办”,张謇得少募集25万两商股,这就是大生厂“绅领商办”的由来。

    在洋务运动中官办重工业,张之洞是开拓者;而民营企业虽不始于张謇,但办得像大生厂那样形成规模和集团的,当首推张謇。张之洞与张謇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